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30121197908110947
摘要:公路工程计量与变更管理是项目成本控制与顺利实施的核心环节,但当前实践中仍面临工程量清单规则模糊、变更责任界定复杂、审批流程效率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行业规范与实际案例,系统剖析了公路工程计量与变更管理的关键痛点:标准清单设置不明确、变更不确定性高、审批流程效率与透明度矛盾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要点,包括建立清晰细化的清单计量规则、应用BIM+GIS技术优化设计与施工协同、完善制度设计以强化跟踪审计与透明化争议解决机制。通过某高速公路项目的案例分析,验证了地质勘察不足、设计疏漏等是变更主因,并表明技术赋能与制度优化可显著减少变更数量与争议。研究为公路工程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公路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柱,其规模庞大、周期长、环境复杂的特点使得计量与变更管理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随着我国公路建设模式多样化与技术要求不断提升,传统计量规则模糊、变更责任争议、审批程序冗长等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工程效率,更易引发合同纠纷与成本超支。如何通过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实现计量精准化、变更可控化,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结合政策规范、技术应用与实证案例,深入探讨公路工程计量与变更管理的工作要点,以期为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1公路工程计量与变更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标准工程量清单及计量规则设置不明确
关于公路建设的计量及变更管理,我国早早出台了相关法规与规定,然而,观察实际执行成效,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目前正在执行的是,2017年11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而文件中第三册第八章“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表述较简略,为主要结构清单,项目节大多无最终计量子目号,且存在计量内容界定不清、不一致、不完善及概念模糊等问题,导致实施时各方对工程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引起合同争议,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给项目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例如根据文件规定,子目104-1承包人驻地建设工程,包含“施工与管理所需的办公室、住房、工地试验室、车间、工作场地、预制场地、仓库与储料场、拌和场、医疗卫生与消防设施等。”而子目105施工标准化中,又分别包含了施工驻地、工地试验室、拌和站、钢筋加工场、预制场、仓储存放地、各场(厂)区、作业区连接道路及施工主便道等具体的工作内容。
这种模糊而又交叉的子目设置,以及工程内容描述,在工程实践中,工程的参建各方往往会在此类清单的设置与计量上,按照各自的利益角度去理解、解释与应用。
类似的内容还包括100章保险费用、包干费用的设置、土石方工程的特殊位置的挖台阶/超挖等额外工序、桩基顶端的空桩计价问题、钢绞线张拉的工作长度等等类似争议,均因清单设置不够详细,或计量细则的模糊不清,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1.2变更不确定性高、责任争议大
公路工程一般线路长,涉及复杂的地质、气候及社会环境,即便经过详细勘察,但在工程实施中,仍有可能出现无法预见的滑坡、突泥涌水、溶洞、隧道采空区等重大地质变化的情况;有时因为外部环境、政策调整的变化、项目整体工期调整等,同样也会对工程实施产生重大的调整。
这些因素的叠加,往往会导致项目最终完成时,与项目最初的设计产生较多的变更和较大的变化。在目前公路建设的模式(传统模式、设计施工总承包、BOT、PPP等)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合同文件组成数十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经验,可能理解又各有不同,发包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责任边界界定也越发复杂。这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专业水平要求。
1.3、变更审批流程效率与透明度之争
