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术后中医护理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13 15:25:10
/ 1

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术后中医护理的影响研究

王美庆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000


 

摘要:在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术后康复过程中,中医护理方法如中药外敷、针灸、推拿和情志调摄对患者的影响显著。本文通过对这些中医护理措施的详细分析,展示了它们在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改善心理状态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特别是在处理慢性疼痛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中医护理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和验证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康复中的实际应用与成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中医护理;影响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微创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症状。然而,手术后的康复过程同样关键,影响着患者的最终恢复质量。在这一背景下,中医护理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康复方案,特别是在缓解术后不适、加速恢复过程中显示出其独到的价值。

1.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术后康复的需求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接受微创手术后,其康复需求集中在缓解术后疼痛、加快组织修复、预防复发和功能恢复等关键方面。微创手术虽然减少了组织损伤,但术后疼痛管理和功能恢复仍是康复过程中的主要挑战。患者在术后初期常遭受剧烈疼痛,需要通过合理的疼痛控制策略来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术区的局部炎症响应如果处理不当,会延缓组织的愈合进程,增加慢性疼痛的风险。此外,腰椎功能的恢复依赖于肌肉力量的提升和脊柱稳定性的增强,这要求实施一系列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措施。针对这些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至关重要,这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以及定制的功能恢复训练,以促进快速且全面的康复[1]。

2.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术后中医护理的具体措施

2.1 中药外敷与熏蒸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术后中医护理中,中药外敷与熏蒸疗法是两种关键的康复措施。中药外敷依据中医药理学原则,精选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效果的药材,如当归、川芎、乳香、没药等,制成药膏或药包,直接敷于患处,通过皮肤渗透作用达到深层次缓解疼痛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目的。熏蒸疗法则利用药材熏蒸的方式,将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热力带入体内,加速药效的发挥,尤其适合于术后康复期间的深部组织恢复与炎症控制。这些疗法的操作需遵循严格的温度与时间控制,确保药物成分的有效释放及患者的安全与舒适。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加快组织修复进程,减轻疼痛,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术后复发的可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术后恢复支持。

2.2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术后中医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治疗原理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通过精准的穴位选择和针刺技术,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及促进功能恢复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特点,常选用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位,如申脉穴、环跳穴、昆仑穴等,以及局部的腰部穴位如腰阳关、腰俞穴。针具的刺入深度和留针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耐受度进行调整,确保既能激发穴位的治疗潜力,又能保证患者的舒适度。此外,根据患者的恢复进展和体质差异,配合电针或灸法增强治疗效果,从而更有效地促进炎症减退和神经功能恢复,缩短患者的康复周期。通过系统的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3 推拿与理疗

推拿与理疗在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术后的中医护理中起到关键的辅助恢复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及提升脊柱的功能稳定性方面。推拿通过按摩手法,如点压、揉捏和摩擦,针对腰部及其周边肌肉群,有效释放肌肉紧张和痉挛,从而减轻疼痛感并恢复肌肉功能。同时,适当的牵引和伸展手法能够调整脊柱的对位,进一步减轻椎间压力,促进椎间盘的自然恢复。理疗则包括热疗、电疗和超声治疗等多种形式,其中热疗通过提高患部温度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的排除和营养物质的供给;电疗则利用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助力疼痛控制和肌肉力量恢复;超声治疗通过高频振动波作用于深层组织,有助于组织修复和减轻炎症。这些治疗方法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康复支持,旨在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腰部功能和生活质量[2]。

2.4 中医情志护理

中医情志护理是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护理内容,侧重于调整和优化患者的情绪状态,促进身心健康。中医理论认为,情志内伤可直接影响脏腑功能,进而影响气血生化,导致病理改变。因此,情志护理通过辅导患者进行情绪管理,使用放松技术如冥想、深呼吸及音乐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焦虑、抑郁和心理压力。此外,中医还强调通过膳食调理、草药辅助以及适当的运动疗法来调和患者的心志,这些方法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还能促进气血调和,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加速康复过程。

3.中医护理对术后康复的具体影响分析

3.1 疼痛评分的改善效果

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术后疼痛管理中显著地提高了治疗效果,通过疼痛评分的具体改善展现其疗效。术后疼痛评分,常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量化,中医护理措施如针灸、中药外敷和推拿等直接作用于疼痛点及相关经络,有效减轻症状。针灸通过调节体内气血,解除经络阻塞,直接缓解痛感;中药外敷利用药物的渗透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物质的消散;推拿则通过手法调整肌肉和骨骼结构,释放肌肉紧张。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对疼痛控制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大幅度降低VAS评分,显著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质量。此外,中医护理的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确保治疗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3.2 功能恢复的临床评价

中医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通过临床评价体现其显著效果。功能恢复的评估通常依据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该指标专门用于评价腰部疾病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中医护理通过针灸、推拿和药物疗法等手段,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治疗,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肌肉力量的增强。针灸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患部及其周围的血液循环;推拿手法则有效地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脊柱的活动范围。此外,药物疗法辅以特定的中药,加速局部炎症的消退和组织的修复。这些治疗措施共同作用,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ODI评分的改善明显,反映了功能恢复的实际进展[3]。

3.3 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提升

中医护理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心理状态的评估常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来量化。中医护理通过情志调摄、音乐疗法及芳香疗法等方式,积极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有效减轻术后焦虑和抑郁症状。情志调摄侧重于通过交谈、心理疏导等方式增强患者的内在动力和正面情绪,而音乐疗法和芳香疗法则利用感官刺激帮助患者达到精神放松和情绪平衡。此外,中医草药如柴胡、甘麦大枣汤等也被用于调整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睡眠质量。这些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不仅提升了患者的心理福祉,也显著提高了其整体生活质量,反映在生活质量量表(QOL)得分的持续改善上。

4.结语

总而言之,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术后中医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中药外敷、针灸、推拿和情志调摄等多种手段,中医护理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加快功能恢复,还能在心理层面提供支持,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为患者带来了全面的康复体验,强化了传统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的桥梁作用。因此,中医护理的有效性不应被忽视,其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价值应得到进一步的认可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石瑞芳,王想福,陈伟国,等.延续性中医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患者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8,31(08):127-129.

[2]王静.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术后中医护理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1):120+122.

[3]张娟,杜红根.腰椎间盘突出旋转复位术后中医护理路径管理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20,22(05):745-746.

[4]吴海燕,夏景富,李瑞雪,等.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体会[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4,41(06):24-26.

[5]付瑞玲,崔海清.特色中医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08):105-108.

[6]林钰芳,周丽珍,陈玲玲.中医护理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研究[J].智慧健康,2024,10(05):215-218.

[7]洪玉明.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23,24(12):1874-1877.

[8]王树刚,尹国富.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特色治疗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09):206-208.

[9]攸晓晓,南莎莎,靳永丽.中医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23):148-150.

[10]张志梁,张晓岚,张瑞鹏,等.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的研究现状及可视化分析[J].医学信息,2022,35(12):52-56.


同系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