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30321199202223317
摘要:高层住宅建筑的复杂性体现在其结构的精密构建中,建筑材料的多样性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尤其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其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成效。然而,由于原料种类繁复及施工周期的漫长,使得施工过程中充满了诸多变量和挑战。为确保高层建筑的坚固与安全,必须在实际操作中严谨把控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并采取科学的材料选择策略。这样,我们才能在建设过程中切实提升工程质量,保障高层建筑在使用期间的稳固耐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工程建设由很多环节构成,混凝土浇筑是其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有效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为建筑更好地使奠定良好基础。然而一些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时,经常受到外界环境、材料、人员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建筑建设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利于建筑的后续使用。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高层建筑建设质量,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混凝土浇筑技术予以改进。
1基本概述
本次研究选择了某高层建筑工程作为研究对象。某工程建筑面积为9.91万m2,共由2类建筑构成,一类建筑为24层,另一类建筑为32层。单个建筑共包括地上与地下工程2部分,其中,地下为停车场与建筑电气存储场所,采用高强度防水混凝土;地上为办公楼,其中,1~12层施工时,采用了型号为C50的混凝土;13~20层施工时,采用了型号为C45的混凝土;20~27层施工时,采用了型号为C40的混凝土;28层以上施工时,采用了型号为C35的混凝土。
2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2.1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控制是混凝土工程重点,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水泥、粗细骨料和添加剂等。材料控制要点,其中生产所用水的pH值不小于4,硫酸盐含量≤1%。通用水泥分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粗骨料应控制各级骨料的级配含量,最大粒径不超过钢筋净距的2/3,粗骨料粒径为40mm时,可以分成D20和D40两级粒径组合;当粗骨料粒径为80mm时,可以分为D20、D40和D80三级粒径组合;当粗骨料粒径为150(120)mm时,可以分为D20、D40、D80、D150(D120)四级粒径组合。细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和级配良好的天然河沙,细骨料的含水率一般控制在6%以内,人工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2.4~2.8,而天然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2.2~3.0。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加入外加剂,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2.2架设模板
高层建筑施工中,模板的安装起着决定性作用,关乎混凝土结构质量及整体建筑成效。模板的挑选、规划和搭建均需精确操作及专业技能。工程师需依据项目特性及工地现状,选用适宜的模板种类。例如,木质模板因其经济实惠,常用于临时需求或小型项目;钢模板因其坚固且可重复使用,常在大规模工程中大显身手;而塑料模板则因其抗老化和不吸水特性,特别适合水工项目或湿润环境。
模板的设计与制造既需要技术又依赖经验。设计者须保证模板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硬度,足以抵御混凝土浇筑时的压力和负荷,同时需兼顾拆卸便捷和多次使用的可能性。生产阶段,工匠需精通焊接、切割和组装技术,以确保模板的品质和精度。
模板安装时,工人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蓝图,确保模板的定位、尺寸和形态精准无误。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造成混凝土构件形状偏差,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性。此外,模板接口需密封紧密,以防混凝土浇筑时发生渗漏。模板的支撑与固定在安装过程中同样至关重要,工作人员认真确保支撑结构的稳固,以防止模板在施工或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形变或损坏。因此,应选用高强度、高稳定性的支撑材料,并严格遵守规定程序执行。
2.3加强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管理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达标,必须强化对其全程的严格把控。在施工启动之初,务必对原有的构建进行详尽检验,确认钢筋和模具等关键组件是否契合标准,以免初期瑕疵对后续工序产生负面影响。在钢筋核查阶段,主要关注其布局合理性以及预留长度是否满足规定;对于模板,重点在于评估其表面清洁度,排查可能的孔洞和不平整,同时确认固定是否稳固,一旦发现潜在问题,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只有在模板各项指标均达标的前提下,方可着手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在浇筑过程中,每一层面料应连续作业,避免不必要的间歇,以避免层间出现不必要的空隙,确保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2.4温度与湿度控制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波动明显,可能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负面影响,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发展情况,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在浇筑后会发生温升,这是由于水泥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如果温升过快或不均匀,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差异,从而引发温度裂缝,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工程师和施工团队需要使用温度监测系统,实时跟踪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这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高温和低湿度环境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过早干燥,这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常常采用覆盖混凝土表面的湿布或水喷雾系统,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减缓水分蒸发的速度,确保混凝土充分水化,获得所需的强度。通常,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冷却管路或其他冷却装置,这些装置能够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速度,从而减少温度裂缝的风险,这对于确保混凝土的内部温度稳定和均匀分布很重要。
2.5采取科学的养护方法
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仅仅是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后续的养护工作同样至关重要,它确保了混凝土性能满足规范标准。养护策略的制定需依据工程的独特性,同时考虑周围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制定出最适宜的养护计划,支撑养护活动的有效实施。在养护期间,要密切关注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适时适量地喷洒水分,以维持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差在允许的限度内,避免因温差过大导致裂纹的出现。此外,养护时间的掌控也不可忽视,必须确保足够的时间以使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等特性达标。
3高层建筑裂缝的控制
严格把控高层建筑的裂缝管理至关重要。首先,施工前期需实施详尽的场地勘查,尤其是遇到地形特殊地段,应在开挖地基后,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深度挖掘并进行必要的结构强化,确保稳定性;其次,对于可能引发裂纹的下陷缝隙,倡导顺应自然的解决策略,防止裂缝的发生;在膨胀区域,我们已实施标准化设计并采用针对性的修复措施,收缩部分也得到了充分的修补。从整体建筑维护的角度出发,我们采取了多维度的防裂策略。考虑到混凝土的收缩与其含水量和坍落度密切相关,降低水分含量和优化坍落度控制至关重要;在灌浆操作中,务必确保模板预先适度湿润,以减少干燥带来的收缩问题;尤其在高温或强风天气施工时,混凝土容易产生干缩裂纹,因此应在初凝和终凝阶段各进行一次平整处理,并实施标准的早期养护,确保混凝土表面覆盖透气材料,维持其湿润状态,从而有效防止裂纹的产生。
结论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流程中,混凝土浇筑阶段起着决定性作用,它直接关乎到整个工程的建造品质,并对高层建筑日后的使用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精心规划材料的配合比,挑选最适宜的混凝土输送方式,强化浇筑质量的管控,以优化混凝土结构的捣固效果。此外,还应采用有效的保养措施,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达标,从而为提高整体建筑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在华.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重点探析[J].安徽建筑,2022,29(3):45-46.
[2]梁小平.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中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6(4):114-116.
[3]朱锦枫.探究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策略[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5(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