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9 15:38:19
/ 1

免疫组化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王欢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免疫组化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及预后评估准确性。结果:观察组诊断阳性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观察组诊断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90.91%,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评估准确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结论:免疫组化联合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应用于乳腺癌诊断,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及敏感性、特异性,对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免疫组化;乳腺癌;诊断;预后评估;临床应用价值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准确的预后评估对于乳腺癌的治疗至关重要[1]。免疫组化技术通过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对组织细胞表面抗原进行定位,在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免疫组化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但其对预后评估的影响尚不明确[2]。传统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易受标本采集、固定等因素影响,难以准确反映患者预后[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组化联合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乳腺癌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本研究已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乳腺癌;②初次确诊,未行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慢性疾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行乳腺肿块穿刺活检。对照组采用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HE染色),由2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对组织切片进行光镜下观察,诊断为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或浸润性癌。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免疫组化检测,采用SP法,选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抗原4种单克隆抗体(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切片经脱蜡、水化后,采用柠檬酸盐缓冲液进行微波修复抗原。加入正常山羊血清,室温孵育。滴加一抗,4℃过夜;加入二抗,37℃温箱内孵育。DAB显色,苏木素复染,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脂封片。阳性判断:ER、PR阳性细胞≥1%为阳性;Her-2完全着色的细胞数≥10%为阳性;Ki-67以阳性细胞数≥14%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2)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转移、复发情况,评估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诊断阳性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阳性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阳性

阴性

阳性率

对照组

26

20

6

76.92

观察组

26

25

1

96.15

χ2值




4.329

P值




<0.05

 

2.2 两组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

观察组诊断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90.9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n(%)]

 

组别

例数

真阳性

假阳性

真阴性

假阴性

敏感性

特异性

对照组

26

15

5

4

2

78.95

80.00

观察组

26

22

1

10

1

93.75

90.91

χ2值






4.127

4.364

P值






<0.05

<0.05

 

2.3 两组患者预后评估准确性比较

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预后评估准确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预后评估准确性比较[n(%)]

 

组别

例数

预后良好

预后不良

准确率

对照组

26

19

7

73.08

观察组

26

24

2

92.31

χ2值




4.270

P值




<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遗传、内分泌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准确评估预后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免疫组化技术利用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标记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在组织病理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可显著提高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也有明显改善。分析原因如下:免疫组化可对多种乳腺癌相关抗原进行检测,如ER、PR、Her-2、Ki-67等,对乳腺组织进行多方位、多指标分析,从而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免疫组化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准确定位癌细胞,对于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难以发现的微小病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减少漏诊及误诊,卢梓菡等的研究也证实,ER、PR、Her-2、Ki-67的免疫组化检测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与本研究结果一致[5]。

此外,免疫组化对乳腺癌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价值。ER、PR表达水平与内分泌治疗敏感性密切相关,Ki-67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Her-2与乳腺癌预后不良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免疫组化对预后评估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可全面评估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免疫组化联合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阳性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也有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连婧,黄莉,步鹏,苏红,郗彦凤.三阴型乳腺癌基于组织学、免疫组化分型的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4,40(3):268-273.

[2]肖胜霞,田璇,周雷贵,梁飞月.免疫组化染色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检验质量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4(4):0175-0178.

[3]王伟刚.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临床意义[J].健康向导,2023,29(2):58-58.

[4]李璇,张玉英.超声与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进展,2023,13(8):12617-12622.

[5]卢梓菡,张东,杨艳,杨双.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乳腺癌免疫组化图像生成[J].计算机与现代化,2024(3):92-9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