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高边坡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4-01 23:43:14
/ 1

公路高边坡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易国栋

身份证号码:430104197312053017


摘要:在公路施工期间,高边坡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在山区进行线性挖掘的公路工程中。由于气候、地理形态、土壤和岩石特性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高边坡极易出现稳定性问题,从而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并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害。通过对高边坡稳定性的深入分析,并实施恰当的加固或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预防稳定性失效的情况。本文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着重分析公路高边坡的稳定性挑战及其治理与设计方案。

关键词:公路;高边坡设计;关键问题

1公路高边坡失稳成因

1.1岩土性质因素

山体斜坡大体上可概括为岩石斜坡和土壤斜坡两大种类,它们在地质成分上的区别导致了其稳定性的不同。首先,地层的构造形态是决定斜坡稳定性的根本要素,比如岩石的风化状况、裂缝的分布等都是常见的影响因素;其次,岩石和土壤的粘结力和摩擦角度决定了它们的物理力学性质,当这些性质所承受的干扰超出其极限时,就有可能导致斜坡的不稳定和破坏。

1.2几何参数选择合理性不足

公路边坡设计中,若其几何参数如高度、倾斜角度及平台宽度选择不当,将对工程成本和公路稳定性带来不利后果。例如,若边坡高度不够,不仅会受到地下水的侵蚀,还可能导致路面和沟渠中的水分更容易渗透至路基,进而出现坡度偏小的状况,使得占地面积扩大,侵占土地红线界限,影响土地的高效利用。而边坡斜率若过大,则会显著提升发生滑坡和稳定性问题的风险。

1.3设计施工因素

在规划阶段,对高边坡的地质调研工作存在疏漏,未能精确了解地质结构及岩土的物理力学属性,导致在规划阶段对斜坡的高度、倾斜度和加固手段的设计存在缺陷,这直接影响了高边坡的稳固性。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斜坡削切方法不当,坡顶堆积过重物品或停放机械设备,以及加固措施的不及时,这些因素同样可能导致斜坡的稳定性受损。

2公路高边坡设计中的关键要点

针对某一片平原地带的高速公路深挖路段的高边坡,本文分析了在多种加固措施下侧坡的稳固性,并对这些加固措施的工程技术参数进行了深入调整。该侧坡的最高点达到33.6米,具体分为四级:第一级侧坡高10米,倾斜度为1∶0.75;第二级侧坡同样高10米,倾斜度为1∶0.75;第三级侧坡高10米,倾斜度为1∶1.0;第四级侧坡高3.6米,倾斜度为1∶1.0。此外,该高边坡所处的地理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半湿润地带,年均气温大约为13.5℃。依据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较多,介于760至810毫米之间,降雨主要集中于6月至9月,且以突发性的短时阵雨为主。通过施工前的地质勘察发现,该高边坡的地质结构主要分为两层,表层为碎石土层,底层则为中等风化的泥灰岩层。

2.1锚杆

常见的锚杆类型有预应力锚杆、非预应力锚杆、锚索等。根据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施工难度等因素,合理选择锚杆类型,以确保锚杆在边坡加固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锚杆的布置间距、锚杆长度、锚杆倾角等参数,需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进行优化。此外,锚杆的布置还应兼顾施工方便、经济效益等因素。锚杆材料应选用高强度、耐腐蚀、具有良好锚固性能的材料,如高强度钢丝、钢绞线等。同时,锚杆加工、运输、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确保锚杆质量。在锚杆施工过程中,应实时监测锚杆的应力、位移等参数,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锚杆加固工程完成后,还需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以确保边坡的长期稳定。

2.2锚索框架梁

首先,锚索框架梁的设计需充分考虑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锚索材料和锚固方式,确保锚索的拉力和耐久性。其次,框架梁的设计应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边坡施加的巨大压力和拉力。此外,框架梁与锚索的连接节点设计要严密,防止锚索因疲劳而失效。在施工过程中,锚索框架梁的布置要合理,确保锚索能够均匀分散压力,避免局部应力过大。最后,对于锚索框架梁的维护与管理,应定期检查锚索的受力状态,及时更换或加固损坏的锚索,确保公路高边坡的安全稳定。总之,锚索框架梁的设计与施工是确保公路高边坡安全的关键所在,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材料和施工等多方面因素。

