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政资源管理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优化与实践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3 09:35:03
/ 1

林政资源管理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优化与实践评估

母建军

剑阁县江口镇人民政府 四川广元 628307


 

摘要:森林资源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管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林政资源管理作为森林资源保护的关键环节,其中生态补偿机制作为全新有效方式,直接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质量。本文概述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当前森林资源管理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现代森林资源管理有效手段,如何构建优化与实践评估,为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促进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林政资源管理;生态补偿机制;森林资源管理

森林作为自然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生态效应更是至关重要。在固碳释氧、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一亩森林每天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优化,促进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提升和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一、林政资源管理与生态补偿的关系

林政资源管理是指有关部门依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令,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对区域内的林木、林权以及林地资源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建设内容社会“五位一体”发展战略,林政资源管理不仅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各项林业活动的合法性,还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管理策略。这包括但不局限于林木的采伐限额管理、林权登记和流转管理、林地使用和保护管理等方面,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确保林业活动的可持续性。如当前实施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就是解决森林资源保护与林农收入可持续的问题,是通过生态友好的林业经营模式,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可以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同时促进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林政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林政资源管理

近年来剑阁县在林政资源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森林资源、土地与气候资源、生物与水资源的管理上,更体现在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实施上。

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剑阁县针对不同林种采取了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防护林得到了强有力的生态功能保护,用材林的木材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经济林的果品、食用油料等产业蓬勃发展,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也得到了合理利用。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剑阁县的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森林覆盖率新增3.39个百分点,达到52.75%,全县森林面积从136737.1公顷增加至168961.10公顷,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土地与气候资源管理方面,剑阁县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规划,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提高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森林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剑阁县的森林生长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森林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在生物与水资源管理方面,剑阁县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加强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维护了生态平衡,也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生态补偿机制在剑阁县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国家对生态的重视和人工成本的增加,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逐步提高。这一机制的实施,不仅激励了林农积极保护生态环境,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经济保障。我亲眼见证了越来越多的林农因为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而增加了收入,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随着森林质量的提升,老百姓对护绿爱绿的意识也明显增强,他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身边的森林资源。

2.2存在问题

2.2.1传统林政资源管理的局限性

在过去,由于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的限制,林政资源管理往往采用一种较为粗放的方式。这种方式缺乏对森林资源的精细划分和科学管理,导致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粗放的管理方式也使得对森林资源的监管不够到位,容易出现滥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等违法违规行为。

由于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林政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往往存在着信息传递不畅、决策迟缓等问题。这使得管理者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森林资源状况时,难以及时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影响了管理效率。此外,低效的管理还可能导致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之间出现矛盾,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于管理方式粗放、效率低下,林政资源管理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还可能给当地财政带来压力。同时,高昂的管理成本也可能使得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无法得到实施,从而影响了林政资源管理的整体效果。

2.2.2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短板

首先,补偿资金主要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且补偿方式单一,除了资金补助外,产业扶持、技术援助、人才支持、就业培训等补偿方式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其次,生态补偿机制的管理存在不集中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生态补偿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统筹协调,管理职责交叉,导致在监督管理、整治项目、资金投入上难以形成合力。这种分散管理现象使得资金使用不到位,生态保护效率低,进而造成生态保护与受益脱节。

再者,政策体系不健全也是生态补偿机制的一大短板。现有的政策体系未能将生态补偿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消除贫困问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综合起来考虑,导致补偿重点不够突出,影响了生态补偿机制的整体效果。

三、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优化

我国林政资源管理生态补偿机制存在顶层设计模糊、合力不足和手段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完善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协调分类与综合、纵向与横向补偿,强化激励与约束,以优化机制。

3.1强化政策落地

通过科学细致地评估不同地域的森林生态产品差异,为森林的经营管理和生态补偿策略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同时,我们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的占补平衡机制,确保森林资源总量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并实现精准有效的分区管控;区域森林的覆盖率直接从49.36%达到了52.75%,此外,我们还明确森林碳汇的生态补偿标准,充分覆盖保护成本以及因保护而放弃的产业机会成本,从而有效激励保护森林的积极行为;最后,我们规范政府与市场在生态补偿机制中的角色定位,加强监管和评估工作,确保每一分补偿资金都能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

3.2.明确补偿原则与目标

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明确生态补偿的原则和目标,确保补偿机制既符合生态保护的需要,又能有效激励社会各界参与。这包括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明确补偿的对象、标准和方式,以及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3.3.科学评估生态价值

科学评估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和生态功能,是优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补偿标准和范围,确保补偿资金能够真正用于生态保护和恢复。

3.4完善补偿政策与标准

制定和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和标准,是优化机制的关键环节。这包括制定具体的补偿政策,明确补偿的主体、对象和方式;建立合理的补偿标准,确保补偿金额能够覆盖生态保护的成本和损失;以及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补偿政策和标准。

3.5多元化补偿资金来源

生态补偿机制的资金来源是保障其可持续运行的重要因素。除了政府财政投入外,还应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包括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探索生态产品交易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机制。

3.6强化监管与评估

建立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是确保生态补偿机制规范运行的重要手段。这包括加强对补偿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不被挪用;建立生态补偿效果评估体系,定期对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3.7推动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加强生态补偿机制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可以提高机制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通过公开信息、听取公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等方式,增强社会各界对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结论与展望

林政资源管理生态补偿机制在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上成效显著,通过经济激励、法规引导及公众参与,促进了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然而,我国森林资源仍面临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等问题,且需求增加带来更大压力。未来应深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完善政策与经济激励,提升公众参与度,优化管护措施。森林资源管护是长期、系统且复杂的过程,需持续努力与奋斗,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刘东生.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韦元将.林政资源管理与林业生态建设路径探讨[J].广西农业机械化,2023,(03):35-37.

王雯.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24):51-53.

宁国玮.林政资源管理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与发展策略探析[J].温带林业研究,2022,5(03):73-75.

义国富.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22,(12):75-77.

杨军浩.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2,(05):115-116.

邢志凯.潍坊市林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2.

甘露.广州市林政管理系统研建[D].中南林学院,2004.

宾厚.城域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新模式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

常新华.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及信息系统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