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水利希望小学 陕西省延安市 727400
摘要:语文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思想境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感受和鉴赏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相统一,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基于此,本文重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历经千年而不衰,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然而,在当代社会,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借助多媒体资源,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多媒体的应用,能够使课堂更加直观、形象,有效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其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时,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思乡之情,可以通过播放动画视频《乡愁》,让学生从视觉上充分体验到故乡的美丽和亲切。“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鬓毛”指的就是头发,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更能体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在学习《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领略到春天的美好与神奇,教师可以将手绘的四季风景图展示给学生,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聆听四季的声音,体会四季变换带来的无限美好。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播放古人吟诵诗歌的音频,营造出浓郁的传统诗词文化氛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拉近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从而加深他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开展主题活动,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品味诗词”主题活动、“春联书法展”主题活动等。“品味诗词”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中所蕴含的道德教育思想,如爱国情怀、理想信念、刻苦学习精神等,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春联书法展”主题活动中,教师可提前布置教室,将准备好的春联和书法作品挂起来,让学生通过欣赏春联和书法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我的春联”“我的书法作品”“我眼中的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墙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体会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三、与语文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学生不能只满足于教材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还应具备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索中发展,通过阅读、写作、演讲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以“中国汉字”为主题,组织一次课外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参观当地的文化古迹、建筑景观等,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其次,让学生尝试用简单的工具制作一个汉字或一句话,并写下来;最后,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关于中国汉字的演讲活动,展示他们的作品和成果。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书法练习、古典名著阅读、传统节日习俗等方面的研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项目,搜集资料,查找文献,并撰写研究性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而且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思考练习,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与练习时,要精心设计、周密安排。一是内容要有层次性和发展性,既要关注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重视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是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讨论、辩论、演讲、写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乐于参与、学有所获。如教学《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从家里走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掉进水里,周围没有大人怎么办?这时有的孩子说:“应该马上喊救命。”也有的孩子说:“可以把木盆推过去。”还有的孩子说:“可以用石头砸开窗户,跳进去就能得救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分别回答以上问题,并让学生谈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最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让学生明白当溺水发生后,最有效的自救方法就是第一时间寻找身边可利用的物体,抛向溺水者,将其拖上岸。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挖掘教材内涵,体现“以文化人”的宗旨
教材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凭借。教师要充分认识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挖掘其内在价值,使之成为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水”。例如:《论语》这本书对于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点,感受孔子人格魅力,进一步体会儒家文化与个人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进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教师可选取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篇目作为课外拓展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教师还要重视挖掘语文教科书中关于我国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故事以及与该人物相关的经典文章,如岳飞、文天祥等人的事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书籍,既能加深他们对英雄人物的理解,又能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六、结语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觉性和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联系。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然而,要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务,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手段。相信随着不懈的努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扎西曲珍.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语文课内外,2020,(36):14.
[2]周荣花.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12):72.
[3]欧阳澜.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继承与创新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5(06):124-128.
作者简介:张艳萍 (1978-)女 汉族,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人,本科学历,现任职语文教师 专业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