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5 15:35:50
/ 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于清

保定市第五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果。方法:方法: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位高血压患者在数字表随机原则指导下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服务模式)与观察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服务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服务后血压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用药依从性,对于控制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高血压;用药依从性

引言:高血压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如果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会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老年高血压患者因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不足,不了解疾病的危害,日常饮食毫无禁忌,会导致患者血压水平难以控制,增加其他疾病发生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不良的影响。高血压的发生与个体遗传因素、年龄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为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既往医疗常规服务模式是通过门诊随访,以监控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医生依据患者症状及提升、血压波动调整治疗方案,但是常规服务模式受地点、时间的限制,患者离院期间与医生处于断联状态,难以获得专业指导。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型医患模式的大胆尝试,规定高血压患者责任医生,家庭医生可上门面对面提供健康指导及借助电话随访、微信互联网与患者保持联系,为患者提供持续健康管理。82位高血压患者自愿参与本次实验,实验起止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比较分别采取常规服务模式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患者服务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中有位为男20性、有20位为女性,年龄最小为53岁、最大为85岁、平均年龄(67.81±1.51)岁。对照组常规服务模式中有位为男22性、有18位为女性,年龄最小为54岁、最大为83岁、平均年龄(67.76±1.4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指标数据,统计学软件比较后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确诊高血压且接受降压药物治疗。(2)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可配合各项医疗服务管理措施,同时本次研究符合医院伦理会各项要求。排除标准:(1)排除罹患精神疾病与神志异常患者。(2)排除无法正常交流沟通者。(3)排除研究期间失访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患者依据个人需求就诊,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详细记录用药次数、用法等。观察组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含:(1)家庭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后,签订相应的服务协议,为患者制定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案予以落实。(2)由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姓名、性别、生活习惯等信息进行收集,详细记录患者血压、血脂等指标水平,依据基础信息评估患者的健康风险,制定合理的计划。(3)由专人向患者介绍签约服务的项目、实施方法,每一位患者均通过家庭责任医生落实个体化健康管理工作,随时解答患者提出的治疗等问题。(4)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用药、饮食等情况,检查患者自我管理执行状况,及时纠正患者存在的错误。告知患者戒烟酒、合理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睡眠对于稳定患者血压水平及控制病情的影响,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力。(5)每月让患者接受1次门诊检查或开展上门随访,为患者测量血压、血脂等指标情况,依据患者病情合理调整干预计划。落实患者慢性病知识健康教育情况,指导患者学习正确测量血压、血糖方法,强调每一天进行指标监测的重要性。(6)饮食干预,患者在烹调时应用量杯、量勺等工具以控制食用盐、食用油摄入量,同时控制每日每日饮食摄入量,通过三餐定时定量以避免患者因暴饮暴食引起的躯体不适或并发症。此外,对于既往喜好饮用咖啡、浓茶的患者,向其介绍咖啡因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影响,请其避免摄入咖啡、浓茶等富含咖啡因的饮食物,并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果蔬以预防便秘。运动干预:向患者介绍科学运动对其健康的影响,叮嘱患者三餐后勿立即平卧,尽量于餐后适当运动以促进胃肠蠕动,此外,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行3次至5次、单次运动时长在30min的有氧运动。

1.3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服务前后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软件对各项数据展开分析,以(`x±s)代表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

观察组患者服务后血压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变化情况  (`x±s、n)

例别

n

收缩压(mmHg)

t值

P值

舒张压((mmHg))

t值

P值

服务前

服务后

服务前

服务后

观察组

40

142.51±14.37

120.71±3.15

7.125

<0.05

107.14±5.11

80.08±4.14

10.074

<0.05

对照组

40

142.55±14.34

125.11±3.18

8.522

<0.05

108.17±5.14

93.01±4.12

10.048

<0.05

t值


7.449

8.158

-

-

10.174

11.042

-

-

P值


>0.05

<0.05

-

-

>0.05

<0.05

-

-

2.2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组别

n

便秘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眼病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40

1

0

0

1(2.50)

对照组

40

5

2

1

8(20.00)

X2值





5.415

P值





<0.05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通常有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也可能出现失眠、乏力等精神功能失调的症状。

