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医微针对黄褐斑的疗效。45例患者经辨证施治,使用中医微针、针灸和药物面膜等。结果显示,各证型患者皮肤色泽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肝郁气滞88.9%、气滞血瘀100%、肝肾不足100%、脾虚痰湿100%、肝郁脾虚90%。研究表明,中医微针结合外治法对黄褐斑有效,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论治优势。
关键词:黄褐斑;中医治疗;微针;针灸;皮肤病
黄褐斑(肝斑),中医称为“黧黑斑”,是一种面部褐色斑块的皮肤病。通常表现为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多对称分布在颧颊部,也可能涉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边缘较明显。通常无主观症状和全身不适。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与紫外线照射、遗传、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血管功能异常、皮肤屏障破坏、妊娠及药物因素等有关 [1] 。
黄褐斑的中医病因主要是肝肾不足、肝郁气滞和气血失和,导致面部气血瘀滞,不能正常荣养面部[2]。脾虚和痰湿也会造成面部气血失调。治疗时通常通过调理肝脾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和补益肝肾等方法。中医外治包括微针(面针)、针灸、面部刮痧、中药面膜等。本文研究了中医微针治疗黄褐斑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选取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45 例黄褐斑患者,其中肝郁气滞证9例、气滞血瘀证6例、肝肾不足证5例,脾虚痰湿证4例,肝郁脾虚证21例。
纳入标准:(1)符合黄褐斑诊断标准[3];(2)年龄 在 20 ~ 60 岁;(3)参与治疗前3 个月内未采用其他 方法治疗;(4)积极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1)处于女性特殊时期,如孕期或哺乳期;(2)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3)工作长期处于室外暴晒者;(4)治疗期间使用其他药物者;(5)面部有明显胎记、斑痣,或瘢痕等,干扰结果的判定。
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皮肤性病学》[3] 中有关黄褐斑的诊断标准:面部有黄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沉着。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外科学》黄褐斑[2] 相关标准,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不足证,脾虚痰湿证,在成都地区较多见肝郁脾虚证。
3.中医药辩证内调外治治疗方法:
肝气郁滞症表现为面部褐色斑点、情绪波动、胸胁胀满等,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消斑为主,药方包括加味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外治法如超声波、中医微针、药物面膜、LED红光、针灸等。脾虚痰湿证导致斑色灰褐、疲乏、面黄等,治疗应健脾益气、祛湿消斑,推荐参苓白术散,外治方法类似。肝肾不足证伴有斑色灰黑、面色晦暗、腰膝酸软等症状,治疗以滋阴补肾、泻火消斑为主,药方用六味地黄丸,外治法包括超声波、中医微针、LED红光、针灸等。气滞血瘀证则需理气活血、化瘀消斑,使用桃红四物汤,外治包括超声波、微针、药物面膜等。肝郁脾虚证表现为褐色斑块、面色暗黄、乏力等,治疗需疏肝理气、健脾祛湿,药方可用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外治方法与前述类似。
每周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5次后、10次后进行MASI评分。
5. 临床疗效判定[4-5]:
无效:1. 色斑变化不显著,皮损减少0~30%;2. MASI评分降<30%。好转:1. 色斑稍淡,皮损减少30%~60%;2. 30%≤MASI评分降<50%。显效:1. 色斑明显淡,皮损减少60%~90%;2. 50%≤MASI评分降<80%。基本治愈:1. 色斑几乎消失,皮损减少90%~100%;2. MASI评分降≥80%。总有效率 = (基本治愈+显效) 例数 / 总例数 × 100%。
7.结果
肝郁气滞证9例、气滞血瘀证6例、肝肾不足证5例,脾虚痰湿证4例,肝郁脾虚证21例,患者治疗后 皮肤色泽变亮,更光滑细腻,肤色更均匀。面部皮损面积 减少、颜色变淡。典型病例见图1。
证型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
肝郁气滞证 9 0 6 2 1 88.9% 气滞血瘀证 6 0 4 2 0 100% 肝肾不足证 5 0 3 2 0 100% 脾虚痰湿证 4 0 3 1 0 100% 肝郁脾虚证 21 0 16 3 2 90% |
8.讨论
中医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包括微针、针灸、面部刮痧和中药面膜、穴位注射和埋线、面部神采灸和按摩、脐灸、拔罐法以及放血疗法。这些方法通过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和五脏功能、改善皮肤状态。
黄褐斑成因复杂,中医治疗讲求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一人一方案。考虑到黄褐斑的地域性特点,总结出适合本地区的治疗方案,既能美白淡斑,又能调理身心、调畅气机、调和阴阳气血,体现了中医治疗的优势和致病求本的理论。
参考文献:
[1]杨鹏 , 麦跃 , 孙林潮 , 等 . 黄褐斑治疗新靶点 [J]. 中国医疗美容 ,2016(4):84-87.
[2]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205-207.
[3]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86-187.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52-53.
[5]王丽英,李娜,安英娟,等.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 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对MASI评分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