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泽县中医院 河北邯郸 05735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4例(2022年1月-2023年12月)作为观察对象,基于随机抽签法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42例。对照组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干预,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急救成功率、死亡率,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确诊时间、分诊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该急诊护理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路径;死亡率;神经功能
伴随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改变,脑卒中发生率大幅增高,已经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脑卒中起病急,病变速度快,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神经功能[1]。脑卒中多为老年群体,有基础性疾病,身体素质差,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患者引起脑卒中后,需在黄金时间内紧急救治,以免患者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2]。临床常规急诊护理方法单一,护理准备时间长,局限性已经凸显,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科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4例(2022年1月-2023年12月)作为观察对象,基于随机抽签法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42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51-76(64.35±7.65)岁,缺血性脑卒中25例、出血性脑卒中17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0-77(64.64±7.53)岁,缺血性脑卒中24例、出血性脑卒中18例。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病型资料对比无过大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①院内影像、实验室、体格检查为脑卒中;②临床症状为呼吸频率异常、发汗等;③患者均认知及同意研究。
排除标准:①脑卒中合并心梗;②脑部肿瘤疾病;③精神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急诊护理方法干预。
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干预。①建立急诊小组:共同探索过往急诊护理工作的不足。②急诊护理路径实施:第一,评估危险因素;第二,配合医生出诊,确保急诊的效率;第三,入院后护理。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急救反应时间、确诊时间、分诊时间。
②急救成功率、死亡率:统计成功治疗人数及死亡人数。
③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采取NIHSS量表调查患者神经功能,共计42分,分值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22.0对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标准差表示,检验值t,计数资料概率%表示,检验值x²,p值低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确诊时间、分诊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min)
组别 | 例数 | 急救反应时间 | 确诊时间 | 分诊时间 |
观察组 | 42 | 8.15±1.21 | 17.85±3.21 | 1.25±0.15 |
对照组 | 42 | 14.25±2.36 | 28.46±4.23 | 3.75±0.88 |
t | 6.125 | 8.125 | 5.136 | |
p | 0.001 | 0.001 | 0.001 |
2.2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死亡率对比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死亡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急救成功率 | 死亡率 |
观察组 | 42 | 40(95.23) | 2(4.76) |
对照组 | 42 | 38(90.47) | 4(9.52) |
x² | 1.028 | ||
P | 0.076 |
2.3两组患者NIHSS、Barthel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NIHSS、Barthel评分对比(,分)
组别 | NIHSS | Barthel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n=40) | 33.52±3.12 | 20.23±2.12 | 40.85±6.15 | 61.22±4.12 |
对照组(n=38) | 33.41±4.85 | 26.56±3.85 | 40.58±7.12 | 52.88±4.18 |
t | 0.254 | 4.126 | 0.138 | 10.223 |
p | 0.766 | 0.001 | 0.856 | 0.001 |
3.讨论
急性脑卒中作为脑血管异常引起的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脑神经损伤,短期内恢复供血,对局部神经产生的损伤小。急性脑卒中发病后6h是最佳的抢救时机,若超出该时间治疗,治疗效果有限,救治后的神经损伤严重,患者发生偏瘫的概率高[4]。伴随急诊脑卒中发病率增高,对急诊室救治及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要求,临床需创新护理手段,探索高效的护理路径,这也是提升急性脑卒中救治成功率有显著的效果。规避重复性操作,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使患者在短期内完成治疗,提升总体治疗成功率[5]。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比对照组好,死亡人数比对照组少。观察组患者的救治各个时间指标比对照组短,大幅提升抢救效率。基于Barthel量表、NIHSS量表调查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观察组护理后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建立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救护理方法进行创新及完善,可补充过往急诊护理的不足,为患者救治提供支持,并保证患者的救治效果[6]。在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以此降低患者的残疾率及死亡率。为此,急诊护理中应建立无缝隙、科学的急诊护理流程,缩短急诊救治的单向流程,并在抢救前做好药物及器械等准备,在急诊期间,护患之间紧密合作,在专业性操作后,掌握各类急救技术,评估每个患者的病情,为患者高效救治提供时机[9]。总体上看,本研究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但研究也存在不足,主要是研究涉及的患者数量少,并未完善护理路径表,未来还需完善路径表,按要求实施护理路径中的操作项目,提升急诊护理的标准化及规范化。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期间,建立急诊护理路径将缩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