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承包方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规避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4-01 19:58:03
/ 1

对承包方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规避策略分析

唐 颖

中铁建工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招投标造价风险控制是其中一项最为关键的工作内容,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控制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承包方整体建筑工程的利润水平,同样也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流程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承包方造价风险控制与规避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科学且完善的造价风险控制与规避策略,用以实现建筑工程成本投入最优化。

【摘要】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进行招投标时由于激烈的竞争环境,导致承包方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不断提高,因此本文针对承包方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进行研究,在明确承包方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控制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承包方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影响因素,并提出承包方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规避策略,以确保承包商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降低其造价风险。

1、承包方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控制的重要意义

承包方在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工作在其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造价控制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施工过程所投入的资金成本,与承包单位所取得的经济收益之间具有至关重要的关联,所以为了切实保障承包单位的收益水平,促进工程施工过程井然有序地展开,承包方必须要在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切实做好造价风险控制工作,积极融入科学且规范的造价风险规避措施,通过造价风险控制与规避实现建筑工程成本投入合理化与科学化,从而保障承包企业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保障承包企业可以在当前剧烈的市场竞争之中逐步脱颖而出,谋得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2、承包方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承包方招投标阶段的造价风险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包含市场环境、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投标者的报价思维以及甲方认知与掌握施工建设知识等。

市场环境的影响因素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建筑工程造价工作容易受到建筑市场供应与需求变化趋势的影响,究其原因是由市场环境竞争决定的。竞争环境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建筑工程投标造价难以稳定在一定范围,甚至是细小的市场机制变化也会影响到投标造价风险工作;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建筑招投标造价受到市场环境影响变化的幅度比较小,或者不会出现变化。

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的实际规模与建筑工程的环境以及建筑工程技术指标,都是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因素。在一般情况下,承包商在进行招投标时会结合多种多样的规模进行费用调整,挑选针对性的投标报价方式。在工程建设中引进新工艺以及新材料,投标时工程造价会相应提高。其次是工程施工环境及合同条件,若果施工单位的施工环境不佳,工程款支付不足或不及时以及施工现场场地狭小、作业面窄等问题,施工总承包施工难度大,势必会制约项目工期的顺利进展,降低工程投标时造价的有效性。

承包商报价思维的影响因素

以建筑工程中标为目的,承包商在工程投标者较多情况下尽可能事先分析工程市场的竞争压力和竞争对手的真实水平,进而结合竞争情况加之自身的报价思维进行建筑工程投标报价决策,以此为依据进行合理报价,如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多方案报价法、无利润报价法等。采用不同的报价思维与方法,所呈现的造价差异明显,如采用低利润投标思维,则会导致利润空间缩减,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造价成本管控难度变大,缺乏足够的利润缓冲空间,导致造价失控风险提高。如采用高利润报价思维,造成项目造价脱离报价项目实际情况,则容易导致项目无法中标。

建设单位认知与掌握施工建设工作知识的影响因素

建设单位都希望工程建设质量高,成本低且施工进度快,但是部分建设单位未能充分了解工程成本、质量、进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建设单位为了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增加质量审查标准,承包方可能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工程质量审查体系从而进行盲目的投标,导致工程造价提高。若甲方想要尽快实现投资效益,追赶工程进度,那么总承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面临资源配置问题,可能会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施工进度滞后、成本增加,继而增加了项目施工后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难度。

3、承包方招投标阶段造价风险规避策略

完善投标基本制度

完善、合理的投标制度是承包方招投标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承包商在招投标阶段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明确招投标的各项工作。承包商需要建立专业的招投标工作部门,负责招投标工作,细分招投标基本工作流程,如前段调研、竞争对手分析、招投标策略制定、标书编制、标准审核及制作等,精确的控制工程投标阶段的造价风险。并且对各个部分投标工作明确责任人,以确保投标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同时对整个招投标流程明确监管,一旦发现招投标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等违规情况时,及时上报,保障招投标流程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避免出现恶性竞争造成造价风险提高。

