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恒隆建筑工程技术检验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试验检测作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从建筑工程的现场检测和结构检测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为提高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检测;结构检测;应对措施
1引言
建筑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涵盖了材料检测、结构检测等多个方面。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试验检测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本文将从现场检测和结构检测两个方面,深入分析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2建筑工程现场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1现场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取样环节在建筑工程试验检测中至关重要,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试样缺乏代表性,施工单位对质量检测认知片面,甚至弄虚作假,见证人员监督不到位,导致送检样品无法真实反映现场材料质量。例如,钢筋和水泥等关键材料的取样往往不足,使得检测结果即使达标也无法确保实际使用的材料合格。其次,硬件设备投入不足也是一大问题。检测行业对设备依赖度高,但先进设备成本高昂,导致检测机构设备配置与更新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此外,设备保养与调校不足也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再者,检测仪器的选择及使用也存在不当之处。仪器陈旧老化、精度不足,以及校检不到位等问题频发。部分检测人员责任心不强,误用仪器,如将混凝土回弹仪用于烧接普通砖的检测,导致检测结果严重失真。
2.2应对措施
2.2.1加强取样环节管理
为确保建筑工程试验检测中取样环节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需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应制定严格的取样制度,明确取样方法、取样数量以及取样部位等具体要求。通过规范取样流程,确保所取样品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现场材料的整体质量水平,避免片面性或随机性导致的检测结果失真。其次,加强监督与见证至关重要。见证人员需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知识,对取样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取样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通过强化监督,防止施工单位弄虚作假或玩忽职守,保障取样环节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2.2加大硬件设备投入
针对工程检测行业对先进设备的迫切需求,应采取以下措施以提升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首先,积极采购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是关键。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检测精度,还能缩短检测时间,提升工作效率。这些先进设备的应用,将极大程度上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确保工程质量的准确评估。其次,建立健全设备更新和维护制度同样重要。设备作为检测工作的基础,其性能和状态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问题。同时,对于陈旧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新,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满足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
2.2.3规范检测仪器的选择及使用
为确保工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从仪器选用、校检及使用三方面着手:首先,应选用高精度仪器,根据具体的检测需求进行精准匹配。高精度仪器能够有效减少误差,提升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为工程质量评估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加强仪器校检至关重要。定期对仪器进行专业校检,确保其在长期使用中保持高精度。同时,使用前后进行校定和保养,及时发现并解决仪器偏差,保障检测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最后,规范仪器使用不可忽视。通过加强检测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对仪器的认知和操作水平,避免混用、乱用现象的发生。确保每位检测人员都能正确使用仪器,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保驾护航。
3建筑工程结构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3.1结构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在混凝土结构检测中,存在材料强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回弹法的使用不规范,如回弹仪轴线未能保持垂直,导致回弹值偏小,影响准确性。而钻芯法取样时,钻头常碰到甚至截断钢筋,影响芯样抗压强度,无法真实反映构件强度。此外,碳化深度检测也存在误差,孔洞内粉末和碎屑未清理即测量,难以区分碳化界线,导致测试误差大。在砌体结构检测中,现有检测方法存在局限性。回弹法和射钉法作为间接检测方法,无法真实反映砌体力学性能。这两种方法仅测试墙体灰缝表面的砂浆强度,无法准确推算砌体整体强度。特别是当砂浆饱满度降低时,砌体力学性能也会下降,但现有方法无法有效捕捉这一变化。
3.2应对措施
3.2.1提高混凝土结构检测的准确性
为提升混凝土结构检测的准确性,需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规范回弹仪的使用至关重要。通过加强检测人员培训,确保回弹仪轴线始终垂直于检测面,从而提高回弹值的准确性,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误差。其次,改进钻芯取样方法同样关键。在取样前,准确测量构件钢筋位置,避免钻头碰撞钢筋,影响芯样质量。同时,对取出的芯样进行精细处理,确保其抗压强度真实反映构件实际强度,提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引入碳化深度测量仪是减少误差的有效途径。采用已获国家专利的测量仪进行测量,可显著提高测量精度,降低碳化深度对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影响,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2.2完善砌体结构检测方法
在砌体结构检测中,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采用直接检测方法,如原位轴压法。尽管这类方法仪器笨重、现场工作量大,但其能更真实地反映砌体结构材料的实际状况,为结构安全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其次,对于回弹法和射钉法等间接检测方法,应加强其适用性研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通过优化检测流程和参数设置,提高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误差。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其他间接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检测等,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估砌体的力学性能。通过多种检测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砌体结构的性能状况,为结构维护和安全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4加强检测机构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
工程检测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承担着确保材料质量、保障工程安全的重大责任。检测机构应全面负责进场材料的抽样与取样工作,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对于无法自行检测的材料,检测机构需负责抽样,并送至具备相关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验。在此过程中,检测机构还需对送检单位的资质能力进行考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检测机构应与其他责任主体紧密合作,共同施工,确保工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专业的检测服务,检测机构能够为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质量保障。一旦工程发生质量问题,经调查确认由不合格材料引起,检测机构需勇于承担责任,而非互相推卸。这种责任感不仅是对工程质量的负责,更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尊重。因此,检测机构应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为建筑工程的优质、安全贡献力量。
5加强检测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
检测单位应积极进行计量认证和ISO质量体系的贯标工作,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各项管理工作要落实到检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从人员配备、设备(硬件)更新、规章制度建立与实施、分析技术(软件)标准化等方面进行强化。从现场检测、数据分析整理直到出具检测报告,都应有专人负责,哪一个环节出问题,就追究其责任,确保检测报告客观、真实、科学、可靠。
6结语
建筑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试验检测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现场检测和结构检测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加强取样环节管理、加大硬件设备投入、规范检测仪器的选择及使用、提高混凝土结构检测的准确性、完善砌体结构检测方法、加强检测机构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以及加强检测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和建设过程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莫匡江.浅谈建筑工程检测试验室质量管理[J].IT经理世界,2021(10):2.
[2]何焕超.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1,(03):42-44.
[3]邓庆双.浅谈建筑工程检测试验室质量管理[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