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三医院 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目的:为达到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围术期个性化护理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行普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模式的区别进行分组,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与实施个性化护理的观察组各52例患者,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评价比较。结果:经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流流变学各指标水平相对较为均衡(P>0.05),干预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在围术期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血流流变学指标水平。
关键词:普外科;围术期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
引言:普外科患者行手术治疗期间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极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发生,给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对此还需积极展开护理干预。本文主要探讨了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的104例对象均为2022年11月~2023年10月在院内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后期需对此项研究展开对比,对此还应当做好分组工作,在保证人员均等性的前提下随机完成。所有患者年龄均在24~59岁之间,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中位年龄分别为29、23例(45.01±3.77)岁与27、25例(44.32±3.51)岁。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各项资料完整、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实验目的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交流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全身性感染患者。所有患者检验值经比较后显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在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工作,为患者讲解手术相关信息及注意事项,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并观察患者生命指征情况,术后进行康复指导。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使得护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术前评估,遵医嘱辅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包括胆固醇、血脂、心肺功能等,询问患者既往病史等情况,结合数据评估患者凝血情况,对于存在高血压、凝血等疾病情况的患者及时采取措施纠正。②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根据以往经验来看,多数患者对自身病情了解甚微,所以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宣教,与患者讲解手术流程及各项操作的必要性与目的,告知血栓形成的原因、危害性以及预防对策。叮嘱患者保持饮食清淡性,多饮水来降低血脂黏稠度。同时为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还应当多与患者沟通,通过分享成功案例的方式来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需认真倾听患者主观描述,从中获取患者心理状态及压力源,随后进行针对性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1]。③术中护理,应与医生密切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实时监测患者各指标情况,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同时重视保暖工作,保持患者体温的稳定性。对于手术超出原定时间情况下,可给予低分子葡萄糖酐静脉滴注,用量为500ml,以此来防止血栓形成。④病情监测,在围术期间均需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检测并记录患者患肢皮温、脉搏、凝血指标情况,测量不同平面周径,查看切口部位形态变化,若有出血渗液情况需及时反馈给医生[2]。⑤肢体康复训练,在手术后2小时即需引导患者进行肢体运动训练,可从被动训练逐渐过渡至主动训练,部位为足趾,6h后即可进行足踝关节屈伸交替训练,随着病情好转指导其进行膝关节屈伸、外展运动,以此来促进血液循环。⑥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通常可应用循序减压弹力袜来加快血液回流速度。叮嘱家属需辅助患者进行适当运动,遵医嘱补液,以此来防止对下肢静脉血回流的干扰。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并加大饮水量,稀释血液粘稠度。对于需长期行静脉注射治疗的患者,可通过留置静脉针的方式来降低对血管的损伤[3]。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并做好占比计算工作,便于后期对比工作的开展。②干预前后应用多功能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指标,以数据表示。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期间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21.0进行,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可通过“%”表示,由“X2”进行检验,对于符合正态性分析,且数据间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的情况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发生2例、9例深静脉血栓情况,占比分别为3.85%与17.31%,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明显较低,组间经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2.2两组干预前后血流流变学指标对比
通过检测数据来看,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流流变学各指标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干预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低,而红细胞变形指数相对较高,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具体数值见表1。
表格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n=52),(`x±s)
组别 | 对照组 | 观察组 | t | P值 | ||
全血粘度(mpa.s) | 低切 | 干预前 | 15.99±3.45 | 15.83±3.72 | 0.136 | >0.05 |
干预后 | 13.51±3.02 | 10.14±3.39 | 10.981 | <0.05 | ||
高切 | 干预前 | 3.41±1.27 | 3.45±1.38 | 0.473 | >0.05 | |
干预后 | 4.96±1.13 | 4.19±1.16 | 8.719 | <0.05 | ||
血浆粘度(mpa.s) | 干预前 | 1.84±0.36 | 1.81±0.47 | 0.229 | >0.05 | |
干预后 | 1.61±0.34 | 1.20±0.53 | 12.446 | <0.05 | ||
红细胞聚集指数 | 干预前 | 2.81±0.59 | 2.84±0.57 | 0.383 | >0.05 | |
干预后 | 2.22±0.46 | 1.30±0.57 | 5.384 | <0.05 | ||
红细胞变形指数 | 干预前 | 0.71±0.36 | 0.73±0.39 | 0.412 | >0.05 | |
干预后 | 1.99±0.43 | 2.41±0.83 | 7.095 | <0.05 |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因手术会损伤血管壁,使血管内皮细胞丢失,破坏抗血栓形成机制;并且体外循环、低温麻醉、下肢的长期制动均会导致下肢血流减慢,致使血小板在血管壁黏附聚集;其次手术损伤使大量组织因子入血激活了体内的凝血系统,使血液凝固性增高,从而引发血栓。而血栓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可能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对此还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展开预防。个性化护理主要是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通过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来提高其认知,改善负性情绪,并在术前的评估工作可为后期血栓预防提供精确数据信息,术中配合度的提升可缩短手术用时,术后的康复训练能够加快血液循环速度,防止血栓形成[4]。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血流流变学指标水平相对较优(P<0.05)。
综上所述,在普外科患者行手术治疗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舒静,游娟萍,熊俊伟. 集束化综合康复护理策略对普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 [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33 (01): 121-124.
[2]郭俊宇. 临床护理在预防心胸外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效果 [J]. 辽宁医学杂志, 2020, 34 (02): 53-55.
[3]马慧,张海萍,吕晓蕊.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 (01): 104-106.
[4]刘华荣. 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分析 [J]. 双足与保健, 2019, 28 (22): 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