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县万密斋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罗田县万密斋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应用介入疗法所获得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该实验的主要观察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法将 100 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即试验组应用介入疗法,参照者应用开颅手术治疗方案,将两个小组的各个观 察指标进行分析,并将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各个观察指标中,试验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试验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介入疗法应用在临床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中能够获得确切的疗效,在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的同时,还能够使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具有较小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关键词:介入疗法;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临床效果 目前,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 状态,在临床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患者较为常见。脑 血管病指的是脑部血管疾病,常见的有动脉狭窄和脑 血栓以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等。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方案会对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大,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患者的治疗中可以运用介入疗法。介入疗法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式,相比于药物治疗方案,能够使患者的脑血管病临床症状得到 明显改善。因此,将其应用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优势显著[1]。介入疗 法不但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而且治疗 效果也令人满意,尤其是在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 面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现对不同治疗方案对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产生的不同临床效果进行如下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一般资料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组别(n) 男/女 年龄(岁) 病程(年) 试验组(n=50) 26/24 52.50±2.89 4.65±1.52 参照组(n=50) 27/23 52.56±2.82 4.66±1.53 t 0.223 0.402 0.235 P 0.507 0.336 0.541 1.2方法 参照组:运用开颅手术治疗方案。手术执刀医生妥善固定患者的头部,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运用手摇钻或电钻根据每位患者的手术方案进行开颅处,。参考依据为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后对患者的脑部血肿进行引流[2]。 试验组:运用介入疗法。①针对于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术前对患者实施脑部影像学检查,包括 CT 和 X 线。对患者脑部影像结果观察后制定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案。在手术的前三天指导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盐酸噻氯匹定片。在手术前的八小时禁食。手术期间麻醉药物发挥作用之后,采用微导丝进行引导,利用球囊扩大患者颈内动脉的狭窄区域,对狭窄的弹性回缩或者夹层进行相应的控制,将动脉颈动脉支架置入到其中,使其血流处于通畅的状态。针对于椎动脉瘤患者, 对患者两侧椎动脉进行相应检查。针对于管径椎动脉血流正常的患者,说明患者的病情相对良好,介入疗法与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相同,麻醉药物起效之后,将引导管置入到患者椎动脉下端,在患者患瘤动脉侧椎动脉近端置入可拆式的球囊实施闭塞治疗。完成对侧血管造影之后,倘若患者肿瘤未发展,说明患者的脑循环血供已经得以恢复,将管拔除。针对于交通动脉瘤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导管置入 C2 水平,在动脉瘤体的中外 1/3 处应用微导管超声,也可以将另一个 Y 型阀连接在导管尾端的 Y 型阀侧孔,借助微导管实施加压输液治疗,在患者动脉瘤囊处插入电极,直到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用 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 t、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性比较 两组治疗有效性比较,详情见表 2。 表 2 治疗有效性比较(n,%) 组别(n)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50 27(54.00) 21(42.00) 2(4.00) 48(96.00) 参照组 50 15(30.00) 25(50.00) 10(20.00) 40(80.00) X2 - 11.822 1.288 12.121 12.121 P - 0.001 0.256 0.000 0.000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详情见表 3。 表 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特别是老年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大多数患者在出现脑血管疾病后, 就会出现椎颈动脉狭窄的现情况,倘若患者未及时得到对症治疗,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残疾或者死亡等不良后果。因此,应不断寻找更加有效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方法,该问题现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主要的研究内容。针对于长时间出现头痛症状的患者,临床在对其疾病诊断的过程中发现,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是比较常见的诊断结果,然而针对那些存在长期头痛疾病史的患者,也有可能是因为颅内动脉瘤引起的头痛症状。有些患者因误诊或者未接受科学有效的检查, 延误病情,尤其是未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 由于漏诊或误诊导致延误患者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基于此,针对存在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应及时的来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尤其是要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为疾病诊断提供有利条件,给临床医师实施对症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4]。 针对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尽早进行有效手术治疗方案,常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开颅手术,该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开颅手术会对患者产生相对较大的创伤,进而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很多患者在术后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最终对患者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5]。 相比于传统开颅手术疗法,介入疗法的优点较为显著,不但在操作上比较简单,而且具有较小的创伤, 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相对较少,介入疗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治疗中运用该疗法难度相对较大,但是近年来在相关领域不断研究的背景下,显著提高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水平。在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中应用介入疗法,主要是经静脉或股动脉插管对患者的脑血管疾病实施治疗[6]。和开颅手术治疗方式相比, 介入疗法对患者的创伤身体相对较少,而且患者术后身体恢复速度比较快。也就是说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在不接受开刀手术的治疗情况下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介入治疗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基本不会影响患者的脑部神经功能,而且患者术后出现脑水肿的情况概率相对较少。整体来说,介入疗法能够实现对患者脑部病变血管疏通的作用。 综上所述,将介入疗法运用在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中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促进治疗有效性提高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参考文献 [1]朱秋霞,闻世祺.介入疗法应用于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1(36):38-40. [2]王楠.血管内介入与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对比[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1,20(05):837-838. [3]岳胜磊.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治疗脑血管病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