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幼儿园(首义)
基金项目:湖北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十四五”课题“大班幼儿财经素养启蒙活动实践探究”(鄂2022KTC125)。
摘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出“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实践中,如何改变传统的领域教学,探索五育融合的教学新模式成为热点话题。
关键词:幼儿园;实践活动;财经素养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其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教师们邀请几位不同职业的家长当助教,家长对本职工作的介绍。教师从孩子的关注点入手,借助家长与社区资源,组织“行走的课程:职场初体验——小小银行家”的活动,让幼儿在生活化的场景中体验工作的不易,丰富幼儿金融知识,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财富观、人生观。
一、过程与思考:
(一)环节一:思—挖掘核心,梳理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5—6岁幼儿能理解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逐步萌发社会小公民的意识。对于大班孩子社会性发展应注意“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不同场所,知道它们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本园坐落在大学校园内,大学校园内就有一所银行,孩子们在放下学的路上就能看到银行,但并不知道银行在社会上存在的真正意义,正因为银行对孩子们既陌生又熟悉,所以“银行”这一话题,对孩子们有极大的吸引力。
家长助教使教师与孩子们对银行有了初步认识,都想进一步探寻其更多的秘密。孩子们对银行究竟了解多少?孩子们最想知道银行的什么事?为了更全面掌握孩子们的所思、所想,为了课程的连续性,教师组织了语言活动《说说我知道的银行》。谈话活动中,孩子们七嘴八舌:“我知道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还有好多......”、“我知道银行能存钱,也能取钱”、“银行里有好多叔叔、阿姨”、“我没去过银行”、“我爸爸是银行的大堂经理”......从孩子们的交流中,教师掌握多数孩子都见过银行,但有部分孩子没有去过银行,也不清楚银行的社会价值。
教师思考:
幼儿以生活中感兴趣的东西为学习对象,又以生活实践为主要学习途径,再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生活技能。那么作为教师应将实践活动作为实施“五育融合”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孩子获得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课程内容的选择实施不是盲目的,它来自幼儿的兴趣,“银行”对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最大的关注点是本次课程内容的关键。课程实施需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教师首先了解本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经历的事或者心里的想法。幼儿倾述、教师倾听、同伴交流、相互表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五育”悄无声息的渗透其中,幼儿在谈话活动中逐步养成尊重他人、悦纳同伴、勇于表达、自主学习的好品质。
教师支持:
五到六岁的儿童,社会认知相对清晰,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在谈话活动中,教师铺捉到孩子的兴趣点,并由这个兴趣点展开调查,在这种动态的教学形式中,让孩子们自主、自信、积极、勇敢的表达,习得知识激发幼儿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二)环节二:参观银行,验生活
看一看:教师组织幼儿参观C银行。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踏进银行的那一刻,眼睛就不停接受新信息。在银行服务大厅孩子们看到穿制服的工作人员,看到保安人员,看到咨询台,看到许多的窗口,看到来办理各种业务的顾客。通过亲眼看,孩子们感受到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知道公共场所应遵守公共次序,遵守公共秩序是有道德的表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树立社会规则意识。
听一听:银行工作人员介绍银行的概况。工作人员介绍银行每个岗位的职责,每个业务窗口的作用。此环节孩子们知道银行是一个可以帮助大家存钱与管理钱的地方,受到劳动的快乐,体验为人服务的幸福,还对劳动与付出、收获之间关系有了初步的感悟。
试一试:操作自助存取款的过程 。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明白如果自己有可以支配的零花钱,可以通过自助机存入银行从而获得积少成多的储蓄快乐。活动中孩子们除了感受合理消费观带来的好处,更体会不随便乱花钱,让积蓄变得更多。增强幼儿的理财意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消费观念与储蓄习惯。
画一画:孩子们与银行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参观结束,孩子们围着银行工作人员与顾客提出自己的不惑并认真倾听回答。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将本次实践活动中最感兴趣的人或事用图画或符号进行记录,在用语言进行表述分享给自己的亲人与朋友。
教师思考: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即教育。先生认为一切课程皆生活,一切生活皆教育,主张把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因此,教育应从幼儿的生活中去挖掘。作为一所大学办园,校区内有“C银行分理处”。助教家长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他向孩子们介绍对本职工作。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得天独厚的人员条件,让孩子们可以零距离接触银行。教师追随儿童的兴趣,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聆听、发现、支持幼儿的兴趣,生成行走的课程“职场初体验——小小银行家”,让孩子们在环境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适应社会。
教师支持:
幼儿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多元体验与探索机会,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实现自我管理。案例“行走的课程:职场初体验——小小银行家”实践活动,幼儿通过实践知道银行的结构,了解银行的作用,清楚办理相关业务的流程。在生活的场景中,获取经验,感受银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体验式学习,让幼儿近距离知晓银行点滴知识,解开银行“神秘面纱”。实践中孩子们学到粗浅的金融知识,公共道德意识开始萌芽,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实践活动反思
(一)了解幼儿,追随幼儿
全面落实“五育融合”的育人要求,需要教师在五育融合理念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实施。幼儿生活、幼儿需要、幼儿发展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案例中,教师敏锐发现幼儿对“银行员工”这个职业的关注,调研幼儿对“银行”的认知,生成实践活动。活动中润物细无声的实施“五育”:德育—孩子们文明礼仪的初步养成;智育—通过了解银行,认识“人民币”,财经意识启蒙;体育—银行处处有规则,孩子们在生活场景中,知道办理业务必须排队等待,不允许插队,遵守并理解规则;美育—孩子们用表征的手法记录活动的故事;劳育—职场初体验,帮助工作人员维持秩序,观察银行工作人员为顾客排忧解难,感受工作人员工作的辛劳,初步体验劳有所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幸福。
(二)支持幼儿 实践育人
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的兴趣点与我们的教育发生链接,把幼儿兴趣作为教育的契机,进行有利的引导,并根据幼儿的需要设置情境,发挥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案例:“行走的课程:职场新体验—小小银行家”,从幼儿真是生活和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寻找有效的组织形式,使教育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案例中,教师用交流讨论和设疑来引发孩子思考。在幼儿分享交流时,请他们将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归纳后再分享,将零散的知识纳入幼儿的认知结构中,帮助幼儿形成和总结所获得的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从园到家 共育共融
五育是一个整体,即内在统一,又各有侧重;即各自独立、又不可分割。融合是一种态度,为了幼儿教育的连贯性,我们需要将五育融合从幼儿园向家庭延伸,家长与教师携手实现5+2>7的教育效果。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让幼儿在家做家务、购物、做社区志愿者等形式,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教育信息。
行路方能致远,砥砺方能前行。本园将围绕“健康生活 乐享童年”的办园理念,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幼儿“真”情感、“善”品行、“美”心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晶.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幼儿科学区域活动研究[J].知识文库,20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