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改善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4-01 23:33:16
/ 1

我国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改善建议

黄茜

身份证号码:430921198705158527


摘要: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与工业的迅猛扩张使得水资源问题愈发突出,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持续进步的关键障碍之一。水资源的安全维护与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持,依赖于水环境保护管理的有效实施,因此对该领域现状的探究及策略的制定显得尤为关键。本篇文章的目标是对现阶段水环境保护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对遇到的难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尝试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与建议,以期对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贡献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改善建议

1新时代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分析

1.1水环境保护方案缺乏创新

在当今时代,许多水环境保护策略依然固守陈规,过分依赖过往的技巧和路径,缺少创新的元素,这导致了其科学性和远见上的不足,无法有效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水环境挑战和生态系统需求。目前一些水环境保护措施过于强调单一目标,忽略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重要性,没有全面考量水资源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的互动和和谐共生。尖端的水处理技术和监控方法尚未普及,这制约了水环境保护的技术提升和管理成效。在水环境保护的管理理念上,部分方案依旧停留在老旧的治理模式中,没有吸收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未能有效运用大数据、智能科技等前沿技术来增强管理效率。此外,这些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往往缺少科学的评价和反馈系统,不能及时依据现实状况作出调整和改进,影响了保护工作的实效性。

1.2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在统筹调度机制上存在明显短板,个别地区未能有效发挥市级流域监督机制和区级水治理指挥系统的效能,结果是责任主体分工模糊,市区间的上下级协调及部门间的横向配合不够紧密,协同机制不健全,问题处理的效率低下。其次,部分城市在水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方面进度迟缓:水务部门作为排水管网管理的核心机构,其职责划分并不明确;涉及水务、城管、住建、街道等多部门间的职责界定不清;在排水管网的管理主体、经费投入、维护标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范;网格化管理未能落实到位,排水管网及用户的监管责任没有具体分配至网格工作人员,导致部分街道对所辖管网和用户的监管不力,而一些区级主管部门对排水管网运营单位的审核过于宽松,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执行力度不够。最后,由于考核激励机制的不完善,特别是治水干部的专项考核体系尚不健全,未能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导致出现了职责不履行、工作推进不力等问题。

2新时代水环境保护管理的有效策略

2.1超滤膜技术措施

2.1.1膜处理技术

膜处理技术是一种在水处理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其中超滤膜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超滤膜技术通过使用具有较小孔径的膜来分离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细菌和病毒等杂质,从而改善水质。这种技术具有高效、节能、连续性好等特点,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达到环保的目的。在环保工程中,超滤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以及海水淡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超滤膜技术在环保工程中具有很多应用。例如,使用超滤膜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提高水的透明度和卫生安全性;超滤膜技术还可以帮助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农药残留物等有害物质,提供更干净、健康的饮用水资源;通过使用超滤膜技术将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棉絮、染料和油脂等物质分离出来,可以降低废水的浊度和有害物质浓度,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2.1.2超滤膜短流程处理技术

短流程处理技术是一种在超滤膜水处理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它通过减少超滤膜组件的数量和流程的复杂性,有效地提高了水处理工程的运行效率和处理能力。短流程处理技术采用了紧密堆积的超滤膜组件,使得水分子更容易通过膜孔隙,从而加快了水的处理速度。此外,短流程处理技术还可以减少膜组件之间的连接部件,降低了膜组件的堵塞风险,同时也减少了运行成本和维护费用。在环保工程水处理中,超滤膜短流程处理技术还具有其他的一些优点。第一,由于短流程处理技术减少了流程中的储液池和管道长度,减少了水分子的扩散距离,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膜的堵塞和污染的可能性。第二,短流程处理技术还能够节省能源消耗,因为它减少了水分子流动所需要的泵送能量和压力。第三,短流程处理技术还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和更灵活的设计布局,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模和场地条件的水处理工程。

2.2反渗透水处理措施

膜清洗是降低膜污染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常规的化学清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设备的运行效果,而清洗过于频繁也会加快膜的劣化。因此,技术人员不断优化清洗方案,进一步提升膜清洗效果,减少膜的生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及胶体颗粒物污染,延长RO膜的使用寿命。

持续监测RO膜运行数据,当进水与浓水标准压差超过15%时,需要清洗RO膜。常见的在线清洗和离线清洗均通过化学药剂实现。例如:无机盐垢的清洗药剂为0.2%的HCL、0.5%的H3PO4、2.0%的柠檬酸;硫酸盐垢的清洗药剂为0.1%的NaOH或1.0%的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盐;金属氧化物的清洗药剂为0.5%的H3PO4、1.0%的Na2S2O4或2.0%的柠檬酸;无机胶体清洗药剂为0.1%的NaOH或1.0%的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盐;微生物膜清洗药剂为0.1%的NaOH或1.0%的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盐;有机物先采用0.1%的NaOH清洗,再采用0.2%的HCl清洗。

在反渗透水处理设备的清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应以高流速、低压力的方式进行清洗,流速控制在正常流速的1.2倍以内,进水压强控制在小于0.4 MPa的范围内,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清洗污染物,同时避免对RO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二是清洗液的流动方向应与正常运行时一致,避免膜表面的结垢被清洗后流向未清洗的区域,导致结垢重新附着。

2.3MBR技术措施

MBR技术是一种将生物反应与膜分离结合的先进污水处理技术,其原理是污水在经过生物反应器时,反应器内部的生物菌群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并将有机物转化为较为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同时去除其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在生物反应器后设有微孔膜,可将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细菌和病毒等截留在反应器内部,使出水中的固体颗粒趋近于零,同时可阻隔微生物流失,保持污泥在系统内部循环。借助膜的过滤作用,可大幅提高出水水质,并去除微生物、悬浮物和胶体等污染物,使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此外,膜的存在使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往往较高,有利于污泥的浓缩和处理,可减少传统污泥处理系统中的运行成本。MBR系统的引入还可实现水的内循环利用,即部分处理后的水可再次回流到生物反应器内,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外部用水。

结论

总的来看,在当今时代,水域环境保护与管理的优化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步骤。本研究经过对当前水域环境保护与管理状况的深度剖析,揭示了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增加资金投入、健全管理体系、革新防护策略以及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等多项策略。展望未来,水域环境的保护工作亟待相关部门、业界的共同参与以及公众的配合,通过全方位治理与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促进生态环境品质的整体提升,为实现一个和谐且美丽的自然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春兰,胡雪华.水源可持续管理策略研究[J].水上安全,2024(5):43-45.

[2]刘兆孝.新时期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及管理工作的思考[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4,41(4):1-7.

[3]李王芳.分析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J].低碳世界,2021,11(1):15-16.

[4]王一帆.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4(6):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