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对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1 15:23:42
/ 1

水利工程施工对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夏奇勇

葛洲坝集团生态环保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快,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改造变得越来越频繁,然而,这些工程的施工活动往往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们的生活。研究水利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1 水利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

1.1 水利工程施工影响水环境的主要因素

由于土壤开挖、挖掘机械作业、堆积场地等施工活动会导致大量泥沙悬浮于水中,使水质变浑浊,高浓度的泥沙悬浮物会影响水中光照条件,降低水中的透明度,这会降低水体中的光合作用、溶解氧和水温的均匀性,影响水产养殖、水草生长等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同时,在施工现场可能会产生油污、废水和化学品等化学污染物,例如,建筑工地使用的润滑油、沥青等可能泄漏到水体中,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一些重金属、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也可能由于未经妥善处理而排入水体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降低、酸碱度改变、水体酸化或碱化等问题,严重时可能引发生物死亡事件。其次,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挖掘机、打桩机等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和振动,这些噪声和振动会对水体中的生物产生干扰,噪声会干扰鱼类的觅食、交流和繁殖行为,并可能导致鱼类的迁徙和死亡;振动则会影响鱼类、水生昆虫和底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干扰生物的正常行为和生长发育。此外,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引入外来生物物种,外来物种往往具有较强的竞争和繁殖能力,可能抢占当地物种的资源和栖息地,扰乱当地生态平衡。例如,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工程设备可能破坏捕食性生物的栖息地,从而导致当地鱼类和动物的消失。

1.2 水利工程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需要进行土地开挖和水库建设等活动,这会导致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栖息地的丧失,水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水中生物种类、数量和结构的多样性。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植被的破坏、水流和水质的变化,使一些原本生活在该区域的物种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减少了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水体中的物理和化学环境,进而影响水生物的栖息地和生态位,一些物种可能由于适应不良而消失,而另一些物种则可能因为新的环境条件而繁衍壮大,水利工程会导致水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包括物种的丰富度、相对丰度和相互关系等。此外,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会导致水体中的水流变缓、水温升高、水质改变等,这些因素会对水体中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例如,一些鱼类需要在特定温度和流速的水体中进行繁殖,而水利工程的变化可能使这些条件无法满足。水利工程还可能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下降,从而使某些水生生物无法正常呼吸和生存。水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水质净化、自然保护、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功能,降低水质净化效率,削弱水生态系统对干扰的抵抗能力,导致水生生物的生态位丧失,进一步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针对水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2.1 环境评价和监测

环境评价和监测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在进行施工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价,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可能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并确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首先,在进行环境评价时,必须考虑施工活动可能对水环境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例如,在河道开挖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泥沙、废土和废水等,这些可能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并对水生态系统和水生物产生影响,此外,施工期间可能引发的噪音、震动和挥发性源等也需要考虑在评价的范围内。在施工期间,应进行定期的水环境监测。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施工活动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确定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指标,监测内容应包括水质、底泥、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水质监测可以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化学分析来评估水质状况,底泥监测可以了解底泥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和分布情况,生物多样性监测可以评估施工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一旦监测发现存在问题,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例如,如果水质超过了国家和地方标准,可以通过增加废水处理设备或者调整施工方法等手段来改善水质,根据环境监测的结果,还应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例如,如果监测显示施工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可以考虑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减少对水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来改进施工过程,减少对水环境的损害。

2.2 施工工艺和技术创新

环保型施工工艺和技术创新是减少水利工程施工对水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工艺使用大量的水泥,不仅会造成水体污染,还会导致土地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可以采用无水泥技术替代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石材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无水泥技术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施工的新型建筑技术,该技术采用可再材料,如竹木、稻草和高性能的纤维材料,结合特殊的胶粘剂和填充剂,进行结构加固和建筑工程。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工艺,无水泥技术具有无毒无害、可持续性、可降解等特点不会产生对水环境不良影响的废弃物。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例如,使用高效的过滤和处理设备,可以有效去除施工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有害物质,同时,在废水处理中,还可以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另外,施工过程中的粉尘、噪音和震动也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采用先进的防护设备和技术,如噪音和震动减振设备、尘土抑制装置等,可以有效减少对水环境的干扰;同时,合理规划施工工期和施工区域,减少施工活动对附近水生态系统的干扰。除了采取环保型施工工艺和技术创新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2.3 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

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境保护措施。首先,废水需要进行收集,以避免废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污染。收集后的废水可以进行处理,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将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到合适的水质标准,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在废水处理中,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如筛网过滤、沉淀和过滤等,通过固液分离、澄清和过滤的过程,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污染物。化学方法如加药调节、沉淀和吸附等,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和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痕量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生物方法如活性污泥法和植物处理法等,通过利用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生命活动,降解和吸收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处理后的废水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用于施工活动或者其他合适的用途,例如,可以将废水用于施工现场的洗刷和冲洗等工作,节约水资源;同时,废水中的营养物质也可以用于灌溉和农田的肥料,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废水中的能源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如沼气发酵等,转化为可再生能源,提供给施工现场使用,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结语

水利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必须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在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确保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与水环境的健康共存。

参考文献

[1]崔屾. 水利工程施工对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J]. 大众标准化, 2024, (10): 71-73.

[2]贾宝玲.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0, 45 (09): 180-184.

[3]张子栋. 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J]. 乡村科技, 2020, (07): 125-126.

[4]艾小萌,张小兵. 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 (28):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