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测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是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时有发生,对建设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本文深入分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主要原因,包括预算编制不科学、市场环境变化、设计变更、管理不善以及合同纠纷等,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通过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强市场调查、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以及建立合同管理制度等措施,帮助建设单位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降低超预算风险,从而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预算编制
引言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工程造价超预算的问题屡见不鲜,这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降低了投资效益,还可能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对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索有效的控制策略,成为当前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剖析造价超预算的根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提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
1.1预算编制不科学
编制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预算编制的质量。在实际操作中,有些编制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他们在编制预算时难以全面、准确地考虑各种因素。例如,他们可能无法准确预测材料价格波动、人工费用变化等市场动态,从而在预算编制中留下隐患。其次,经验不足也是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预算编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需要丰富经验和判断力的工作。缺乏经验的编制人员可能无法准确判断工程项目的重点和难点,也无法合理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变故,从而导致预算编制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最后,对项目情况了解不充分也会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在编制预算之前,编制人员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调研,包括工程项目的规模、地理位置、施工条件、技术要求等。如果编制人员对这些情况了解不充分,就可能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脱节,从而为超预算埋下伏笔。
1.2市场环境变化
市场环境的变化是导致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建筑工程周期较长,而市场环境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材料价格、人工费用等关键成本因素都可能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波动。例如,如果某种关键材料的价格突然上涨,而预算编制时并未考虑到这一因素,那么实际成本就可能超出预算。同样,如果人工费用因为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而上涨,也会导致实际成本增加。因此,市场环境的变化是工程造价超预算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1.3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在建筑工程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也是导致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一个重要原因。设计变更可能是由于设计错误、业主需求变化、施工条件变化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设计变更,都可能导致施工方案、工程量等发生变化,从而增加工程造价。例如,如果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增加,那么就需要更多的材料和人工来完成这些增加的工程量,从而导致实际造价超出预算。此外,设计变更还可能导致已完成的工程部分需要拆除或改造,这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增加额外的成本。
1.4管理不善
管理不善是导致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的浪费和损失却时有发生。例如,材料浪费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如果项目管理人员对材料的采购、存储和使用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就可能导致大量的材料浪费。同样,人工浪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技能和培训,或者工作态度不端正,就可能导致大量的人工浪费。这些浪费和损失最终都会转化为额外的成本,导致工程造价超预算。
1.5合同纠纷与工程索赔
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合同纠纷和索赔情况。例如,业主可能因为施工质量问题、工期延误等原因向施工单位提出索赔要求;而施工单位也可能因为业主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等原因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这些纠纷和索赔不仅会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还可能导致工程造价发生变更并超出预算范围。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各方权责利关系并预留一定的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纠纷和索赔情况。同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以确保合同得到有效执行并降低造价超预算的风险。
2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控制策略
2.1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首先,加强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建设单位应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升编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培训内容可包括工程造价理论、预算编制方法、市场动态分析等方面,使编制人员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预算编制的要点和技巧。其次,编制人员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深入了解项目情况。他们需要对工程项目的规模、技术要求、施工条件等有充分的了解,以便在预算编制时能够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后,建设单位应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审核制度。通过引入第三方审核机构或专家评审团,对预算编制进行严格把关。这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编制中的问题和不足,还能为后续的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有力保障。
2.2加强市场调查和分析
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工程造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市场调查和分析是防止造价超预算的重要手段。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应充分调查和分析市场环境,特别是材料价格、人工费用等关键成本因素的市场动态。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数据、市场趋势预测等信息,合理确定预算中的成本价格。同时,建设单位还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预算方案以适应市场变化。例如,当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时,建设单位应及时与供应商协商,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以避免造价超预算的风险。
2.3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在建筑工程中难以避免,但过多的设计变更会导致工程造价失控。因此,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是防止造价超预算的重要措施。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对于必要的设计变更,应经过充分论证和审批,确保施工方案和工程量的一致性。同时,加强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也是关键。双方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设计变更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施工单位,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浪费和造价增加。此外,建设单位还应对设计变更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各类变更的处理方式和责任人,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控制效果。
2.4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是防止造价超预算的核心环节。项目管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工程进度和成本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造价控制中的问题。为此,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和监控机制。通过制定合理的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目标和成本考核指标等措施,确保工程造价在可控范围内。同时,项目管理人员还应定期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优化造价控制策略以提高管理效果。
2.5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是防止造价超预算的重要保障。明确合同各方权责利关系有助于预防和化解合同纠纷,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变更的可能性。在合同签订前,建设单位应与承包商进行充分谈判和协商,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合同条款应详细规定工程造价、支付方式、工期要求等关键内容,以避免后续执行过程中产生歧义或纠纷。同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建设单位应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合同得到有效执行并降低造价超预算的风险。此外,在出现纠纷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友好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造价变更的可能性并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3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涉及预算编制、市场环境、设计变更、造价管理和合同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强市场调查、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完善造价管理和合同管理,可以有效防止造价超预算,保障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顺利进行。各方需共同努力,实现工程造价的精准控制。
参考文献[1]邹涛.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致因与控制探讨[J].房地产世界,2020(24):56-58.[2]唐远之.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措施探析[J].营销界,2020(52):176-177.[3]王改玲.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和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1):46-47.[4]沙里龙.房屋建筑工程结算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房地产世界,2020(2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