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350122
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P波离散度联合QTc间期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10月泉州市第一医院、南安市医院20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研究,两组均使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术前和术后Pd、QTc及其对Pd、QTc对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结果:两组BMI、糖尿病等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复发组病程、高血压及CHA2DS2-VASc评分大于未复发组(P<0.05);两组术后Pd、QTc小于术前,复发组术前、术后Pd、QTc大于未复发组,且△Pd、△QTc小于未复发组(P<0.05);病程及△Pd、△QTc等指标数独立影响因素,校正后△Pd、△QTc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Pd、△QTc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心电图Pd与QTc间期的联合使用具有良好效能,可以为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早期复发
阵发性房颤(PAF)是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发现药物治疗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此类疾病治疗的首选措施。但是这种手术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影响预后效果。因此,需要有效识别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并采取防治措施。心电图属于非侵入性的检查措施,P泼离散度(Pd)能够更好的展示患者的心房情况;QTc间期能够充分展示患者的心室肌除极和复极的过程,为治疗提供指导。两者联合使用能够更好地诊断患者的复发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本研究重点分析心电图Pd与QTc间期联用预测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效能,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10月泉州市第一医院、南安市医院20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IU/次,1次/12h,连续用药5天;术后需要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1次/d,连续服药一个月,口服利伐沙班片20mg/次,1次/d,根据患者凝血复查结果,调整用药剂量,用药三个月;术后应尽量食用软食,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在心电图检查中,需在术前术后使用12导联同步分析心电图记录仪进行检查;Pd测量使用透明塑料夹板插尺同步测定同一心跳周期中不同导联P波的起始和终止位置,观察并记录测量结果;从QRS波起始点到T波终止点测量QTc间期,如存在U波,则将T波与U波的切点作为T波的终止点,记录数据。术后定期随访,检查患者复发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术前和术后Pd、QTc及其对Pd、QTc对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7.0软件分析数据。
2结果
2.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BMI、糖尿病等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复发组病程、高血压及CHA2DS2-VASc评分大于未复发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资料 | 复发组(n=30) | 未复发组(n=170) | χ2/t | P |
性别 | 0.123 | 0.567 | ||
男 | 20(66.67) | 120(70.59) | ||
女 | 10(33.33) | 50(29.41) | ||
年龄(岁) | 58.56±5.34 | 59.23±5.54 | 0.346 | 0.543 |
BMI(kg/m2) | 20.67±2.33 | 21.01±2.43 | 0.555 | 0.457 |
病程(年) | 5.10±0.54 | 4.78±0.67 | 5.871 | 0.041 |
CHA2DS2-VASc评分(分) | 2.34±0.11 | 2.23±0.10 | 6.567 | 0.043 |
基础病史 | ||||
高血压 | 18(60.00) | 98(57.65) | 5.567 | 0.038 |
糖尿病 | 4(13.33) | 22(12.94) | 0.011 | 0.877 |
外周血管疾病 | 3(10.00) | 18(10.59) | 0.211 | 0.566 |
脑卒中 | 2(6.67) | 17(10.00) | 0.054 | 0.811 |
高血脂症 | 2(6.67) | 15(8.82) | 0.006 | 0.943 |
心功能指标 | ||||
LAD(mm) | 47.56±5.98 | 46.56±5.56 | 0.789 | 0.541 |
LVEF(%) | 63.45±5.87 | 63.98±6.23 | 0.243 | 0.899 |
NT-proBNP(ng/L) | 810.24±211.01 | 798.34±178.67 | 0.356 | 0.781 |
2.2两组术前、术后Pd、QTc比较
两组术后Pd、QTc小于术前,复发组术前、术后Pd、QTc大于未复发组,且△Pd、△QTc小于未复发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术前术后Pd、QTc比较
资料 | 复发组(n=30) | 未复发组(n=170) | t | P |
术前 | ||||
Pd(ms) | 33.58±5.56 | 27.21±5.67 | 4.345 | 0.031 |
QTc(ms) | 460.12±51.23 | 425.45±38.45 | 3.789 | 0.025 |
术后7d | ||||
Pd(ms) | 25.34±6.45 | 16.34±3.55 | 7.134 | 0.034 |
QTc(ms) | 411.45±32.44 | 381.26±26.33 | 7.675 | 0.039 |
术前与术后差值 | ||||
△Pd(ms) | 5.33±1.55 | 12.33±2.34 | 6.435 | 0.032 |
△QTc(ms) | 46.44±11.21 | 59.33±12.32 | 4.551 | 0.028 |
2.3Pd、QTc对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
经过分析,病程及△Pd、△QTc等指标数独立影响因素,校正后△Pd、△QTc还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Pd、QTc对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
自变量 | 校正前 | 校正后 | ||||
OR | 95%CI | P | OR | 95%CI | P | |
病程 | 1.456 | 1.234~2.451 | 0.011 | - | - | - |
高血压 | 4.345 | 2.145~7.541 | 0.013 | - | - | - |
CHA2DS2-VASc评分 | 1.567 | 1.231~2.113 | 0.012 | - | - | - |
△Pd | 0.879 | 0.457~0.932 | 0.004 | 0.755 | 0.513~0.861 | 0.005 |
△QTc | 0.867 | 0.671~0.864 | 0.006 | 0.739 | 0.532~0.911 | 0.007 |
3讨论
Pd能够充分反映心房内传导的不均匀性,高水平的Pd表示心房内存在传导延迟区域,这与患者疾病的发生和病情的维持存在密切关联。QTc间期能够展现心肌细胞的基本情况,一般被用在心律失常的评估和诊断当中[1]。本研究中,复发组病程、高血压及CHA2DS2-VASc评分大于未复发组,复发组术前、术后Pd、QTc大于未复发组,且△Pd、△QTc小于未复发组;病程及△Pd、△QTc等指标是独立影响因素。这说明Pd值和心房的传导活动呈现正比关系,与患者病情存在紧密关联,会增加术后复发风险[2]。经过手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房重构,使患者的心房电活动逐渐一致,进而使Pd值逐渐减少。在术后早期,Pd值的减小趋势并不明显,这充分表明心房内部的传导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会导致术后微折返现象的出现,从而诱使患者出现疾病复发情况。通过对病程及高血压等因素进行校正之后,△Pd、△QTc是导致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医护人员通过识别Pd和QTc的变化值能够对高危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有效识别,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3]。
综上所述,心电图Pd和QTc间期的联合使用能够帮助医护人员识别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明确后续治疗方向,为患者复发的有效防控和治疗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陈丽娜,李枚娟.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的预测价值[J].实用心电学杂志,2023,32(5):344-348,354.
[2]刘晓晨,李晶晶,王岳胜.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和心电图P波电位预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3):501-504.
[3]张倩,李小龙,金梦雪.血清CD40配体联合QTc间期水平对冠心病术后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35):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