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泰达市政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0
一、摘要
市政工程是为城市或城镇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工程,它涵盖城市公共空间内的各类工程设施,与城市正常运行、居民生活质量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市政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同时意味着市政工程管理需要进一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保障市政工程质量与效益起到应有的作用。当前,市政工程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安全管理不足、工程质量存在隐患、施工进度与成本失控、存在不文明施工情形等等。这些问题反映出现场管理不到位、不科学、不规范等种种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市政工程质效,需要从多个方面提升管理水平,发挥管理作用。因此,本文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与施工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当前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问题
1. 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一方面,由于现场施工人员多为临时工、农民工,缺乏规范、系统的安全培训,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对危险源识别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不重视安全装备的佩戴、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或违规操作等,易导致施工现场事故发生。另一方面,管理人员重进度、轻安全,存在侥幸心理,宣传培训不到位,未充分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2. 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
由于市政工程存在施工现场相对狭窄、施工地点位于生活区、商业区等人员车辆密集场所等特点,因此市政施工现场安全防护问题更为突出。当前市政施工现场存在围挡设置不规范或破损,高空作业、深基坑、临时用电等环节防护措施缺失,警示标志不足或位置不明显,夜间施工警示灯、反光标识不足,危险作业管控不足等等问题,给施工人员与人民群众带来严重安全风险。
(二)工程质量问题
1. 材料管理不足
部分工程采购环节缺乏监督,验收由非专业人员负责,导致材料管理混乱,材料质量难以保证,如沥青含油量不足、混凝土骨料不合格。同时易出现材料数量不足问题,影响工期与成本。此外,现场材料存储条件差、堆放混乱更是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
2. 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差
分包单位资质不足,现场监管缺位,抢工期导致工序压缩,如路基未充分沉降即铺路面;施工工艺不规范,如碾压遍数不足、混凝土养护时间短等问题,均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文明施工问题
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其对环境与交通等都有着直观的影响,容易造成如扬尘与噪音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环保管控措施,占道施工未合理规划交通导行,导致社会车辆与施工区域交叉,影响正常通行同时还存在安全风险。
二、市政工程现场管理问题
市政工程存在的种种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施工现场管理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与不规范之处,当前的管理机制存在与现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1. 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一是部分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缺乏市政工程经验,对复杂管线、交通导改等关键环节把控不力。安全员、质检员无证上岗或兼职,无法有效履职,无法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二是责任意识薄弱。管理岗位人员流动性大,对施工标准执行不严,存在“以包代管”现象,依赖分包队伍自行管理,导致安全失控。三是协调能力不足。与设计、监理、周边社区沟通不畅,遇管线迁改方案争议等导致工期拖延或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与出行安全,遭到投诉、激化矛盾等问题。
2. 管理方式不科学。一是现场资料管理混乱。部分关键资料未能及时收集,导致资料缺失。一些隐蔽工程,如地基基础、钢筋工程等,在施工完成后被后续工序覆盖,若未在施工时及时收集相关验收记录、检测报告等资料,后续将难以补充完整。同时,纸质记录为主,影像资料未存档,都会使工程质量的追溯变得困难,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准确查找原因和责任方,同时也可能影响工程的竣工验收。此外,存在资料收集工作滞后于施工进度的问题,导致记录内容不准确、不真实,无法真实反映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无法为施工现场的动态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另外,保管制度不健全也让资料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增加资料管理的安全和保密风险。二是流程形式化。安全交底、技术交底“走过场”,工人未真正掌握要点。晨会、周例会流于表面,缺乏针对性,不能明确指出施工环节存在问题及具体改进措施。导致问题未闭环解决,反复出现同一类质量问题,问题积压,影响施工的正常推进,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的浪费。三是监管手段落后。依赖人工巡查,难以及时发现隐患,如夜间施工违规无人盯防。
3. 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市政施工现场存在对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导致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工作任务量繁重,而管理人员精力和时间有限,导致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三、可采取的针对性对策
1.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各方安全、质量重视程度与技术、安全管理专业水平。
面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质量教育培训、技术与管理等培训。安全教育方面,通过讲解国家和地方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让各方人员明确安全责任和义务。通过传授施工现场常见的安全隐患识别与防范方法,如高处作业、临时用电、机械操作等方面的安全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施工人员掌握正确的安全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和应急逃生技能。根据施工人员的岗位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如对于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和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同时,可以通过选取典型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深入分析事故原因、经过和后果,总结经验教训,让各方人员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安全意识。质量教育方面,通过讲解质量标准与规范及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要点和方法,使各方人员清楚工程质量的要求和验收流程,确保工程质量。同时,针对管理人员开展项目管理知识培训,包括项目计划制定、进度控制、成本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
2.完善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管理实效。
一是细化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标准。例如,对于安全员岗位,明确其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并规定安全检查的频率、隐患整改的时限等具体要求。通过细化岗位职责,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以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安全表现、团队协作等方面作为考核指标。同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实施激励机制。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通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施工进度、质量情况、安全状况和物资库存等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集成和协同,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3.做到全过程科学规范管理,重视工作流程科学规范性,加强相关方沟通协调能力。一是提升施工现场资料管理质量。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资料收集清单,明确各类资料的收集范围、内容和要求。制定资料收集进度表,明确各项资料的收集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及时掌握资料收集的进展情况,同时适时进行培训,使其熟悉资料收集的流程和标准及资料保管制度,提高资料收集和管理的质量。二是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落实会议职责,明确会议目的和议程,针对施工现场存在问题及时研讨解决,针对性提出对策措施,推动问题实质化解。同时提高会议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精力浪费。会后,及时形成会议纪要,保证决策事项及时准确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林文.浅析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材料全过程管理[J].福建建设科技,2023,(05):132-134.
[2]常新.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21,6(01):175-176.
[3]邸建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常见的问题与对策[J].门窗,2019,(06):93-94.
[4]李倩倩.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7,43(25):253-255.
[5]廖绍建.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路径探析[J].居舍,2019,(06):140-141.
[6]杨怡.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管理解决对策[J].低碳世界,2019,9(08):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