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2922198510292373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政府对建筑品质的关注度日益增强,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工程质量的政策,间接促进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提升。不过,当前我国的房屋建设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常常因多种外部因素而受到影响,难以达到预设的品质要求。面对这一状况,建筑企业需从施工的各个步骤入手,强化对技术控制的关注,确保房建施工全过程符合行业规范,以降低建筑结构质量问题的发生率。后浇带技术作为当前项目施工的关键环节,对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加大对后浇带技术的重视,确保所有施工步骤的质量达标,有效防止工程出现裂缝,进而保证建筑物沉降的均匀性。
关键词:土建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1后浇带技术的关键作用分析
1.1防止房屋建筑沉降
房建项目中,广泛应用的后浇带技术对防止建筑物沉降起到关键作用。该技术的实施步骤是在建筑主体结构完成后,依据设计规范,在地表以下设置一道或更多道强化土层,这些土层与主体结构紧密结合,形成强化的浇筑连接带。这样的做法能提升地基的稳固性,增强其均匀承重的能力,有效降低因沉降导致的结构风险。后浇带技术不仅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固,还能减少地基沉降不均的问题,进而保护建筑免受沉降影响的潜在损坏。
1.2避免结构温度裂缝
在住宅建设的工程实践中,极端的温度波动对混凝土构造会造成显著影响。温度骤变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纹,这些裂纹会极大地削弱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品质和承载性能。为应对这一挑战,可以采取后浇带的施工策略。后浇带作为一种施工技术,能有效抑制因温差引发的混凝土裂缝。通过设定后浇带,允许混凝土结构在温度变化时自由膨胀或收缩,从而减少温度变化造成的裂纹产生。具体而言,后浇带有助于混凝土结构在各种温度环境下维持稳固状态。此外,后浇带的使用还能防止混凝土在特定区域因温度变化而变得易损,确保结构在受力时能均匀分布,进而增强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土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支撑系统
在后浇带施工阶段,关键在于精细管理和适时行动。首先,应在主体结构完成至少两个月后才启动施工,且需对主体结构的强度进行彻底评估,确认其稳固后再行操作。施工期间,尽管可以灵活调整混凝土作业,但务必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以防外部干扰影响工程质量。切勿忽视后浇带的存在,直接跳过它可能导致梁板结构不稳定,甚至演变为悬挑部分,从而对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构成威胁。如若遇到此类问题,可能会影响各楼层负载的均匀分布。鉴于后浇带在建筑结构中的核心地位,施工前的设计至关重要。设计师需全面审视后浇带周边的受力状况,精心设计支撑体系和邻近模块,确保结构稳定性符合预定标准。在设计两侧支撑系统时,每排支撑不应超过两列,且梁板间的间距应控制在后浇带两侧支撑结构设计的1米以内,以维护系统的独立性。此外,结构梁的设计应强调早期支撑,确保即使在所有支撑点移除后,仍能保持强大的支撑能力。在施工过程中,悬臂部分需尽早得到适当支撑,以应对后浇带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临时负荷。
2.2计算钢筋受力及技术控制
在住宅建设领域,钢筋配置的合理性对构造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能起到决定性影响。钢筋,作为建筑构架的核心部分,通过组合和构建各类结构组件,赋予建筑强大的支撑力量和抗地震性能。为了保证钢筋材料使用的效果,后浇带施工时,管理者需具备统筹协调及精确结构受力计算的技能。首要任务是,管理者需依据设计规范和施工图,妥善规划钢筋的布局和连接方法,以保障钢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再者,他们还需依据建筑的结构特性及荷载条件,进行严谨的计算和评估,以决定钢筋的尺寸、数量及定位,从而满足建筑的承重和抗震标准。在后浇带施工阶段,管理者应与施工团队紧密协作,保证钢筋的准确安装和固定。同时,他们需对施工进程实施监控和检验,以便迅速识别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难题,确保钢筋的质量和效能符合设计标准。
2.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
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通常指超过22层的构造。由于水泥水化时产生大量热量,遵循热胀冷缩原理,这种大规模混凝土内部会因收缩而产生裂缝。对此,常用的方法是采用膨胀剂来增强混凝土浇筑,以维护墙体的整体性。另外,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设计,工程可分割成多个区域,各区域的墙板和底板设置后浇带,并在边缘布置钢丝网,防止混凝土在浇筑时发生流动变形,确保后浇带的强度。严格遵守设计规定,控制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初期后浇带的浇筑厚度通常应约为100mm。最后,确保充分进行混凝土振捣操作,消除内部空隙;在混凝土浇筑后适时进行二次振捣,增强钢筋的握裹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4设计后浇带模板
施工人员需优化施工方法,通过运用后浇带来调节伸缩缝的间距,尤其是当建筑结构的尺寸超出标准伸缩缝的规定。考虑到建筑结构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谨地控制建筑间距,并在混凝土施工规范中明确规定。安装横竖方木背楞时,要确保间隔均匀,推荐使用50mm×80mm的方木,其排列间距不超过200mm。施工时务必遵守尺寸规定,确保方木背楞平直且接合处交错,避免在同一平面集中连接,同时施工期间需定期检查模板的垂直和平整度,以便及时校正。此外,设计抗震缝时,应遵循行业标准,提升整体施工品质,合理调配钢筋比例,以优化纵墙、屋面、山墙等部分的质量和伸缩缝的布置。首先,采用桩基技术处理地基,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实施补偿措施,以增强整体稳定性,保证地基与高层建筑的连接更加稳固;其次,尽量减小地基与裙楼接触的表面积,这样既能增加裙楼部分的压力承受,也有助于提升基础底面的质量,从而确保楼房的整体品质;最后,对建筑的埋设深度进行深入研究,科学管控地下室的高度,确保地基承载层位于地基之上,具备足够的承压能力。
2.5 养护工作
为了确保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顺利完成,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以后还需要加强养护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加强养护的主要措施如下:为了保证房建施工质量,相关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加强施工技术研究和探索,并及时根据设计图纸制定施工方案,保证整个后浇带技术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为了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和保障后浇带使用效果可以达到设计要求,相关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及时开展养护工作,并在浇筑后浇带之前对所用原材料进行及时的清洗和保养。
结论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精心设计和执行后浇带技术策略对于克服混凝土收缩变异和地面不均沉降的关键挑战至关重要。强化施工检验监管和项目管理能力,确保后浇带项目的精准实施与高效推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这样的严谨态度不仅强化了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而且为工程承包商带来了实质性的经济效益,推动其业务的可持续增长。通过遵循科技进步和精细管理的后浇带施工原则,得以构建出质量卓越、安全稳固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唐轲.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3):92-94.
[2]黄晓江.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建设科技,2022(18):41-43.
[3]王浩宇.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砖瓦,2022(8):159-161.
[4]尉学红.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0):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