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鉴定工作中争议问题处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6-21 22:20:01
/ 1

建筑工程造价鉴定工作中争议问题处理策略

杨茜棱

身份证号码:433101199205010022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造价鉴定作为重要的质量控制和资金管理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造价鉴定工作往往会遇到不少争议。争议问题不仅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导致财务损失和法律纠纷。因此,如何有效处理造价鉴定中的争议问题,成为了建筑行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鉴定中常见的争议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争议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这些争议的有效策略。研究表明,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以有效减少造价鉴定中的争议,并提升整体工程管理效率。本文提出的策略对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未来工程造价鉴定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鉴定,争议问题,处理策略,管理机制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工程造价不仅直接关系到项目投资效益、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保证。造价鉴定作为确定工程项目成本、预算和结算的关键环节,承担着确保各方利益、调节合同争议的重任。然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造价鉴定工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争议问题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承包方、发包方与造价工程师等不同利益主体的目标和立场不同,往往会导致在造价鉴定过程中产生争议,进而影响到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本文旨在分析建筑工程造价鉴定中常见的争议问题,探讨解决争议的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有效的争议处理方式,进而推动建筑工程造价鉴定工作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一、建筑工程造价鉴定中常见的争议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鉴定过程中常见的争议问题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合同约定不明确、项目施工过程中费用变动较大、以及各种不规范的计量方式等问题。首先,由于工程合同中对造价的约定不够明确,往往会导致合同执行过程中对于工程费用的计算和分配产生不同解读,进而引发争议。尤其是在一些细节条款和费用清单上,若未进行明确规定,便容易产生歧义。其次,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材料价格波动、人工费用上升、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造价的实际支出与最初预算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一旦无法得到有效的解释和调整,就可能引发工程承包方和发包方之间的矛盾。第三,建筑工程造价鉴定中,计量方法和标准的不同也可能导致造价评估结果出现偏差。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由于对计量单位、计算方法等的理解不同,可能会导致相同工程项目出现不同的造价结果,进而导致相关方产生争议。

二、建筑工程造价鉴定中争议问题产生的根源

建筑工程造价鉴定中争议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首先,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或执行不严格,是导致争议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已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但由于行业发展较快,相关法规和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尚未完全跟上,导致部分建设单位在造价鉴定中采取不当手段,或者对造价评审标准的理解存在偏差,进而引发争议。其次,行业内的专业人才不足和培训不足,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中,缺乏经验丰富的造价工程师,导致造价鉴定工作中出现失误和误解,从而引发争议。第三,项目各方的沟通不足也是争议产生的重要原因。在许多工程项目中,承包方与发包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常常导致造价评估过程中出现分歧。此外,由于不同的利益方可能会对某些项目费用进行有意或无意的隐瞒和低估,导致最终的工程造价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继而引发争议。

三、建筑工程造价鉴定争议的处理策略

针对建筑工程造价鉴定中常见的争议问题,应采取多方面的策略来有效解决。首先,加强合同管理和条款的明确性是减少争议的基础。在合同签订阶段,建设单位应与承包方共同明确各项造价相关条款,确保每一项费用、计量方法和支付条件都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特别是在特殊费用和附加费用方面,应通过合同附加条款予以具体规定,避免在执行过程中产生歧义。其次,提升造价工程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也是解决争议问题的重要手段。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应加大对造价工程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确保其能够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工作,从而减少因人为失误导致的争议。同时,建设单位应为项目配备经验丰富的造价工程师,确保在造价鉴定过程中做到精确无误。第三,健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确保项目各方的信息透明和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设单位、承包方和造价工程师可以实时共享项目数据,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争议。建设单位还可以通过电子化手段记录项目进展和费用支出,为后期的造价评估提供真实数据,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争议。此外,提升各方的沟通和协商能力,建立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设单位、承包方和造价工程师应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议,及时沟通各方关切,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一旦发生争议,应通过第三方调解或仲裁等方式及时解决,避免争议的升级。

四、建筑工程造价鉴定争议处理中的法律支持

建筑工程造价鉴定争议的处理离不开法律的支持。首先,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造价鉴定过程中的各项行为。例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规定了造价鉴定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建设单位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操作,避免因违法行为导致争议的产生。其次,法律应为各方提供有效的争议解决途径。比如,建设单位和承包方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争议解决方式,包括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手段解决争议。此外,法律还应对造价鉴定过程中的第三方评估提供明确的规定,确保第三方鉴定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避免因第三方失职或偏袒某一方而导致争议的产生。最后,政府应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鉴定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行业的规范运作,减少因不正当行为引发的争议问题。

五、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鉴定在整个建筑项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各方的利益保障。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造价鉴定争议问题的出现愈加频繁,处理这些争议问题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健全的法律体系以及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以有效减少争议,并提升建筑工程造价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未来,随着行业法规的完善和技术手段的创新,建筑工程造价鉴定的争议问题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解决,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杨,楚方.建设工程造价鉴定在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中的实践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24):214-216.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4.12.270.

[2] 周鹏.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相关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4,(23):160-162.

[3] 郭庆军,孙志敏,马欢欢,等.工程造价纠纷多元化解决途径研究[J].工程造价管理,2024,35(03):22-27.DOI:10.19730/j.cnki.1008-2166.2024-03-022.

[4] 邢佳.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模块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探索[J].大众标准化,2024,(03):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