重视投标工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承包方在工程投标工作中,重视造价编制工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其造价工作要与清单内容保持一致,对各类数据进行准确性描述。对标前工程地理位置、水文条件、施工环境、进场条件等进行认真考察,以明确实际工程情况,降低造价风险产生几率。同时在进行投标造价前,承包商需编制自身的工、料、机耗损定额,结合招投标项目特点与市场要素价格,最终确保造价总额,以形成投标总价。投标环节和工程建筑的多方利益存在关系,尤其是甲方和施工方,在提高多方利益保障效率的过程中,造价人员要在仔细研究条款的前提下,合理地评估投标报价数据。

采取合理的报价方式

根据投标项目的实际情况,以项目中标为前提,采取合理的报价方式。投标报价前依据合同条款及招标图纸,复核招标清单工程量,根据投标报价策略决定是否提出答疑,若合同为固定单价合同,工程量偏差可调时可以适当降低工程量偏大的清单价格,反之后期预计增加工程量的清单项可以适当提高报价,保证工程的合理利润。若合同为固定总价合同,可以进行合理不平衡报价,为二次经营埋下伏笔,在总价不变的前提下,调整有利于承包方的清单单价,能够早收到工程款的项目,如桩基、土方、基础等,其单价可适当提高,以有利于资金周转。后期的工程项目单价,如精装修工程、室外工程可适当降低。图纸不明确或有错误,预计后期会有修改的;或工程内容说明不清楚,价格可降低,待今后索赔二次经营时提高价格。采取不平衡报价时一定要注意,价格不要过于偏高或偏低,以免在询标过程中导致废标,得不偿失。

加强对工程总价合同条款的管理与控制

总价合同是指依据合同规定工程内容与相关条件下,甲方应付给承包商的合同规定定额,总价合同有着固定的工程量,工程量的计算应该以建设单位的设计图纸与要求为主,项目承包方应该计算每一项清单的单价,然后计算出工程总量的价格,从而形成最后的总价合同。一般而言,根据调值是否被允许的情况将总价合同进行划分,第一种就是可以调值的总价合同,它是指对工程图纸与设计进行深入研究,计算出工程造价的总量,并对投标过程中的物价进行分析,利用固定的计算方法算出工程总价。在采购材料或者设备的过程中,如果市场出现通货膨胀,引起材料与设备的价格大幅上涨,就可以根据合同中的调值范围进行总价变动。因此,为了工程项目能够正常开展,并在规划的工期内完成,就需要双方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明确调值的范围,这样也可以减少矛盾,提高承包商与甲方的社会效益。可调值合同要求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关注信息价及市场价变化,看是否符合调差范围,及时上报调差资料,以达到控制项目成本,保证项目利润的目的。第二是不可调值合同形式。这种合同与可调值合同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需要项目承包方与建设机构在总价上签订固定的合同,不改变价格。如果签订了这一合同,那么只有在设计过程或者工程规模发生变更的过程中,才能变更合同总价,如果遇到内外因素,如极端天气、恶劣环境、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市场变化等,就会增加承包商的经济风险,因此不可调值合同比可调值合同的价格会更高,一般在短期建设项目中会使用不可调值合同。不可调值合同要求承包方在投标阶段对信息价及市场价进行对比分析及预测,对大宗主材如钢筋、混凝土、电缆等报价时考虑一部分风险费用,以降低项目中标后的成本风险,保证项目中标后实施过程中的利润率。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工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承包企业应该掌握科学的投标报价策略,正确认识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实力水平,保证投标报价的合理性,而且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也要多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科学地进行投标报价,从而有效规避与控制造价风险,确保企业自身效益,保持企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朱 钟 雯 . 建 设 项 目 招 投 标 阶 段 造 价 的 控 制 对 策 研 究 [J]. 安 徽 建筑,2020,27(12):205-206.

2、吴 昊 . 招 投 标 阶 段 中 工 程 造 价 存 在 的 问 题 与 控 制 对 策 [J]. 江 西 建材,2020,(11):243+245.

3、蔡千红. 建设单位在招投标中的工程造价控制策略[J]. 中国住宅设施,2020,(11):106-107.

4、武小飞. A 高校新区土建工程施工项目的造价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