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工程的质量控制与技术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1 15:26:07
/ 1

创优工程的质量控制与技术对策

李瑞胜

湖南省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在迅速进步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国内建筑业的发展潜力持续扩大,展现出蓬勃的未来趋势。关注并提升建筑项目的质量是当前的关键任务,需大力推广优质工程的实践,强化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随着工程创优步伐的加速,创新策划和质量管理扮演着决定性角色。通过精确的施工策划,确保施工过程遵循技术和规范的标准,同时推动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的提升,以构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建筑项目。

关键词:创优工程;质量控制;技术对策

1建筑工程质量创优的原则

1.1质量第一原则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将质量放在首位,进行工程策划与管理。这意味着,需要在工程策划与管理过程中,始终将质量作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得到保障。

1.2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能否达成卓越的质量标准,关键在于团队的支持。因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对工程的质量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在将质量创新的理念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中,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对各类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例如,提升管理人员、施工队伍和设计团队的专业素质,增强其质量意识,通过健全的培训机制和激励制度来推动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使他们能精通施工管理的关键点,确保施工任务得以规范化且高效地完成。这样的做法对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高标准目标至关重要。

1.2质量风险防范、控制原则

在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复杂体系中,多元的利益交织使得项目管理充满了挑战。施工周期漫长,涉及众多步骤且易受多重变量影响,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资源的无谓损耗和后续的频繁修正,从而对整体工程品质和经济效益构成威胁。鉴于此,关键人员需强化风险管理理念,对施工全过程中可能的质量隐患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评估,始终坚持以预防和管控为核心,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优化策略,以此确保施工活动在有序与合规的前提下顺利展开。

2创优工程的质量控制与技术对策

2.1明确创优目标

设定创优标准时,表达务必精准无误,避免使用含糊的词汇如“争创”“争取”。一旦设定了优化目标,它需清晰地镌刻在核心施工计划、优化策略文档、技术指导手册以及班组劳动协议等关键文档中。这些目标应在项目部的各类会议中反复强调和传播,通过培训教育,确保从最高管理层到一线操作人员,每个人都对工程优化目标有深入理解并充满积极期待和热忱。设定的目标应高于预设期望,比如若目标是省级优秀,那么实际设定应瞄准国家级。同时,务必明确与工程质量优化相伴随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目标,因为它们互为支撑,缺一不可。

2.2管理制度体系策划

在追求建筑工程卓越品质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明确具有挑战性的优化目标,以此为导向选拔具备创优技术和丰富实战经验的管理团队。他们将充分挖掘各自的专业潜能,确保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严格坚守既定的管理体系,以制度为基石推动工作的实施。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的角色至关重要,总工程师则主导现场策略规划和执行,现场经理负责关键节点的调控,专业工程师则担任全程的质量监督和施工监控。同时,选择具有专业技术实力的分包商来承担施工任务,形成一个高效且严密的监管网络,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精确掌控,从而顺利实现质量优化的目标。为了支撑这一目标的达成,一套严谨且实际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它涵盖岗位职责明细、施工样板标准、员工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以及严格的现场安全与质量检查规程。这样的制度体系确保了所有工作在有规可依、标准化的环境中有序展开,为质量创优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3合理选择原材料

在实际施工的各个环节中,至关重要的是深入了解工程的现状,并严谨地挑选合适的原材料。这项任务应由采购部门统一负责,确保材料来源的明确性。同时,采购阶段需开展严谨的材料招标流程,首要条件是保证材料质量,其次才是考量成本效益,从而筛选出优质的供应商,并对其进行详尽的评估。进一步,应明确划分采购部门的权限,让企业能够全面监控材料的质量,并妥善存储。严格的材料规模控制和选择流程能有效防止采购中的欺诈行为,实现对材料的统一监管。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优化各部门间的协作,确保材料采购的可靠性和材料质量的提升。

2.4加强施工重难点控制

(1)在基坑建设工程中,关键在于识别核心技术和挑战,选择复合技术如钻孔灌注桩结合混凝土支撑系统,以及采用三轴搅拌桩形成的全封闭防渗帷幕。通过精细化的区域划分、施工流程创新和全程动态监控,确保施工安全,严格控制基坑变形在可控范围。

(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需灵活应对实际需求,精细调整混凝土配方,注重原材料品质筛选,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物料。在施工前,科学地划分浇筑区域并分层进行,同时强化温度监控,采取适宜的养护措施以提升施工品质,有效降低混凝土开裂的风险。

(3)在钢筋混凝土的联合施工中,着重优化钢结构制造工艺和焊接技术,确保运输过程中支架稳固,防止结构损伤。吊装前严格校验钢结构尺寸,吊装后精确调整安装位置,借助三维深化软件对每个节点进行深度优化,明确加工点细节如节点区域和钢筋连接点。通过工厂试验,制定标准化焊接流程,确保焊缝质量达到预定标准。

2.5用心进行工艺创新

在追求卓越品质和先进技术的策划中,应着眼于改进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的施工技术,以下是一些创新实例。①传统的铝模板加固常依赖对拉螺杆,但这种方法在外墙上留下大量孔洞,可能引发渗漏问题,影响使用。为解决此难题,采用创新加固方式,利用“拉片”保证铝模的截面尺寸稳定性,简化拆模过程。拆模后,拉片在混凝土表面下2至3毫米处断裂,并进行防锈处理,随后用益胶泥修复平整。②普通铝模板表面平滑,不利于薄抹灰或腻子批刮。为此,在铝模板生产阶段就应用喷砂工艺,使其表面变得粗糙,增强基层的黏结性能。③铝合金外窗副框传统做法是后期预埋,可能导致窗边渗水。改用前置预埋工艺,即在铝模板安装初期就固定副框,与混凝土一同浇筑成型,消除潜在风险。④鉴于铝模工艺的精度,水电预埋工程采用可调式预埋套筒技术,有效防止定位错误导致的二次凿打,从而保证主体结构的安全性。

2.6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隐蔽工程的验收质量监控是施工管理的核心环节。项目完成后,严谨的验收程序必不可少。首先,验收过程需由管理者详尽记录验收细节,施工团队的主管需进行全面复核,确保无遗漏后才予以正式认可。同时,务必引入工程技术专家和质量控制专员的联合验收,他们将对关键区域的工程质量进行深度评估。所有参与人员需明确了解检验内容,对隐蔽工程的每个阶段进行细致核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专业见解。

验收报告应翔实地记载质量检验员收集的所有工程状况数据,经所有参与人员签字确认后存档。在遇到任何问题时,务必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并在整改完毕后重新接受检验,只有达到预定标准,方可办理最终的签证手续。这样的严谨态度保证了隐蔽工程的质量,也维护了整个项目的施工标准。

结论

总结所述,确保全面且卓越的施工品质,关键在于推动施工管理模式的革新,以提升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并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筑公司应强化施工管理体系,推进员工的专业技能提升,实施严格的自我质量监控,制定并严格执行隐蔽工程的质量保障策略,全方位把控,以锻造创优工程,顺应社会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勇.建筑工程创优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22,10:12-13.

[2]杨森森.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程学院,2021.

[3]陈伟雄.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四川水泥,2021,12:31-32.

[4]李丽,边晶梅,刘佳欣.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市场,2022,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