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吉林省 130000
摘要:混凝土防渗墙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具有重要的防渗和加固作用,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本文通过详细分析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工艺,包括挖槽施工、混凝土浇筑和接缝处理技术,探讨了每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和质量保证措施。此外,重点介绍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施工后防渗墙的检测技术,以确保工程达到设计标准和使用要求。本文旨在为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中的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提供系统性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建筑;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混凝土防渗墙作为一种重要的防渗措施,广泛应用于各类水利水电工程中,具有显著的防渗效果和结构加固作用。通过高效的施工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混凝土防渗墙能够有效防止渗漏,提升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检测手段是保证混凝土防渗墙性能的关键。
1.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中,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通过钻探、取样和测试等手段,全面掌握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水文状况和地层分布,为施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接着,依据地质勘察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技术方案应涵盖防渗墙的设计参数、施工方法、材料选择及工艺流程,组织方案则需明确施工进度计划、人员安排及安全管理措施。此外,施工前需准备充足且质量合格的材料和设备,尤其是混凝土原材料和挖槽机械。混凝土配合比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制,确保其强度和抗渗性能达到标准。挖槽机械的选择需考虑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以确保其高效性和适用性。设备调试及人员培训也需在施工前完成,确保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协调顺畅。施工前还需制定详尽的安全防护措施,预防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2.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工艺
2.1 挖槽施工工艺
挖槽施工是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的首要步骤,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土方开挖,以确保槽壁的垂直度和顺直度。常用的挖槽设备包括液压抓斗、反铲挖掘机和斗式抓斗,其中液压抓斗因其高效性和精确性广泛应用。在施工过程中,需根据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设备和挖槽方法,以保证槽壁的稳定性和施工效率。挖槽深度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通常在20~60m之间,槽宽则视工程需求而定,一般在0.6~1.2m之间。在挖槽过程中,需实时监测槽壁的垂直度和槽底的平整度,确保其符合设计规范。为防止槽壁坍塌,挖槽过程中应采用泥浆护壁技术,利用泥浆的静压力稳定槽壁,并防止地下水渗入。泥浆的性能参数,如黏度、密度和滤失量,应符合施工要求,确保其护壁效果和施工安全。此外,挖槽完成后,需及时进行槽底清理,清除沉渣和杂物,确保槽底的清洁度和平整度,以便后续施工。
2.2 混凝土浇筑工艺
混凝土浇筑是防渗墙施工的核心工艺,直接影响墙体的整体质量和防渗效果。混凝土浇筑前,需进行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渗性能符合设计要求。通常采用低水灰比、高黏度和适量外加剂的配合比设计,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能力。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法,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50cm之间,以防止分层过厚导致的质量问题。浇筑过程中需连续作业,避免施工缝的产生,确保墙体的整体性。在浇筑过程中,振捣是关键环节,需采用高频振捣器进行充分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振捣时间应控制在20~30s,每点振捣间距在50cm左右。振捣完成后,混凝土表面需进行抹平处理,确保其平整度和光滑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进行养护,通常采用覆盖塑料布和洒水养护的方法,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
2.3 接缝处理技术
接缝处理是防渗墙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墙体的整体防渗效果。接缝处理包括纵缝和横缝两部分。纵缝处理需采用止水材料,如橡胶止水带和膨胀止水条,以防止纵向渗水。橡胶止水带宽度一般为200~300mm,厚度为6~10mm,膨胀止水条需具有良好的膨胀性能,膨胀倍数应达到3~5倍。在接缝施工过程中,需确保止水材料的安装位置准确,并与混凝土紧密结合。横缝处理则需采用预埋接缝板和后浇带的方式,预埋接缝板材质应为耐腐蚀、耐老化的材料,如聚乙烯板或玻璃纤维板,其厚度应控制在10~20mm,宽度不小于300mm。后浇带需采用高强度、低收缩的混凝土进行浇筑,确保其与主体结构的良好粘结。在接缝处理完成后,需进行密封处理,采用环氧树脂或聚氨酯密封胶进行填缝,确保接缝的密封性和耐久性。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各工序的质量,确保接缝处理的效果和防渗性能。
3.混凝土防渗墙的质量控制与检测
3.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防渗墙达到设计要求和长期使用性能的关键。首先,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所有进场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和试验,确保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混凝土配合比需进行现场试验,确保其工作性能、抗渗性能和强度满足施工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环节,应确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均匀、振捣密实,避免产生蜂窝、麻面和空洞。对于挖槽和混凝土浇筑的各工序,需设立专门的质量检查和监控点,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泥浆护壁施工需确保泥浆的黏度、密度等参数在合理范围内,以稳定槽壁并防止地下水渗入。施工中应加强环境监测,防止因地下水变化导致的槽壁坍塌。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需进行自检和互检,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并形成详细的施工记录和质量检查报告,为后续施工和质量验收提供依据。
3.2 防渗墙施工后的检测方法
防渗墙施工完成后,需进行全面的检测和验收,以确保其防渗效果和结构安全。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压水试验和取芯试验。超声波检测是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特性,检测混凝土内部的密实度和均匀性,识别内部存在的裂缝、空洞等缺陷,超声波检测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测数据需进行详细分析和记录。压水试验通过向防渗墙注入高压水,测试其抗渗性能,通常在不同深度和位置设置测试点,试验压力应达到设计要求的1.5倍以上,保持30min无明显渗漏为合格。取芯试验则是通过钻取混凝土芯样,检测其强度、密实度和抗渗性能,取芯位置应具有代表性,芯样需进行详细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试验。此外,还需进行表面检查,确保墙体表面无明显裂缝、渗漏和剥落现象。在检测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档案,记录各项检测数据和结果,为质量验收和后期维护提供依据。所有检测工作应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结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防渗墙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的防渗性能和结构稳定性。通过对挖槽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工艺以及接缝处理技术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每个环节的严格控制和科学管理是确保防渗墙质量的关键。施工过程中,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到具体操作和质量控制,每一步都需要精细化管理,以保证最终工程的防渗效果和耐久性。施工后的质量检测也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超声波检测、压水试验等手段,可以全面评估防渗墙的性能,确保其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秦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J].居舍,2021,(18):69-70.
[2]肖华虎.解析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21,11(0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