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及解决办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5-24 16:52:21
/ 1

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及解决办法

胡荣华

身份证号码:430281198307122033


 

摘要: 本文以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银山路(盘龙南路 - 云龙大道)新建工程为研究案例,深入剖析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揭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通过对该工程安全管理各环节的分析,旨在为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以提升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工程顺利推进。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现状;解决办法

 

引言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银山路(盘龙南路 - 云龙大道)新建工程,总用地面积 40666.66 平方米,路线全长 750 米,工程内容涵盖道路、排水、绿化、照明等多项工程,投资规模较大,施工环境复杂。对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加强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不仅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形象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深入分析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

1  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1.1 安全意识层面

在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银山路新建工程中,部分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未将安全管理工作置于核心地位。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和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导致施工人员对安全规程了解不深入,安全意识淡薄。在施工现场,常能看到施工人员不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对安全警示标识视而不见,违规操作行为时有发生。这种安全意识的薄弱,使得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大大增加,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对施工人员自身造成伤害,还会影响工程进度和整体效益[1]。

1.2 设备及设施方面

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存在不齐全、老化和损坏的情况。例如,部分路段的围挡设置不符合标准,无法有效隔离施工区域与外界,行人与车辆容易误入施工区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些危险区域的警示标志模糊不清或缺失,不能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安全带等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存在老化、破损现象,但未及时更换。

1.3 施工环境复杂性

该工程位于株洲市云龙示范区(经开区),周边交通、人流较为密集,施工环境复杂。施工过程中需要穿越既有道路和地下管线,对周边建筑物也存在一定影响。路面状况、地下设施分布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例如,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管线分布不明,施工时容易造成管线破损,引发停水、停电等事故;同时,施工产生的噪音、粉尘等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容易引发纠纷,干扰施工正常进行。

1.4 工序交叉作业管理

在银山路新建工程中,存在多工序交叉作业的情况,如道路基层施工与排水管道铺设、绿化工程与照明工程交叉进行等。然而,在交叉作业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管理机制。各施工班组之间沟通不畅,作业顺序安排不合理,容易出现相互干扰、重复施工等问题。例如,在某一施工段,道路基层施工班组与排水管道施工班组同时作业,由于缺乏协调,道路基层施工完成后,排水管道施工需要重新开挖路面,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和时间,还增加了安全隐患,如地面塌陷、人员坠落等事故风险。

2  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2.1 强化安全培训与教育

(1)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制度。施工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安全培训制度,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考核标准。在工程开工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等。同时,根据不同工种和岗位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安全培训,如电工、焊工等特殊工种的安全操作培训。

(2)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模拟火灾、坍塌、触电等各类事故场景,让施工人员在实战中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每次演练后,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总结和反思,针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

2.2 完善安全设施与设备

(1)全面检查与维护。对施工现场的所有安全设施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建立安全设施设备台账,记录其购置时间、使用状况、维护记录等信息。定期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设备,确保所有安全防护设备完好有效。例如,每周对安全帽、安全带等进行检查,每月对围挡、警示标志等进行维护[2]。

(2)合理设置安全标志。在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施工通道、出入口等位置,合理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确保施工人员和周边人员能够清晰识别危险信息。同时,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补充安全标志。

(3)定期更新与保养。制定安全设施设备更新计划,按照规定的使用年限和磨损程度,及时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更新。例如,每 2 - 3 年更换一次老旧的安全帽,每 5 年更新一次围挡等。同时,加强对安全设施设备的日常保养,保持其整洁、完好,延长使用寿命。

2.3 优化施工环境管理

(1)施工前全面评估:在工程开工前,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周边交通状况、地下管线分布、建筑物情况等。通过实地勘察、查阅资料、与相关部门沟通等方式,收集准确的环境信息,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

(2)制定详细施工方案:根据施工环境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施工进度,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交通繁忙区域施工时,设置合理的交通导向和安全隔离设施,如设置警示锥、护栏等,引导行人和车辆安全通行。

2.4 加强工序交叉作业的管理

(1)制定明确作业计划:在多工序交叉作业前,制定明确的作业计划,明确各工序的施工顺序、施工时间和施工范围。通过召开施工协调会,组织各施工班组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各工序之间的合理衔接。例如,在道路基层施工与排水管道铺设交叉作业时,根据工程进度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先进行排水管道铺设,再进行道路基层施工的顺序,并明确各工序的施工时间节点,避免相互干扰。

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工序交叉作业协调机制,明确现场协调人,负责协调各作业环节之间的关系。协调人应具备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能够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协调人定期组织各施工班组召开协调会议,及时通报施工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各工序之间的信息沟通畅通[3]。

(2)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加强对工序交叉作业现场的监督管理,安排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监督人员应熟悉各工序的施工工艺和安全要求,对违规作业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例如,在交叉作业现场,监督人员重点检查各施工班组是否按照作业计划施工,是否存在安全防护不到位、违规操作等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确保施工安全有序进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多个方面。以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银山路新建工程为例,当前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在安全意识、设备设施、施工环境、应急预案以及工序交叉作业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市政道路施工的安全和质量。通过强化安全培训与教育、完善安全设施与设备、优化施工环境管理及加强工序交叉作业的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并配合科学合理的实施步骤与方法,设定明确的数据支持和量化目标,可以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冬辉.基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04):45-47.

[2]刘丽娜,李加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J].汽车画刊,2024,(04):230-232.

[3]张冬辉.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优化策略[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3,44(11):89-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