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6150
当我们提及心脏病,许多人可能会立刻想到突然发作的胸痛、紧急送往医院、争分夺秒的抢救场景。确实,心脏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发病迅猛、危害巨大,不容忽视。然而,在日常急诊科护理中,关于心脏病的预防和急救,存在着不少误区。今天,就让我们来一一解析这些误区,并探讨正确的急救方法。
误区一: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心脏病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心脏病是老年人的“专利”。事实上,心脏病并非只青睐老年人。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患心脏病的几率也在逐年攀升。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都是诱发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正确观念:心脏病并非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也需警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是预防心脏病的关键。
误区二:心脏病发作时,应立即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然而,并非所有心脏病发作时都适合立即服用阿司匹林。在某些情况下,如主动脉夹层引起的心痛,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加重病情。
正确做法:在心脏病发作时,应首先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在医生未到达之前,保持患者平静,避免剧烈运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
误区三:心脏病患者不能运动
有些人认为,心脏病患者应尽量避免运动,以免加重病情。实际上,适量的运动对心脏病患者是有益的。运动可以帮助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正确建议:心脏病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量的运动康复。运动类型和强度需根据个人情况量身定制,避免过度劳累。
误区四:忽视心理因素对心脏病的影响
心脏病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疾病,还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都可能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脏病。
重要提醒: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对预防和治疗心脏病至关重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误区五:急救时只注重药物治疗,忽视非药物治疗
在心脏病急救过程中,药物固然重要,但非药物治疗同样不可忽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在关键时刻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急救要点:
1. 确保呼吸道通畅:心脏病患者突发状况时,应首先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因窒息而加重病情。
2. 心肺复苏:如患者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维持生命体征。
3. 及时就医:在进行初步急救措施后,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急救方法详解:
当遇到心脏病突发状况时,除了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 判断症状:首先要迅速判断患者的症状。心脏病的症状可能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出冷汗等。对于疑似心脏病发作的患者,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地方,保持头部和胸部稍微抬高,有助于呼吸。如果患者呕吐或意识不清,应将其头部转向一侧,以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3. 心肺复苏:当遇到患者心跳骤停的情况时,心肺复苏(CPR)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急救技能。以下是对心肺复苏操作的详细解释:
(1) 确认环境安全:
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避免在急救过程中对患者或施救者造成二次伤害。
(2) 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
轻轻拍打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唤,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同时,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有起伏,判断呼吸是否正常。若患者无反应且呼吸异常或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 进行胸外按压:
l 位置:找到患者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即胸骨中下1/3交界处,作为按压点。
l 手势:用手掌根部紧贴按压点,两手重叠,五指相扣,手指翘起,肘关节伸直。
l 按压深度与频率:以适当的力度进行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6厘米。按压频率应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之间。
l 按压与放松:每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完全回弹,再进行下一次按压。
(4) 开放气道:
l 将患者置于仰卧位,清理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l 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无阻。
(5) 进行人工呼吸:
l 捏住患者的鼻子,防止气体从鼻腔逸出。
l 用自己的嘴紧密地包住患者的嘴,向患者口中吹气,每次吹气时间应超过1秒。
l 观察到患者的胸廓明显抬起后,松开捏鼻的手,让患者完成呼气动作。
(6)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l 按照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循环操作。
l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现场接管患者。
(7) 观察与评估:
l 在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l 如果患者出现自主呼吸、心跳恢复或其他生命体征改善的迹象,应继续监护并等待医疗人员的进一步处理。
注意: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保持冷静、迅速且准确地执行每一步操作。同时,心肺复苏是一项体力消耗较大的技能,施救者在进行一段时间后可能需要替换以保持操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4. 给予急救药物:如果患者有自备的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等,可根据其平时用药习惯协助其服用。但需注意,不要随意给患者服用不明药物。
5. 安慰患者: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要尽量安慰患者,保持其情绪稳定。心脏病发作时,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可能加重病情。
总结:
心脏病预防和急救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降低患病风险。同时,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希望通过本文的解析,能够帮助大家走出误区,更加科学地面对心脏病这一健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