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13 15:00:03
/ 1

心理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吴雪玉 许柳婷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 血透室 518102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1月-2024.9月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75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发分组,对照组(37例)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使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焦虑和抑郁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前,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提供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调节患者的负面心理状况,增强其生活品质。

关键词:血液净化;心理护理;应用效果

血液净化作为一种常规的临床治疗手段,其核心过程是将人体血液引出体外,通过净化仪器将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去除干净,从而充分展现治疗的重要作用。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是一种采用物理、化学或免疫等方法清除体内过多水分及代谢废物、毒物、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致病物质的治疗方式,同时会补充人体所需的电解质和碱基,以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该方法一般被用在肾功能衰竭的治疗、药物或毒物中毒的解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其它疾病的辅助治疗,如感染性疾病、肝性脑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而且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接受血压净化治疗,同时,部分患者对血液净化治疗方法的了解不够深入,很容易产生一定的不良情绪,导致患者的整体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逐渐下降。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常规护理主要是结合患者需求为其提供单一的服务,往往忽视了患者心理以及社会层面的多维需求,导致护理成效难以实现预期目标。为有效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本研究重点分析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期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和实际治疗效果提升提供辅助。具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1月-2024.9月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75例进行研究。两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纳入标准:(1)均接受血液净化治疗;(2)患者各指标正常;(3)没有参加其它的研究。排除标准:(1)资料不全的患者;(2)有交流问题的患者;(3)有恶性病症和免疫问题的患者。

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

年龄(岁)

病程(年)

观察组

38

24/14

62.51±3.31

9.51±1.23

对照组

37

23/14

62.62±3.23

9.42±1.21

c²/t


0.154

0.087

0.096

P


0.551

0.699

0.76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患者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的监测,根据医嘱辅助患者及时用药;如果患者存在不适应,让其主动向医护工作者汇报具体情况,以便及时的采取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则采取心理护理模式。其中包括以下内容:①健康指导。患者入院接受治疗之后,医护人员应以专业的水平评估患者的认知和理解情况,使用简单且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治疗方法讲解和专业知识普及,重点讲解血液净化治疗的具体目的和治疗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并向患者讲述长期治疗的重要作用;在治疗之前,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及家属普及治疗中可能会存在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的防护对策,提前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减少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恐惧和治疗期间的不安。②精神支持。医护人员应以患者的综合认知情况为基础,采取相应的语言和方法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并在双方交流与互动中讲解血液净化治疗的相关内容,重点强调并发症属于常见问题,在面对此种问题时,不应过度紧张,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并根据医生的要求按时用药;同时,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与理解,仔细的聆听患者对病症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相关需求,做好患者心理方面的疏导工作,使其能够以更加平和且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③心理支持。在患者护理期间,医护人员应以患者的综合治疗情况为基础,为患者及家属讲解血液净化治疗的恰当时间和相应的影响因素,结合患者家庭基本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对策,让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可以让正在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进行亲身示范和专业讲解,讲解自己在病症治疗期间的心得以及体验,使患者的不安情绪得到疏解,使其能够在治疗过程中重拾信心。④家庭及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可以利用电话回访等多种方式与患者的亲朋好友和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从中获得家属及社会对患者的充分支持与爱护,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经济和精神支撑,有效消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的整体配合度和信心。同时也应重点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做好健康教育和知识普及工作,使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3观察标准

使用SAS(焦虑)和SDS(抑郁)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分低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良好。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护理中的生活质量,包含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四个层级,分高表示生活质量好。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行c²检验,计量资料:(±s),检验:t,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心理状态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8

59.75±6.23

44.42±5.22

60.62±6.12

46.43±5.31

对照组

37

59.81±6.18

48.52±5.12

60.78±5.21

49.68±5.23

t


0.045

4.342

0.052

3.281

P


0.945

0.007

0.967

0.006

2.2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职能

心理职能

社会职能

健康职能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8

72.43±5.25

89.75±5.36

73.56±5.15

89.94±5.45

72.28±5.32

89.54±5.74

72.51±5.33

89.76±5.26

对照组

37

72.52±5.18

82.74±5.22

73.18±5.23

82.54±5.31

72.32±5.28

82.56±5.26

72.48±5.28

82.53±5.21

t


0.089

6.566

0.079

7.234

0.038

6.572

0.029

7.141

P


0.945

0.012

0.956

0.015

0.977

0.011

0.966

0.014

3讨论

血液净化治疗的整体周期较长,会伴有相应的并发症发生,使得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面临着双重的考验,进而加大了患者的整体治疗负担和负面的情绪。由此可以说明,在血液净化护理工作中,使用心理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血液净化护理工作期间,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工作,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疏解各种不良情绪,使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得到提升,进而更好地开展血液净化治疗工作。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专业的健康教育指导和知识普及,能够有效的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提升,使各项护理操作和治疗方案得到全面的落实;同时心理护理更加重视精神方面的支持,能够使患者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情绪,有效减少外部因素对患者病症治疗的影响,增强患者治疗期间的依从性;心理护理更加重视心理方面的支持,能够有效的排解患者的各种恐慌和消极的不良情绪,通过让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经验分享和体会讲解,能够让患者及时获取病症治疗的信心;家属及社会的支持更是给予了患者最大的安慰和鼓励,通过国家优惠政策,能够帮助患者减少治疗期间的经济负担和压力,通过家属及朋友的支持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治疗配合度得到提升。一些研究人员在血液净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分别采取常规和心理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研究结束之后,患者的整体情况和心理状态得到了有效调节。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心理状态综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对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调节患者的各种负面情绪,减少情绪对病症治疗和患者身体恢复的影响[1]。这可能是因为心理护理更加重视患者心理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心灵等多个方面的需求,同时患者将自己的诉求提出来,医护人员可以在互动与交流过程中帮助患者调节不良情绪,更好地满足患者对疾病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多种需求;通过双方的交流和互动以及专业的知识普及,能够对患者的错误认知理念和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纠正,进而为患者的生活质量强化奠定坚实基础[2]。焦虑和抑郁是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由于治疗时间和次数的不断增加,患者所承受的折磨和痛苦也在增加,使得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减弱,患者容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较为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其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以平和且稳定的状态去面对疾病治疗期间的痛苦和折磨,有效的疏解并调节自身的不良情绪,为自己的身体恢复提供支持[3]。同时,这也与医护人员及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存在密切关联,多方主体能够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医护人员能够从更为客观且真实的角度评估患者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并结合评估结果为其制定更为完善的护理对策和治疗方案,实现了患者综合治疗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此外,社会政策的不断优化能够为患者提供最大的治疗优惠,使患者治疗中的各种负担和压力得到疏解。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具有心理状态调节的作用,而且能够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利柯.心理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21,19(3):32-33.

[2]黄佳.罗森塔尔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3,23(49):179-182.

[3]郁小莉,杨艳,邓蓓蓓.个体化心理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2,17(1):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