根据《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变更需经技术论证、经济分析及多方签字;而在实际项目建设中,一般的变更签字,可能需要经过方案审批、变更申请确认、变更令下发等多个层级,经手签字人员可能多达二三十人;有的工程项目变更,根据合同以及发包人的管理规定,可能还需要经过上级集团的多轮次审批,等更复杂的审批程序。
在设置了如此繁复的变更审批流程的情况下,同时还要求保证工期,保证变更审批的时效性、程序准确性。这些要求往往又给公路工程的建设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但此类程序的设置又有其必要性。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各级承包商,往往又有着较强的逐利性,而工程变更则正是项目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平衡工程变更,对项目各方利益的影响以及社会价值的实现,合理的变更审查程序又是必不可少的。
怎么样调和变更审批流程效率与透明度之间的矛盾,也是我们从业人员应当认真审视的问题。
2公路工程计量、变更工作的改进要点
刚刚提到了公路工程计量、变更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特点与问题,怎样解决这些行业的痛点,对症下药,有以下几个方面值的关注和调整。
2.1建立更清晰详细的清单与清单计量规则
行业有关单位,应坚持现有造价规范、设计规范以及各省市项目的管理经验背景,在部颁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完善细化现有的清单与清单计量规则。
首先要建立尽可能完备标准清单,统一清单子目号,子目名称、计量单位等,减少后期清单建立时,可能出现的缺漏与重复。第二,从项目计价的整体原则,以及具体到每一条清单子目的计量规则和具体的计价工程的内容,要给出清晰明确的说明与边界,减少争议。例如前文所说的钢绞线工作长度的计价问题,可以结合相关部颁定额的规定,进行明确的规定与说明,从清单编制、预算、上限价编制开始,到最终的计价完成,全过程的把控清单计量的内容与边界。
2.2技术赋能,减少变更数量,提升变更质量
(1)BIM+GIS技术的深度应用
勘察设计阶段:通过BIM模型整合地质勘探数据与GIS地理信息,模拟复杂地形(如溶洞、滑坡)对施工的影响,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因地质误判导致的变更。
施工阶段:利用BIM模型进行工程量自动提取与实时比对,结合无人机航拍监测实际进度,确保计量与施工一致性。
(2)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建设
数字孪生系统:构建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数据库,集成设计图纸、合同条款、计量记录等数据,实现“一图一码”追溯管理。
行业大模型应用:引入专业语言大模型(如GPT、DEEPSEEK),利用前文所提出的公路工程行业的特定数据和任务进行训练或优化,形成具备公路工程专用知识与能力的大模型及应用,对合同文本进行智能解析,自动识别条款模糊点及潜在风险,生成责任矩阵图;对于具体的变更,可以通过大模型的审查,给出具体的审查意见,辅助各方快速厘清权责,以及变更方案。
2.3完善制度设计,强化过程跟踪审计
(1)优化变更审批流程
在现有的变更审批制度下,补充集中办公、现场办公制度;对于重点工程、工期紧张的工程,要允许关键决策者的现场办公、现场签证。同时根据变更层级不同,要定期开展集中办公会,公平透明且快速集中的完成变更审批工作。有效压缩决策链条。
(2)提升行业造价基准,防止造价过度压缩。
有些项目在前期决策时,甲方为了节约投资,转移造价风险,单方面提出很多苛刻的合同条款,和非常低的概算上限。同时公路工程清单中的100章内容,存在着大量以总额包干的内容,合同条款中也会往往补充很多不合理的包干条款,包干的风险金往往又给的非常低。
而勘察、设计、施工等后期服务单位,为了能够项目中标,也不得不接受这些条款。而在中标后又通过各种各样的变更,来提升最终的造价水平,弥补其项目亏损。这样往往还会造成更多的浪费。
因此提高公路工程造价的基准水平,减少总额包干的计价清单,按实际措施协商协调措施费(或给出合理的程度的包干费用),可能反而会实现降低最终造价,减少变更的效果。
(3)引入独立第三方跟踪审计
过程跟踪审计: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关键节点,如隐蔽工程验收、计量支付,变更审批的核查工作,确保变更依据的真实性。定期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可提供参建各方以及上级监管单位参考;
过程审计双向评价制度:对承包商、过程审计单位建立双向的评价的绩效考核制度,避免深度参与造价管理的某一方,在变更、计量过程存在过大权力的问题。
(4)透明化争议解决机制
设立“工程变更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行业专家、法律顾问组成,采用“技术听证+法律仲裁”双轨制解决复杂争议;可以定期发布《公路工程变更白皮书》,公开典型案例处理结果,提升行业透明。
3案例分析
下面以本人曾管理过某高速公路的变更情况为例,进行一些具体的分析和说明。
