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自然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通过创设自然情境、利用自然材料、开展户外写生与考察以及融入生态环保理念等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丰富创作手段,深化自然体验,并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以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展示了如何将自然教育融入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自然教育;创作灵感;自然材料;户外写生
小学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美术课堂往往局限于室内,学生接触自然的机会较少,导致他们对自然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受限。自然教育强调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自然,这与美术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将自然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还能丰富他们的创作手段,深化对自然的体验,并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本文以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探讨自然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自然情境,激发创作灵感
创设自然情境是指通过模拟或再现自然环境,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自然氛围中感受自然之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美术创作需要情感的投入和灵感的迸发,而自然情境正是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的源泉。通过创设自然情境,学生可以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将内心的感受转化为美术作品。
例如,在教学《鸟的纹样》一课时,教师在教室精心营造出“森林鸟趣”的情境。用深绿、浅绿卡纸拼贴出森林背景,悬挂上藤蔓和树叶模型,还播放着清脆的鸟鸣声。学生一走进教室,仿佛置身于生机勃勃的森林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让他们想象鸟儿在森林中自由穿梭、欢快啼鸣的场景。孩子们被这自然的氛围所感染,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兴奋。他们仔细观察鸟儿的形态、羽毛纹理和色彩搭配,灵感不断涌现。随后,学生们拿起画笔,将对鸟儿的喜爱和观察到的美,转化为富有创意的鸟纹样设计。有的画出了色彩斑斓的孔雀纹样,有的描绘了灵动的燕子纹样。在自然情境的熏陶下,学生们创作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充分展现了自然情境对美术创作的激发作用。
二、利用自然材料,丰富创作手段
自然材料是指来自大自然的各种物质,如树叶、树枝、石头、泥土等。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形态,能够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创作,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亲近自然,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尝试不同的自然材料,学生可以探索出更多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从而丰富自己的创作手段。
例如,在教学《彩绘玩具》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走出传统材料局限,将自然材料融入玩具制作。课堂上,教师准备了树叶、树枝、贝壳、松果等自然材料,让学生发挥想象,利用这些材料制作独特的彩绘玩具。学生们兴奋不已,积极动手尝试。有的用树枝和松果搭配,制作成可爱的小动物造型;有的将贝壳和树叶组合,拼贴出精美的帆船玩具。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探索不同的组合方式和固定方法。随后,他们又用颜料为这些自然材料玩具添上绚丽的色彩。通过利用自然材料,学生们不仅亲近了自然,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创作出了别具一格的彩绘玩具,极大地丰富了美术创作的手段,让作品充满了自然的气息与创意。
三、开展户外写生与考察,深化自然体验
户外写生与考察是让学生走出教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观察和创作的教学方式。通过户外写生,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光影的变化、色彩的搭配和形态的各异,从而深化对自然的体验和认识。同时,户外考察还能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自然特征和文化背景,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例如,在教学《动物面具》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到动物园进行户外写生与考察活动。到达动物园后,学生们被各种可爱的动物所吸引。他们仔细观察动物的面容特征,如狮子的威严、猴子的机灵、孔雀的艳丽等,还留意动物毛发的纹理和色彩变化。在户外写生的过程中,学生们感受着自然光线下动物的真实模样,尝试用画笔捕捉动物的神态与细节。考察环节,学生们与饲养员交流,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回到教室后,学生们结合写生和考察的收获,发挥创意,用彩纸、颜料等材料制作出形态逼真、富有特色的动物面具。此次户外写生与考察活动,让学生深入感受自然,拓宽了视野,也为美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
四、融入生态环保理念,培养责任感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日益严重,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理念显得尤为重要。美术课堂是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通过融入生态环保理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思考环保措施,并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和行动力。在美术创作中,学生可以通过表现自然之美、揭示环境之殇等方式,传达对环保的呼唤和倡导。
例如,在教学《变戏法的纸盒》一课时,教师巧妙地将环保教育融入课堂。课程伊始,教师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他们关注资源浪费和白色污染问题,强调纸盒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接着,学生们发挥创意,用废旧纸盒制作各种手工艺品。有的学生将纸盒变成精美的收纳盒,有的制作成可爱的小玩偶。在创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作品传达环保理念。于是,有的学生在作品上绘制了地球和绿色家园的图案,呼吁大家爱护环境。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深刻认识到环保的意义,增强了环保责任感。他们明白了,即使是小小的纸盒,也能在创意中焕发新生,为环保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将自然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丰富他们的创作手段,还能深化他们对自然的体验和认识,并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通过创设自然情境、利用自然材料、开展户外写生与考察以及融入生态环保理念等策略,可以让美术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内涵。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继续探索和实践自然教育与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惠娥.劳动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的渗透[J].求知导刊,2023,(29):119-121.
[2]宋安琪.自然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行动研究[J].师道,2023,(0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