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4 10:04:22
/ 1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杨芳芳 宋洁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三医院 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为分析对象,将其依据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应用常规护理视为参照组,另一组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视为研究组,各50例。统计护理的结果并比较结果:统计疼痛程度及发生率后发现,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使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进行肛肠疾病患者术后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肛肠疾病;术后疼痛;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引言:肛肠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中包括多种类型,如肛周脓肿、肛瘘、痔疮、肛裂等,这些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就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影响,生活质量逐渐下降[1]。临床中常采用手术进行相关治疗,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大部分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了解有限,接受治疗期间极易产生不良情绪,这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同时患者术后极易出现疼痛,不利于排便,也会使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基于此,临床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并加强疼痛管理,从而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基础保障。基于此,本研究提出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措施,为了探讨其效果,选择部分患者采用对比分析试验,记录相关结果后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收治的肛肠疾病手术患者100为分析对象,研究实施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所纳入的患者均具有齐全的资料,且了解研究的目的后自愿签署同意书,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神志清晰且有完整的表达能力,生活能力自理。同时排除依从性较差、存在精神类疾病,排除沟通障碍患者。依据双盲选法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一个小组使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为研究组,另一个小组使用常规护理该组为参照组。收集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比较,资料之间的数据相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中的可比价值高。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一般治疗比较(n/%),(`x±s)

组别

例数

男性/女性

年龄(岁)

平均年龄(岁)

疾病类型

痔疮

肛瘘

肛裂

肛周脓肿

其他

研究组

50

31/19

24-58

43.11±5.87

25

9

6

6

4

参照组

50

30/20

22-59

42.96±5.74

24

10

8

5

3

t/X2


0.147

0.258

0.369

0.123

0.456

0.789

0.478

0.96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护理期间采用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方案指导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确定后接受护理过程中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方案,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术后疼痛管理小组的构建:从科室中选择表现优秀、经验丰富、资历深的护理人员组成管理小组,同时临床医生参与到管理中,护士长作为组长,负责小组的统筹和管理,所有小组成员参与疼痛管理措施的培训,从而提高管理能力,同时对疼痛护理的流程进行详细地制定。(2)健康教育:患者接受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依据实际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整理疼痛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此时需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保证患者能够理解。以此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以此提高患者接受临床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除了告知患者相关知识外,还要说明采取手术治疗措施的重要性,让患者对手术治疗方法和流程有充分的了解,提高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疼痛,让其做好心理准备,使患者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接受手术[2]。(4)术后疼痛护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采用VAS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同时完成疼痛分级,依据疼痛的不同程度,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疼痛管理和护理。如果患者疼痛较轻,护理人员可不为患者提供镇痛药物,在实际护理中护理人员为患者播放其喜欢的音乐或视频,也可为患者提供其喜欢的书籍,使其注意力得到转移,同时在护理期间,嘱咐患者禁止久蹲,床头尽量不要太高,告知患者减少下床活动时间,避免肛门水肿导致的疼痛发生。如果患者的疼痛程度为中度,则在医嘱指导下为患者提供相关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如强痛定或布洛芬等。如果患者疼痛十分严重,在护理期间同样依据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如杜冷丁或吗啡等,但使用相关药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让患者知道科学用药的重要性。(5)术后护理操作: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对其实施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护理原则,避免患者发生感染情况。同时在填塞敷料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控制好松紧度,避免过紧引起疼痛。(6)患者恢复到一定程度,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缩肛和提肛运动,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水平的提高,促进伤口的愈合。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后及护理后的疼痛情况进行分析,采用VAS疼痛量表进行评价,量表总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强烈,0分-3分为轻度疼痛;4分-7分为中度疼痛;7分以上为重度疼痛,统计不同疼痛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n(%)、(x±s)即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是研究中的主要数据,将其进行统计后在计算机SPSS22.0软件中进行相关处理,并完成各种数据的分类,而数据的检验过程中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检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研究组接受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存在较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n/%)

组别

例数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研究组

50

23(46.0)

25(50.0)

2(4.0)

参照组

50

13(26.0)

31(62.0)

6(12.0)

X2


3.697

P值


<0.05

3 讨论

疼痛是临床中重点监测的生命体征之一,其是一种生理反应,往往在机体损伤性刺激后发生。相关调查显示[4],术后疼痛的控制难度较大,约有50%以上得不到良好的控制。肛肠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由于疾病部位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术后极易发生疼痛,加之术后相关操作疼痛感也会随之增加,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加大且生理十分痛苦,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当前医学水平不断提高,对疼痛的关注程度也随之提升。以往所使用的疼痛护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在疼痛控制时药物为主要方式,然而许多患者和家属担心用药后成瘾,依从性较低,疼痛管理效果不佳。当前在临床疼痛管理中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认知程度提升,术后开展详细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施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缓解疼痛。本研究研究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结果显示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肛肠疾病手术患者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使其康复效果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雪梅. 针对性护理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肛门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 9 (11): 2198-2200.

[2]陈永红,杨亚红,谢亚丽. 综合护理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6 (18): 165-167.

[3]辛颖. 疼痛护理对肛肠疾病术后换药效果的影响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 (04): 174-175.

[4]李少兰. 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 [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15 (01):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