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下村庄规划编制转型与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1 15:28:40
/ 1

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下村庄规划编制转型与方法研究

李清赢

身份证号码:430224199008133944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阶段,挖掘和实现乡村多元价值,正在成为促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村庄规划编制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需要遵循新的原则和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村庄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编制;转型方法

1乡村多元价值内涵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乡关系的转变,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人们不再向往城市空间中拥挤、忙碌的生活,而转向拥抱低密度的乡村空间,农业多功能理论和乡村多功能理论逐渐兴起。农业多功能理论提出,农业除了食物生产功能外,还有可再生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等其他多元功能。在此基础上,乡村多功能理论进一步深化了乡村的功能内涵,认为乡村是由经济、社会和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提供资源产品、提供生态空间、提供栖居场所三大主要功能。此外,部分国内学者提出了乡村地域多功能理论,并将乡村地域系统多功能划分为生态环境、经济功能、社会文化等3大功能。以上研究将乡村认知视角从单一向多元化推进,为乡村多元价值内涵的建构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而在新形势下实现乡村多元价值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的,如何去理解并解构乡村多元价值需要进一步明晰。

2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下村庄规划编制转型

2.1人居环境整治向全域综合治理转变

各省指导方针主要关注村庄的美学提升,侧重于改善建筑景观,清理和疏浚水道,以及升级老旧的生活和服务设施。然而,这些措施往往偏重于建设领域,忽略了广阔的农业用地及其配套设施的整治,因此难以兼顾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多重效益。

新的省区指南则倡导全面的土地整治策略,整治范围不再仅限于农村建设区域,而是涵盖了建设用地、农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全方位管理。在建设用地方面,新指南提倡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绿化美化,包括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业和工业废物,以及修缮危旧房屋,同时鼓励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的建筑和村庄格局;在农用地整治中,涉及农地复垦和未利用地的开发;在生态用地的治理上,秉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观念,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这种从单一的人居环境整治向全面土地整治的转型,有助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整体优化布局。

2.2建设用地指引向项目带动融合发展转变

各省份的准则主要涉及村庄建设用地的规模设定、边界划定和管理措施,涉及领域涵盖乡村居住区、公共服务用地及仓储区域的规划。然而,它们对乡村建设项目的支持和引导相对不足,而这些项目对于输送人力资源、资金和技术到乡村,推动乡村发展至关重要。
    新版的省域指南和准则不仅保留了对建设用地的指导原则,还新增了近期建设项目的目录。这个目录根据村庄和村民的实际需求,详细规划了包括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和住房建设在内的关键项目,明确了它们的规模、地点、投资来源和负责部门。此外,乡村建设项目库与乡村振兴信息平台和全国防贫监测系统对接,具备项目储备、进度跟踪和工作督导等功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工具之一。
这种转变从单纯的土地使用标准指导转变为构建项目库,并通过项目驱动乡村发展,强调了根据不同地区特点确定乡村建设和扶贫的重点任务,以弥补乡村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乡村建设项目落地执行。

2.3产业发展指引向产业全面振兴转变

当前的研究对于乡村地区第三产业的规划和未来趋势,以及三大产业的深度交融关注不够深入。乡村独特的地域资源及其空间分布特性,导致各产业之间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联,因此,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迫切需要通过优化产业要素之间的协同和产业链构建,以实现整体的均衡发展。如果忽视了三产元素的整体性,将限制乡村产业的潜力,阻碍其效益的最大化。
    产业的繁荣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和基石。这里的“产业兴旺”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而是强调现代农业与多元产业的深度融合。各地新的政策指南和准则都增加了对第三产业的导向,支持新型非农业产业的发展,并积极推动三大产业的整合,新增了如旅游业、休闲业、健康养老等相关农村土地,预留了5%的灵活的机动指标,以保障这些新兴产业的合理布局。在产业融合策略上,着重探索三产融合的可能性,合理规划产业空间。
    研究焦点从产业发展的路径转向了振兴空间的梳理和三产融合路径的探寻,这促使乡村经济从单一产业划分向多产业间的互动与互补转变,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和综合发展。

3新时期村庄规划编制思路与方法

3.1乡村多元价值视角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逻辑过程

从乡村多元价值视角下认知实用性村庄规划,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螺旋形上升过程。首先,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列斐伏尔关于空间生产的理论认知基础上,乡村是经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划分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生态承载、社会保障、文化传承5大价值。其次,在乡村多元价值实现的规划导向下,统筹安排乡村建设、生态、农业空间关系的重建与重构,实现乡村地域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的有序性演化。再次,通过国土空间布局管控、建设用地布局等措施将顶层设计落到实处,实用性村庄规划成为落实乡村多元价值实现目标下的空间治理手段与抓手。最后,实用性村庄规划落地将引导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进而产生新的价值认知,进入下一循环过程。

3.2编制总体结构

在编制总体结构上,各省新指南、导则均以“总则-编制要求-规划内容-规划成果”为基础结构,与各省原导则相比,多数省份导则、指南在编制要求中均加入工作程序的内容,提出数据基础、调查方式和内容、规划审批、规划公开和规划实施等具体内容。

相比建设规划为导向的各省原导则,目前工作程序的增加更利于乡村治理,同时利于上级规划的纵向传导与衔接。在数据基础中,各省新指南、导则提出明确底图底数,有利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编制;在调查方式和内容中,增添规划前期需重点调查的内容,有利于村庄规划的“在地性”,在规划编制、审批和公开中,均加入村民参与的内容,有利于增强村民自我发展的意识以及村民的规划主体性。

3.3协调与合作

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例如,与土地资源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农业部门等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和需求的规划方案。同时,要加强与村庄居民的沟通与合作,让他们成为规划的主体和参与者,共同推动规划的实施。

结论

总之,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需要遵循新的原则和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村庄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祖安.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探析——以福建省为例[J].居业,2023(10):116-118.

[2]罗文硕,周家宝,付宇欣.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郊融合型村庄规划探讨——以鹤壁市矩桥镇郑常村村庄规划为例[J].城市建筑,2023,20(1):14-17.

[3]王波波.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探析[J].城市建筑,2021,18(18):3.

[4]杨曙霞.新时代背景下孝南区村庄规划项目编制探索[J].城市建筑,2021,1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