由于老年人身体自我调节的能力较低,血压易受外界环境变化、自身情绪波动的影响,血压波动幅度较大,若偶然测得血压略高于正常值,并不能诊断为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的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造成老年高血压患者感觉异常的往往是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受损,多合并有较严重的动脉硬化。老年高血压患者从卧位或坐位起身时,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感到头晕眼花,甚至可能出现昏阙。另外,由于肱动脉硬化,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时可能出现假性高血压。若未能识别出假性高血压,错误使用降压药,可能导致脑梗死等,应注意鉴别。

随着高血压病程的进展,患者的血压可能持续升高,造成靶器官受损。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此外,还可能引起心力衰竭、肾功能障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视网膜病变等症状。

高血压的患病率和血压升高幅度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动脉硬化严重,血管弹性降低,易发生收缩期高血压。由于老年人血压波动较大,血压的剧烈变化易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损伤。再者,老年人肾脏的水盐调节能力下降,由于味觉衰退,老年人更偏好口味重的食物,摄入较多的盐也会导致血压升高。

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比如肾损伤: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糖尿病肾病等;肾上腺疾病,如皮质醇增多、肾上腺变态综合征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也会引起高血压,比如脑肿瘤、脑干感染等。动脉狭窄、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也会引起血压升高。继发性高血压可通过治疗原发疾病得到明显改善,临床上应注意鉴别,能够有效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

老年人是60岁以上的人群,其舒张压>95mmHg或者是收缩压>160mmHg,主要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血管弹性降低,从而提高了收缩压。老年人的高血压特征包括血压波动较大,尤其是收缩压,其原因是老年人血管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减退;容易受到体位的影响,体位引起血压升高的几率较高,在服用降压药物中发生率较高,或者是同时服用治疗前列腺疾病的药物,提高了血压升高的几率,其原因是和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相关;动脉硬化可造成假性高血压的情况,采用血压计测量可见血压较高,但采用创伤性方式测量一般在正常范围内;老年高血压主要是收缩压高压,可损伤到心脏,出现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情况;老年人对交感神经抑制和血容量减少的敏感度较强,其原因是心血管反射损伤;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较低,在药物治疗时容易出现抑郁症;老年人合并慢性疾病较多,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在药物治疗方面要高度重视,在满足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

高血压作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会提升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加之,这类慢性病会终身携带,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并配合饮食、运动等控制疾病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由患者及家属与特定人员进行签约,家庭医生负责着每位患者的身心健康,防止常规社区管理缺乏针对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依据患者病情、生活习惯等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和教育,进而制定合理的方案,便于解决患者的盲区,获得更为全面的护理服务。赵艳平研究指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求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服药,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利于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高血压为我国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眼底病变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常规服务管理内容为指导高血压患者科学开展降压药物治疗,该常规服务管理开展地点局限于医院,高血压患者通过定期入院复诊与医生保持联系,医生通过患者每次门诊随访情况以判断患者病情控制情况,为提升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调整其治疗方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依托于我国飞速发展的互联网通讯技术,在患者离院期间仍可借助电话、微信与医师取得联系或者上门面对面做高血压健康指导,并从医生那获得专业指导,该模式实施前医生需向患者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内容,使其了解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与其签订家庭医师服务协议、落实各项服务措施。主要服务内容包括饮食、运动,这主要是由于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可诱发血压升高,同时高盐高脂饮食不利于血压控制,而高血压患者通过积极运动可有效提升血脂代谢,有利于提升患者健康管理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总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用药情况,也能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使患者获得满意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秀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24,16(2):56-57.

[2]邱丽.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4(1):0076-0079.

[3]张珍,魏诗意,王叶婷,吴衍娴,陈正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2024,13(1):47-52.

[4]王红,公梦雪.老年一期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应用价值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12):0145-0148.

[5]吴爱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护理效果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7):0118-0121.

[6]王慧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护理效果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5):0139-0142.

[7]彭顺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9):0001-0004.

[8]邓丽荣.简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意义[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11):0123-0125.

[9]关冰,关震,冯书鑫,钱笑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医院管理论坛,2023,40(2):94-96+55.

[10]周肖华,叶玉清.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药学服务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18):15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