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国省道长周期综合养护实施模式下资金计划与拨付审批流程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4-02 00:40:47
/ 1

普通国省道长周期综合养护实施模式下资金计划与拨付审批流程优化

张定胜

身份证号码:430402197802142518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和养护事业的发展,长周期综合养护模式逐渐成为国省道养护的重要方向。该模式通过延长养护周期,有效提升公路使用寿命并减少长期养护成本。然而,模式实施对资金计划和拨付审批流程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普通国省道长周期综合养护中的资金计划和审批流程,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研究表明,完善资金计划编制、优化审批流程、加强信息化管理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养护工作顺利推进。本文为公路养护资金管理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国省道,长周期综合养护,资金计划,拨付审批,流程优化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公路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其养护管理效率直接影响交通运输系统的稳定性。然而,传统年度养护模式暴露出诸多问题,如频繁的资金申请、资金不足和养护质量难以保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长周期综合养护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通过延长养护周期,实施系统性规划和长期资金安排,提高养护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然而,这种模式在资金计划和拨付过程中面临新挑战,特别是审批流程复杂,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优化资金计划和拨付审批流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确保养护任务按时完成,提升公路质量和服务水平。本文将探讨优化资金管理的措施,为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提供参考。

普通国省道长周期综合养护实施模式现状分析

普通国省道长周期综合养护模式是将公路的养护工作从短期的单年度管理转变为长期的规划与实施,它不仅涵盖了常规的养护作业,还包括了大修、改建等内容。通过制定长周期的养护规划,结合公路的实际情况,提前安排资金和技术支持,确保在长期内公路的养护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长周期综合养护模式的实施有助于节省养护成本、减少重复性工作和避免因临时性维修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能提升公路的使用寿命和通行安全。

然而,长周期综合养护模式在资金计划和拨付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由于该模式涉及多年度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因此对资金的管理要求更加严格。当前,资金计划的编制仍然依赖传统的年度编制方式,缺乏对长期资金需求的统筹考虑,导致养护项目在资金安排和拨付时常常出现滞后现象。其次,拨付审批流程繁琐且时间较长,影响了资金的及时到位。具体表现为审批环节多、部门间协调复杂,导致资金无法及时支持养护项目的推进。此外,资金的使用透明度和监督机制不足,也导致了资金管理中的不规范现象。

因此,为了有效推进长周期综合养护模式,亟需对资金计划与拨付审批流程进行优化,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公路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资金计划编制的现状与问题

资金计划作为公路养护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其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现有的资金计划编制方式大多数仍然沿用传统的年度编制模式,每年根据各部门上报的预算需求进行资金安排。然而,长周期综合养护模式要求资金的安排能够从整体上考虑公路养护的长期需求,而非单纯依赖年度预算。这种传统的资金计划编制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长周期养护对资金需求的前瞻性和连续性。

首先,现有的资金计划编制通常缺乏系统性。大多数资金计划的编制依据仅是各类养护项目的短期需求,未能充分考虑公路养护中的长期投资和持续性支出。即使是对未来数年的资金需求进行预测时,也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预算安排。其次,资金计划的编制依赖于各部门的主动上报,缺乏跨部门的统筹协调。这导致资金安排时出现了偏差,可能无法精准反映养护项目的实际需求。此外,资金计划的审核和审批环节较为繁琐,导致整个计划的执行周期较长,容易导致养护项目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影响项目的开展。

拨付审批流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拨付审批流程是资金管理中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传统的拨付审批流程中,涉及多个审批层级和部门,程序复杂且耗时较长。首先,由于各级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资金的审批常常需要多次的传递和审批,这使得资金无法快速到达需要使用的部门或项目。其次,审批流程中的信息传递不畅,缺乏实时的数据共享和在线管理系统,导致相关部门无法及时了解资金的使用进度和情况。这种信息滞后和沟通不畅的状况,往往影响到养护项目的按时进行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另外,拨付审批流程中还存在审批环节重复、权责不清、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导致各级部门在资金审批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延误和重复操作。一些审批环节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项目实际需求和资金紧急度,使得资金的拨付无法与养护项目的实施进度匹配,从而影响到公路养护项目的正常推进。

四、资金计划与拨付审批流程优化的对策

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确保公路养护项目的顺利推进,需要从多个方面对资金计划和拨付审批流程进行优化。首先,资金计划的编制应从传统的年度预算模式转变为长周期的系统性计划。通过对公路养护的长期需求进行全面评估,结合各类养护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安排。此举不仅可以确保长期资金的稳定投入,还能避免资金短缺和过度分配等问题。

其次,优化拨付审批流程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流程,可以大大缩短资金审批周期,提高资金拨付的效率。具体措施包括推行电子化审批系统,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实时沟通和协作,及时了解资金的使用进度和审批情况。此外,优化审批权责体系,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与权限,避免审批重复和职能交叉,提高审批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在资金下拨过程中,尤其是在上级政府下拨资金到县级财政部门后,如何确保资金能及时支付并用于公路养护项目,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资金流动的时间表和责任制:确保每一笔下拨的资金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资金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相关部门并按要求支付。

加强与县级财政部门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定期召开协调会,确保上级资金下拨后,县级财政部门能够及时处理资金并进行支付,避免因为行政流程或沟通不畅导致的延误。

推行电子化支付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电子支付系统实现资金的即时流转,减少人工操作和审批环节带来的延迟。同时,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资金流动,确保资金按照项目需求及时支付。

完善资金支付的预警机制:在资金即将到期未支付的情况下,系统应自动发出预警提醒,确保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资金未及时支付而影响公路养护项目的推进。

通过这些优化措施,能够有效解决资金下拨后的支付问题,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为公路养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五、结论

长周期综合养护模式的实施为公路养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资金计划和拨付审批流程上,亟需进行优化。通过对资金计划的编制机制、拨付审批流程的改进,可以有效提升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未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公路养护领域的资金管理将趋于更加高效、透明、规范,为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高立晓,张博.山东国省道改扩建大中修资金绩效评价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20,(01):23-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J].中国水利,2021,(06):1-38.

拓展多元化新型融资方式促进交通运输健康发展[J].交通财会,2016,(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