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施工处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1 15:23:42
/ 1

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施工处理技术

马华堂

身份证号码:430412197309190017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项目日益增多,施工技术也逐步提升至更高水平。在这些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路面裂缝被视为一个关键的结构缺陷,对道路桥梁的沥青路面质量和安全性构成重大挑战。深入探究裂缝问题对于保障公路的长期使用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本文旨在详细剖析当前道路桥梁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路面裂缝现象,以期探寻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施工;处理技术

1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类型

1.1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的类别区分了荷载效应和非荷载效应模式。首要的荷载型裂缝成因涉及施工实践中的双重因素:首先,施工阶段可能出现横截面设计偏差或质量控制疏忽,导致路面拱度不足。这种情况下,即使路面积聚水分,其排水功能也受限,高速行驶的车辆与积水接触时,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形成强烈冲击,压力瞬间传导至路面,从而引发表面裂纹。其次,设计时往往忽视了实际运用中的复杂因素考量,如承载能力,加上施工工艺的缺陷,使得沥青路面的耐用性大打折扣。特别是在运营期间,超载车辆频繁驶过,额外增加了路面的负荷压力,加速了路面疲劳,最终导致裂缝的产生。

1.2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的成因主要包括两个关键因素:首先,施工实践中对于路基压实标准的忽视是一个重要因素。不严谨的压实操作可能导致路基的不均匀性,特别是在追求工程进度时,可能会采取混合填充和部分夯实的方法。这种做法一旦车辆投入运行,路面承受的巨大压力可能导致路基下沉,从而引发路面的纵向裂缝。其次,沥青铺设过程中,尽管通常采用分段施工以确保接缝处理,但在车辆行驶的动态载荷下,仍可能出现纵向裂缝。特别是当车辆急刹车时,车轮边缘的冲击力往往会产生显著的应力,进一步加剧了纵向裂缝的形成。

1.3表面龟裂

龟裂特指那些缝宽超过3毫米,并且在10厘米范围内有多条裂缝,总面积超过一平方米的非规则块状断裂纹路。这种大规模的破裂现象通常源于两个关键因素。首先,桥梁或道路的整体路面承载能力不足,局部区域呈现明显的韧性减弱,整体结构稳定性受损。其次,过度负荷的使用以及养护管理的滞后,会加速沥青表层的老化过程,从而易引发显著的龟裂裂缝现象。

2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施工处理技术

2.1沥青路面施工的准备

在启动沥青道路建设之前,必须细致地筹备各项工作,以确保整个沥青铺装工程的顺利实施。首要任务是提升施工单位对沥青施工的重视,注重施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所有建筑材料的充足供应,并严格把控材料质量,选用正规厂家的达标产品,以期提升我国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应对采购的材料和设备进行随机检查,防止不合格产品混入,以免对工程品质造成负面影响。开工前需详细规划整个工程,确保每一步骤都能有序高效地执行。需精心挑选各施工环节的技术工艺,以全面保障沥青路面的施工品质。另外,应预先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并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能正常高效运行。

2.2道路桥梁沥青路面接缝处理

在进行道路桥梁工程的沥青铺设作业前,必须妥善处理纵向接缝。当路面需要拓宽时,需根据摊铺方向精心规划接缝的处理,以确保沥青铺设的顺畅进行。如果采用半幅摊铺技术,应在纵向接缝处留出特定间隙,避免碾压,并通常依赖高程基准面,通过重叠摊铺的方式进行操作。在碾压接缝时,应运用热接缝技术消除接缝痕迹。对于具有复杂多层次结构的路面,上下的纵缝需错开适当距离。横向接缝则采取平接缝工艺,确定摊铺层相互作用的边界作为接缝点,并利用切缝机对这些区域进行专业处理。随后,应及时清理接缝中的杂物,并利用粘性沥青进行粘合,同时借助熨平板辅助完成摊铺工作。

2.3密封处理

对于龟裂中微小的缝隙,传统的填充方法可能不够适用,由于裂缝狭小且短暂,使得传统的沥青填充面临挑战。由于裂缝深度难以触及,且填充过程中难以实现全面覆盖,因此,寻找其他高效能的粘合剂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硅酮胶作为一种优选的密封材料崭露头角。它能够有效填充裂缝,阻止水分渗透,从而保护路面免受侵蚀。施工过程只需将胶体精准地涂抹于裂缝表面,经过自然环境中的固化反应,硅酮胶就能形成一道有效的防水屏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硅酮胶在细微裂缝上的防水效果显著,但在裂缝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其性能可能受限。硅酮胶主要侧重于防止水分入侵,而非强化裂缝结构。当裂缝承受车辆行驶的动态压力时,若裂缝过大,其结构稳定性可能会受到挑战,裂缝仍有扩大的风险。因此,对于这类裂缝,可能需要采取更为复杂的修复策略。

2.4冷再生及热再生修复

沥青路面裂缝的治理通常采用两种策略:冷再生技术和热再生技术。两者在操作条件上截然不同,冷再生适用于低温环境,而热再生则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这两种再生方法都提倡回收利用破损材料,以此降低成本,减少对新鲜材料的依赖,具备显著的经济和环保优势。冷再生技术主要包括使用特殊设备破碎旧路面,随后进行筛选、混合和再生,将再生的沥青与新拌合的沥青物料结合,再次铺设于路面上,其核心思想是赋予废弃路面材料第二次生命,同时降低环境负担。相对而言,热再生技术的工序更为繁琐。首先,需通过热再生设备进行预热,接着破碎和筛选破损的沥青路面。之后,再生材料在高温下搅拌再生,并添加再生剂和新物料,形成具有高强度和稳定性的再生沥青混合物。最后,这种混合物用于修补路面裂缝,完成修复工作。

尽管冷再生和热再生技术以其高效性和快速施工周期而备受青睐,它们在短时间内能有效地回收和再利用破损路面材料,节约资源并实现修复强化,显著增强路面的抗裂特性,减少裂缝隐患,迅速恢复道路畅通。然而,这两种方法并非完美无缺,它们各自面临独特的挑战。

冷再生过程中,再生材料与新材质的混合可能会导致性能匹配难题,可能影响修复道路的持久性和品质。这要求我们在实践时需精细考量,深入研究再生材料的特性和其对整体工程性能的影响。

相比之下,热再生修复依赖于复杂的设备和工艺,对技术和专业知识有较高要求。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精确平衡材料性能、工程质量以及所需的专用设备和技术条件。通过深化对基层的处理,提升其承载力,我们能够减轻对沥青路面的压力,从而降低裂缝的形成概率,进一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提升其性能水平。

结论

当前经济社会的进步对道路桥梁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沥青混合料施工成为路面施工中的普遍工艺。这一工艺的熟练运用对确保工程品质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物料、器械和技术等多种因素,路面可能出现裂缝现象,这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故此,必须强化对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问题的关注,以期减少裂缝的发生,从而为人们的交通出行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池漪,朱美佳.沥青混凝土路面化学灌浆裂缝修补技术初探[J].化工管理,2017(23):155-156.

[2]张浚磊.道路与桥梁施工中沥青路面破坏原因与解决方案[J].交通世界,2017(33):120-121.

[3]陈永全.道路与桥梁沥青砼路面平整度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7(4).

[4]李娴.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裂缝成因与防治策略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2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