简介:《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为我国唯一的显微外科专业性刊物,是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的专业性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前身为《显微外科》,1985年更名为《显微医学杂志》,1986年改为现刊名。 本刊办刊以来在学术和编辑出版的质量方面一直不断改进和提高,最主要的优势在于有稳定的广大读者、作者群,以及健全的编委会和学术上的权威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直把本刊列为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检索刊物——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分册从1987年开始收录本刊题录;本刊1986年起一直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本刊在多次期刊评比活动中,获得多项奖励:1991、1997、2001年分别荣获广东省优秀期刊奖;1992、1997年分别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1995和2001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1992年和1995年分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杂志总体设计与导向奖和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银奖;2000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银奖;200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本刊获第二届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作品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和多项作品提名奖等。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排名均列同类杂志前列。 办刊方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出版的政策、法令;遵守科技道德和编辑道德,严守国家机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办刊宗旨:本刊旨在探寻显微外科学科发展趋势, 以显微外科专业为主要报道内容,交流和推广显微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新经验和新信息,为医疗、科研和教学实践服务,引导和促进我国显微外科事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显微外科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使我国显微外科专业技术在世
简介:《中华炎性肠病杂志》(纸质版)为国内唯一的炎性肠病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季刊,于2017年正式向全国发行。本刊以反映我国炎性肠病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主要为炎性肠病相关医务工作者及科研人员。
简介:本刊于1997年创刊。现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报道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心血管病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反映我国心律失常学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并进行本专业的继续教育。以从事心律失常学和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栏目有: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论著摘要、病例报告、学术争鸣、继续教育园地、新视野·新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综述、讲座等。本刊由陈新教授任总编辑,王方正、胡大一、郭继鸿、黄从新、黄定九教授为副总编辑。本刊是论述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其衍生的无创技术、心电生理检查、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国内国际动态、流行病学研究等的国家级杂志。
简介:《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是一本以围产医学,即产科和新生儿科专业的学术性期刊。本刊贯彻执行党的科学和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守国家对出版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在学术上达到首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坚持质量第一,推广科研成果,交流先进的临床与科研经验,传播新理论、新技术,促进我国围产医学的发展;不断提高围产保健水平,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减少病残儿的出生,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提高中华民族出生人口的素质。 围产医学是产科和新生儿科密切合作共同研究的一个新的学科,以“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反映基础、临床与预防医学、遗传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中有关围产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旨在为我国广大围产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了解国内外围产医学发展动态的窗口与平台。本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