3.1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是湘黔两省重要运输通道,主线全长33.48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基宽24.5米,设计时速100km/h),概算投资56.92亿元。本人所在监理处承担K18+088-K33+480段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及全线(K0+000-K33+480)路面、交安、房建监理,含3个土建施工合同段,监理服务期74个月(含48个月施工期)。具体工程规模如下。
类别 | 具体数据 |
土方工程 | 挖方436.6万m³ / 填方409.7万m³ / 弃方52.16万m³ |
桥梁工程 | 特大桥1座 / 大中小桥16座 / 通涵19座 |
隧道工程 | 总4座(含特长隧道1座) |
房建工程 | 收费站2个 / 服务区1个 / 总面积17331.31㎡(含大棚) |
路面工程 | 水稳层150.38万㎡ / 下面层31.89万㎡ / 中面层88.54万㎡ / 上面层88.57万㎡ |
交安工程 | 全线33.48公里 |
3.2变更分析
主要典型、重点变更如下。
(1)某大桥左幅2、3#墩盖梁位置,左侧自然山体侵入施工界面,因此对左侧山体进行分级开挖卸载,此项增加变更182.82万元。
(2)部分为中风化板岩和含碎石粉质黏土地质,稳定较差。为保证边坡稳定增加变更229.19万元。
(3)项目桥梁施工现场地形起伏大,山坡陡,山体自然坡度35-45°,增加部分桥梁墩柱防护设计,此项增加变更256.44万元。
(4)半桥半路设计不能有效防护,现场路基不满足填筑宽度。此项增加变更变更146.62万元。
(5)路基土石方数量错误,施工设计图表数量与设计横断面数量不一致,此项增加变更256.78万元。
(6)设计调整:K26+415-K26+565现场实际为桥梁段,无需设置边坡防护。但原设计存在数处边坡防护工程及排水工程,根据现场情况,扣除相对应边坡防护工程及排水工程工程量。此项变更减少金额168.54万元。
(7)隧道IV、V级围岩多为褐色强风化变质砂岩,呈层状碎裂结构,围岩节理密集发育,裂隙张开,夹杂泥质,围岩岩体破碎,岩质较软,岩体层间结合差,岩面潮湿有大量水迹,拱部有多处点状滴水,为了确保安全施工,全线隧道共增加超前支护及初期支护加强等变更5916.87万元。
(8)某隧道设计支护参数错误(IVa与IVb、V级的钢架、锁脚锚杆),此项增加金额929.85万元。
(9)由于隧道原设计施工图纸中无隧道机电预留预埋、电缆沟无钢筋及防火涂料数量错误,此项增加变更297.56万元。
主要的变更金额章节分布具体情况如下。
章节 | 变更金额(万元) | 占总变更比例 |
200章 | 1,459.35 | 16.00% |
300章 | 94.26 | 1.03% |
400章 | 179.70 | 1.97% |
500章 | 7,210.40 | 79.06% |
700章 | 176.70 | 1.94% |
从上面的主要典型变更的概况可以看到,变更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初期勘察未能够正确的揭露了地质情况所造成的,占据了变更金额的70%以上;还有部分是因为变更图表的疏漏或者遗漏。
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变更是后期施工过程中,承包商主动提出的优化意见,但占总体金额不大,不属于典型情况。
结合第二节的意见,很明显,本项目如果能够利用BIM相关技术,提高前期以及过程中的勘察水平,建立数字管理平台,很有可能就能减少大量的因未能探明的地质情况造成的变更;如果在过程中引入跟踪审计的情况,还有可能会挤出更多的“水分”。
4结语
公路工程计量与变更管理的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技术、制度与管理的多维协同。本文通过分析行业痛点、提出改进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表明清晰清单规则、数字化技术应用及透明化流程设计是降低变更风险、提升管理效率的有效路径。未来,随着BIM、大模型等技术的深度整合,以及行业标准与审计机制的持续完善,公路工程有望实现从“被动应对变更”向“主动预防风险”的转型。建议进一步探索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强化多方协同能力,推动公路工程管理向更高水平的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小青.论公路工程计量与变更的工作要点及注意事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3):207+209.
[2]曾维勇.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问题分析[J].交通世界,2022(21):179-181.
[3]成钰.公路工程计量与变更工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分析[J].四川水泥,2017(8):21.
[4]张立志.公路工程计量与变更工作要点[J].交通世界,2019(33):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