2.3坡顶截水沟

坡顶截水沟作为公路高边坡处置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在于拦截坡顶地表径流,防止水顺着边坡流失,造成坡体不稳定。设计合理的坡顶截水沟不仅能有效减缓坡体侵蚀,还能降低路基沉降风险。

截水沟的宽度应足够容纳坡顶可能产生的最大径流量,通常宽度不应小于1米。沟底坡度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1%至3%之间,以减少水流的冲击力,避免对边坡造成破坏。此外,沟壁的稳定性也是设计时需考虑的重点,可采用浆砌石、混凝土预制块等材料加固沟壁,确保其耐久性和安全性。

在施工过程中,截水沟的埋设深度应满足地形条件,确保沟底低于路基面,以便于水流顺畅排出。同时,截水沟的进出口设计要合理,出口处应设置排水口,避免水流在出口处形成积水,增加路基负荷。在材料选择上,应优先选用耐久性强的材料,如不锈钢、铝合金等,以提高截水沟的使用寿命。

2.4平台截水沟

平台截水沟施工其主要作用是拦截边坡上方地表径流,防止水流直接冲刷边坡,造成边坡稳定性下降。设计时,截水沟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降雨量等因素,确保其有效性和耐用性。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对边坡进行详细勘察,确定截水沟的走向和位置。一般而言,截水沟应沿边坡等高线布置,以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降低施工难度。沟槽的开挖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确保沟槽的深度、宽度和坡度符合规范要求。

2.5坡体排水管

首先,排水管的选择应考虑其材质、直径和长度。通常,排水管采用PVC、PE等耐腐蚀、耐压的材料制成,直径根据边坡的坡度和预计排水量来确定,长度则应保证能够将积水引至边坡底部或集水井。其次,排水管的布置要科学合理,通常沿边坡等间距布置,并在坡面设置排水孔,使雨水能够顺畅流入排水管。此外,排水管与集水井的连接处应设置防渗层,避免水分渗漏。在安装过程中,首先要对边坡进行清理,确保排水管铺设的表面平整、无杂物。接着,将排水管沿预定的线路铺设,并用锚杆固定,防止因振动或外力作用导致排水管移位。对于坡度较大的边坡,还需设置坡度调节器,保证排水管在倾斜坡面上的稳定性。最后,对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排水畅通无阻。

3设计效果

3.1改善出行条件

随着工程的完工并投入使用,区域内的物流交换变得更加流畅,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工程落成之后,太湖西部与中部的交通网络实现了全面畅通,西部山区的香菇、艾草、茶叶及贡菊等特产闻名全球,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村级电商平台的建立也为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3.2展现青山绿水

该施工区域周边自然环境多姿多彩,蕴藏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和革命历史遗产,有望将此公路转变为一条旅游专线。依托此工程,融合智能旅游建设、服务质量升级、产业形态孵化及公共设施完善,旨在将太湖县塑造成一个生态旅游胜地。

结论

目前,随着我国公路基础设施项目的不断扩展,施工过程中频繁遭遇复杂的地质条件。为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与行车安全,工程设计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必须优先考虑陡坡的防护与整治措施,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设计师需对坡体的稳定性进行深入且详尽的分析,确保陡坡的稳固性达到设计规范要求,从而为公路工程的长远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安然,杜杰贵,王家荣,等.随钻测试技术在高速公路高边坡灾后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2022(06):20-25.

[2]贾宏伟.公路高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及支护优化设计[J].交通世界,2020(22):60-61.

[3]李尤.高速公路高边坡设计要点与稳定性评价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12):30-31.

[4]侯振东.公路高边坡设计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华建设,2022(0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