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小学校园思政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5 11:52:16
/ 1

简析中小学校园思政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王颖异

长沙市少年宫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中小学校园在推进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核心使命在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在学校的教育理念架构中,校园文化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反映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宗旨,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有着潜在的塑造作用。在营造校园文化的实践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传授智慧,这不仅彰显了文化育人的功能,同时也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思政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1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核心,围绕校园这一核心区域展开,同时包含管理层、教师队伍,旨在培养人才为核心宗旨,涉及精神、环境、行为以及制度等多方面的文化建设,它以校园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为显著标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集体文化现象。校风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通过教学环境、学习态度以及校园习俗等方面显现出来。学校文化是一个多元的体系,它融合了物质、精神、制度等多个层面。具体到物质层面,它主要由实体设施与非物质资源两大块组成,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和外在象征,由人类创造,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在精神层面上,它涵盖了师生共同认同的思想模式、价值观、道德观和文化理念,并通过校规校纪、校园风尚和班级环境等外在表现来显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对师生之间的互动产生深远作用。至于制度文化,它指的是那些规范学生和教师行为、维护校园正常秩序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文化内涵,是校园文化外化的具体体现。

2中小学校园思政文化建设的问题

2.1欠缺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

当前,众多中小学对于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构建校园文化体系方面尚显不足,缺乏全局性的规划,导致文化交流的方式和内容相对单调,影响了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价值观方面的融合进程。一方面,校园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由特定团队负责,形式和内容僵化,导致学生对其缺乏重视和参与热情。尽管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系统规划,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参与人数众多,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比如各类主题歌舞、演讲竞赛等。因此,从宏观角度审视,校园文化亟待改进与提升,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活动内容有机融合,以实现活动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学缺少科学的校园文化评价体系,管理者和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校园文化的教育成效。由于缺乏健全的校园文化活动保障和评价机制,管理者和教师难以感受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活动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这种情况不仅会削弱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会让活动组织者体验不到成就感,长期下去将导致校园文化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2.2校园文化建设、思政教育主体分散

当前,一些中小学在校园文化构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上存在主体力量分散的问题,这影响了协同育人的成效。一方面,由于教学任务的高标准与日益加重的评估压力,部分师生对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并不高。此外,部分管理层的同志未能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师在文化营造中的关键角色,导致这部分教师在文化活动中难以展现其思想深度。同时,学生若非主动参与,而是被动加入校园文化活动,这将对校园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显现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学校管理层未能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主体进行有效整合,导致各个主体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责任划分不清。有些管理者仅仅认为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小组便足矣,却忽略了各科教师、学生乃至后勤人员等在推动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未能在活动中将这些力量有效融合,使得多方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正面效应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3.1进一步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的核心灵魂在于其独特的思维模式、价值观与理念所融合的内在精神要素。这种独特文化的铸就,依赖于全体师生员工从外至内的转变与共识,逐步铸就为大家共同认可并主动遵循的校园精神内核。校园精神文化的充实与提升,可以通过营造和睦的人际交往、关怀师生情感、举办各类文体活动来促进团队价值观的塑造等方面来实现。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学校的活力与人际关系的状态,也是一种更加生动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因其充满乐趣、贴近生活,更易于得到学生的认同,减少小学生的抵触情绪。

拂晓小学除了常规的教学活动,还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来隐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建立了每周一次活动、每月一次比赛的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兴趣小组和社团的建设,以活动为载体丰富课余生活。在国庆节,学校组织孩子们参与歌咏比赛,全校班级齐心协力,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和班级风貌。爱国歌曲唤起对历史的回忆,动听的旋律让人缅怀过去,深情的呐喊表达了师生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情感,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在学校运动会中,师生们充分展现了个人的魅力,这样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了营造和谐环境、关怀师生心理健康,拂晓小学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专题讲座和问卷调查,邀请专业人士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内心世界,及时了解并引导师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小学生心理健康对他们成长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调整和干预,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早期发现和介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3.2加强文化建设多元主体的密切联系

一方面,学校需界定合作育才的参与人员范畴,构建专业团队,从而精准掌握育才进程的动向。针对此,学校管理层需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全体人员(涵盖校园文化管理者、思想政治教师、班主任、后勤服务人员以及学生群体)、以及校园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学校还应起到引领作用,承担起联合育才的责任,对领导团队的工作职能及其涵盖的主体进行细致完善与优化,合理划分各成员的职责与工作方式,以充分发挥各主体的积极作用。譬如,思想政治教师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应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为校园文化的进步提供有益意见,促进思想政治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业压力相对较轻时,可以在掌握基础课程后,发挥自身潜力,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自我提升。另一方面,学校应实施奖励机制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采用多样化手段激发教师、学生和后勤人员的热情,确保合作育才的价值得以体现。学校需通过合理且科学的激励机制,例如评优评奖,鼓励教师、学生及后勤人员积极参与协同育才。例如,学校可以设立特定奖项以激励教师主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价值,增强团队精神。

3.3校园及地方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的体现,而社会作为生活的舞台,无疑是一座无形的学校。陶先生主张,社会各处都应肩负起教育的重任,将整个社会及个体的生活都融入教育的范畴。学生在校园内习得的知识虽然丰富,但真正能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仅是少数。相反,通过社会资源与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才能真正培育出能够适应并改进社会的优秀人才,这是对教育发展的正确理解。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整合中,不仅涵盖课堂教学内容,还应包括社区及其他各类教育资源,如实践基地、历史纪念场所、博物馆等。这些课堂之外的空间,同样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宝贵场所。

结论

总体而言,依托校园文化对中小学校思想政治课程进行优化,具有合理的科学性。无论是探讨中小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生活化改革、教师的话语影响力,或是课程效果受到多样化思潮的冲击,都必须重新审视中小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将课程目标的具体落实、教学内容的展现方式,以及教学策略的应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深入关注校园文化,这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小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朱小燕.探索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创新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02)

[2]王永友.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向文化型校园发展的思考: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