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4-01 20:05:24
/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

蒋磊

湖南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项目的数量和体量持续攀升,同时参与的施工主体日益增多,建设活动中频繁引入创新工艺、前沿技术和新型材料,这些因素使得施工质量控制变得更加复杂。若施工质量控制环节出现漏洞,不仅会损害工程质量,还可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鉴于此,建筑行业必须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管理,努力降低各类因素对施工的干扰,确保工程质量,推动我国建筑业的良性增长。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1准备工作不到位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和实现质量标准的关键步骤。然而,在众多建筑项目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施工前的准备不够充分,结果是施工过程中问题不断,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比如,设计方提供的施工图纸常常含有疏漏或冲突之处,而施工方在审查图纸时未能有效识别并修正这些错误,这直接导致了施工中的不准确。对于那些结构复杂的项目来说,如果在初始阶段没有彻底排查图纸中的细节问题,那么在施工后期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质量问题。此外,图纸说明不充分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施工人员往往无法全面把握设计的初衷,这无疑会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误差,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建筑材料的质量是施工质量的基础保障,但在部分项目中,施工方在材料选购和储存环节的管理出现了漏洞。

1.2材料质量控制问题

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类物资和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它们是否满足既定标准和要求,决定了工程的质量高低。遗憾的是,在部分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方面,材料质量控制常常出现失误,选材方面存在不少弊端。例如,由于某些原因,施工方的采购人员可能会忽略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或优质材料,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这无疑会对施工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同时,部分施工企业在材料、设备的质检验收以及使用记录等方面也存在疏忽,这给后期的质量审核和确认工作带来了困难。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工程的质量,也对企业声誉和未来的市场竞争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

1.3施工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建筑领域的持续进步,施工技术及方法也在不断革新,然而,众多施工团队的专业技能并未同步提升。特别是在处理一些高难度的建筑工程时,部分施工人员对于新兴技术和工艺的熟悉度不足,这使得施工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标准。比如,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焊接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些施工人员的焊接能力不足,易造成焊接质量问题,进而影响整体结构的安全。此外,由于施工人员对新型材料的运用技巧掌握不足,常常会导致施工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施工团队的管理与组织能力,是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核心要素。

1.4质量监管问题

建筑物的耐久性直接体现了其建造质量,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建筑的平均使用寿命较短,从而引发了公众对其质量的疑虑。这一现象与施工质量控制密切相关,而质量控制的问题又与政策制定和市场状况紧密相连。一方面,众多建筑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导致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职责不清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频发。另一方面,部分建筑项目因政府监管缺失,使得施工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违反法定建设流程,从而潜藏了质量风险。这些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对工程建设及其质量造成了影响。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该项目建构筑占地面积:173489.50 ㎡,项目建筑面积:209959.43 ㎡。建筑高度18.3m、层数5 层、建、构筑占地面积1413.46 ㎡、建筑面积7553.9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耐火等级二级。

2.1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前期准备工作

在工程启动阶段,做好全面的预备工作是确保质量监管成效的关键环节。此举涉及对施工绘图及设计文档的深入审查,掌握设计细节、行业规范以及施工流程;拟定周密的施工安排及日程进度计划,确立各项任务的职责范围及成果提交标准;草拟质量监管方案,明确质量监管的目标、手段以及责任分配。

2.2强化施工材料管理

在建筑项目中,对施工所需材料的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步骤,因为这些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建筑的结构稳定和耐久性。强化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对于提升工程质量极为关键。在材料采购阶段,质量控制是确保材料达标的前提。企业在此环节应制定严密的供应商筛选与审核体系,挑选有资质且能提供达标建材的供应商。采购合同中需明确列出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及验收条件,同时规定违约的处罚措施,保障供应商交付的建材满足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此外,企业还应实施材料采购审批流程,以评估采购计划的合理性与迫切性,防止无谓的采购行为或材料浪费所导致的质量风险。

为了保障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企业须制定严苛的入场验收流程。对所有入场材料进行细致的检查,涵盖外观、尺寸、功能等多个方面,并对关键性材料执行实验室检测,以确认其质量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标准。在验收环节,除了检查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明,还需验证材料的生产日期、批次等是否满足使用标准。企业还应定期对已入场材料进行抽检,以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流程。

2.3加强施工质量监管

在建筑项目质量控制环节,监督职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达成工程质量整体目标的核心保障。鉴于此,管理层需精心策划工程质量管理的全局策略,对项目的特定要求、施工中的要点等进行细致研究,构建起全面的质量监控机制。首先,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监督机制,以工程质量目标为基准,对目标进行细化分配,确保管理人员对各个子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在实施各项计划时,应灵活调整执行策略。尤其关键的是,对施工人员及质量检验人员要实施严格的监管,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其次,为确保质量控制与监督体系的顺畅运作,必须配备专业的监管团队,并制定出有效的监管规则与策略。具体而言,应定期举行质量评审会议,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保障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通过采纳这些强化监管的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施工质量将稳步提高,达到新的水平。

2.4提升施工人员素质

作为建筑项目实施的一线工作者,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高低。强化施工人员的管理,是保障施工质量的核心步骤之一。以下策略有助于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企业需加大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力度,定期举办技术提升课程和质量意识讲座,增强他们的技术能力和质量意识。培训内容需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新技术标准进行设计,保证施工人员能够跟上最新的施工技术和规范。此外,企业应着重进行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塑造他们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从而在思想层面提高对工程质量的关注。施工人员素质的整体提高,不仅意味着技术技能的增强,也包括了对施工质量自我要求的提升,这将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

完善施工人员管理体系,关键在于构建严密的审核体系、确立细致的作业准则以及优化人员结构等方面。企业需针对施工各阶段的特点,拟定精确有效的审核体系,定期对施工人员的作业成效进行评价。评价成效应与员工的收入、升职等利益紧密相连,以此激发员工主动遵循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制定严谨的操作规程至关重要,施工人员在各项作业中均应遵循既定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保障施工各环节均达标质量管理的标准。在处理大型工程时,企业更需合理配置技术人员,保证岗位上拥有充足且具备相应技能的人员,防止因人手短缺或技能欠缺而影响施工质量。

结论

总结而言,要打造让社会和民众都满意的建筑项目,提升建筑质量成为关键所在,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控显得格外重要。鉴于此,建筑业需深入探究在施工质量管理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影响其管理的诸多要素,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措施来有效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坚信通过加强原材料的质量监控、优化施工技术和规范、执行严格的环境控制手段以及提高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项目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艳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06):69-71.

[2]郭慧慧,王永亮,高冠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标准化,2023,(12):165-167.

[3]廖志强.分析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23,(0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