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患儿降钙素原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4 13:00:24
/ 1

脓毒症患儿降钙素原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彭文书

平昌县人民医院 四川巴中 636400


【摘要】目的:分析与观察脓毒症患儿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xx医院诊治的40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儿的降钙素原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脓毒症患儿的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延长,Fib水平降低,D-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的降钙素原水平和凝血功能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脓毒症;降钙素原;凝血功能;PT;APTT;Fib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脓毒症患儿因感染导致体内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失衡,容易引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降钙素原(PCT)是细菌感染引发全身性炎症时显著升高的标志物,其水平与脓毒症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而凝血功能紊乱是脓毒症患儿的重要特征,涉及多个凝血指标的改变,如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等。这些指标的异常不仅提示凝血功能的异常,还可能与患儿预后相关。因此,分析脓毒症患儿降钙素原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对于早期判断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xx医院诊治的40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符合《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所定义的脓毒症诊断标准[2];(2)入院后确诊为细菌感染所致的脓毒症;(3)既往无严重的先天性疾病或免疫缺陷;(4)父母或监护人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病例资料完整,包括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病毒性脑炎等);(2)既往有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3)近期有创伤、手术史或大出血史。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

SOFA评分/分

观察组

40

23

17

6.42±3.20

8.23±3.42

对照组

40

25

15

5.65±2.92

4.21±1.24

t/x2


1.307

1.082

2.356

P


0.253

0.340

0.032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样,采血时间为入院后24小时内。采血量约为5mL,血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降钙素原的测定,另一部分用于凝血功能检测。

1.2.1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CLIA)测定,仪器为罗氏E601全自动免疫分析仪(Roche E601 Automated Immunoassay Analyzer)。同时按PCT水平将40例患儿分为强度组(PCT<2.00 ng·mL-1)14例、中度组(PCT 2.00~10.00 ng·mL-1)16例、重度组(PCT≥10.00 ng·mL-1)10例。

1.2.2 凝血功能检测(Coagulation Function Testing) 采用光学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采用免疫比浊法(Immunoturbidimetry)测定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D-二聚体(D-Dimer, DD)。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与PCT指标比较

观察组凝血功能与PCT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与PCT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PCT/(ng·mL-1)

PT/s

APTT/s

Fib/(g·L-1)

DD/(ng·mL-1)

观察组


40

1.46(0.15~11.68)

18.21±13.97

44.85±31.66

3.23±1.71

1.08(0.43~2.64)

对照组


40

0.04(0.02~0.12)

11.70±1.50

34.37±7.09

2.51±0.66

0.10(0.07~0.23)

t



9.370

5.086

3.352

2.947

11.128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不同PCT组别之间凝血功能比较

各组凝血功能随PCT升高而增加,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PCT组别之间凝血功能比较(

组别


例数

PT/s

APTT/s

Fib/(g·L-1)

DD/(ng·mL-1)

轻度组


14

13.88±2.56

34.58±6.08

2.59±1.83

0.76(0.38~1.79)

中度组


16

14.46±3.66

38.70±21.10

3.28±1.34

1.06(0.41~2.25)

重度组


10

22.72±19.73

60.78±52.60

3.31±1.82

2.35(1.06~6.25)

F



30.767

44.214

3.305

19.929

P



<0.001

<0.001

0.040

<0.001

3 讨论

临床上,脓毒症的危害不仅限于感染本身,其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往往会导致器官功能损害。患儿可能表现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与脓毒症引发的异常炎症反应、免疫失调及凝血功能紊乱密切相关,严重时可导致患儿死亡[3]。脓毒症患儿的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减少以及D-二聚体(DD)水平升高,提示体内凝血与纤溶系统失衡。

本研究结果显示,脓毒症患儿的降钙素原(PC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脓毒症患儿体内的细菌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活跃。PCT作为一种急性相反应蛋白,由降钙素基因表达,通常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在感染和炎症的刺激下,PCT的表达由其他组织(如肝脏、肾脏、肺等)代偿性升高,其水平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通过动态监测PCT水平,临床医生可以判断脓毒症患儿的感染程度及治疗效果,从而调整抗感染治疗策略。同时,脓毒症患儿的凝血功能指标显著异常,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下降及D-二聚体(DD)水平升高。这些改变反映了脓毒症导致的凝血功能紊乱,尤其是在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时,这种紊乱表现尤为明显。凝血功能的异常通常由脓毒症引发的内皮细胞损伤、炎症介质释放以及免疫反应失调共同导致,最终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早期识别PCT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异常并及时进行干预,对于改善脓毒症患儿的预后具有比较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雪婷,钱素云. 全球儿童脓毒症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 进展[J]. 中华儿科杂志,2019,57(5):380-383.

[2] 王莹,钱素云. “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的相关说明[J]. 中华儿科杂志,

[3] 2015,53(8):584-585.杨梅,钱素云. 儿童脓毒症优化抗感染治疗:细节决定成 败[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6):66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