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运河中学
基金项目: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 ,“一题一课”基于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编号:E-c/2020/27)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诱发深度思维的引擎,物理教学活动的设计本质上是问题的设计,特别是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的关键问题设计,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中之重。基于对关键问题的内涵与特征解读,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如何设计关键问题实施深度教学:第一,以关键问题逼近物理知识本质;第二,以关键问题分散教学难点;第三,以关键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第四,以关键问题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关键词:关键问题 核心问题 问题驱动 深度教学
一、对“核心问题”与“关键问题”的理解
“核心问题”是“问题”的下位概念,我们首先应认识什么是“问题”。基于教学解释,“问题”在汉语言中可解释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核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中心;主要部分(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言)。所谓核心问题,就是一节课的主要问题、中心问题,是指向学科知识本质并起到统整、引领教学的“大问题”。核心问题,也有“核心任务”“核心概念”之意。核心问题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是带有疑问语气的一句话,可以是一个学习任务,也可以是一道练习题等。核心问题是教师理解教学内容本质基础上的提炼概括,它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因此,核心任务的完成不是一步到位的。在教学中,往往将核心问题分解为几个关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通过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实现对核心问题的消解。关键问题是针对一节课内阶段性具体教学内容提炼出的具有引领作用的、凸显知识本质的问题。关键问题不是一个,而是一组问题串,每一个关键问题的解决对学生来说就是完成一次物理建构,通过解决一组关键问题,实现学生由表层到本质,由浅显到深刻的深度学习过程。
关键问题具有如下特征属性:
1. 指向内容本质
一个概念的定义只能解释这个概念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要有这个概念。因此,从知识的价值性来说,比熟背定义更重要的是理解概念的本源意义。好的关键问题一定是直指物理知识本质的,它能够紧紧围绕核心概念,以“问题串”的形式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所学内容内涵,挖掘知识背后的物理思想、方法和物理规律。
2. 符合儿童要求
好的关键问题能引发儿童认知需求。在上课之前,教师应思考这些问题:这节课学生要学会什么?学生的真实起点与认知困惑在哪里?怎样利用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怎样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个内容?[1]只有基于学生认知需求设计关键问题,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与实效;好的关键问题要具有适度的思维含量,数量不宜太多,要“少而精”。学生每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完成一次物理建构,需要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等方式,或独立探索,或同伴合作,才能获得问题解决。如果关键问题太多且思维价值极低,学生会沉浸在解决“假问题”的喜悦中,不利于学生深度思维的发生与发展;好的关键问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度,能够为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融入到学习过程中[2]。
3. 体现教学逻辑
学生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循序渐进,前提是立序。将核心问题(任务)细化为几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之间应是逻辑递进的,按照某种关联串成序列。关键问题的“序”具有多维性,可以按照知识体系的扩展建序,也可以按照研究的一般过程建序;可以根据物理内在逻辑建序,也可以依据学情对教材呈现重新建序等。
二、指向核心问题的关键问题设计
物理教学是物理活动的教学。物理活动为学生理解物理提供思维场域,物理活动的设计本质是构造关键问题链序列,其中的每一个关键问题都指向核心任务(问题),引领学生的认知层层递进。不难看出,指向核心问题的关键问题设计,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深刻理解物理的基础上明确一节课的核心任务(问题),二是基于学生现实细化核心任务,设计关键问题序列,在儿童与物理之间实现“好的”平衡。下面结合具体课例谈谈我们的实践。
1.以关键问题逼近物理知识本质
核心问题一定是突出物理内容本质与核心的,核心问题在一节课的所有问题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它问题都是由核心问题派生而来的。教师一旦抓住了一节课的核心问题,也就抓住了教学的关键,学生的学习就有了“靶心”。因此,基于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核心问题为主线,设计关键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掌握所学内容本质。
2.以关键问题分散教学难点
物理核心问题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学生真正有疑问,感到困惑;二是具有物理思考的价值。一节课中,无论是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还是思想与方法的感悟,都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处通常是学生思维受阻的地方,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思维程序方能解决。因此,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疑惑,根据教学重难点确定核心问题,从而统领整个教学环节,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
3.以关键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教材的编写也是基于学生认知规律,把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分段安排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册次中,采用一种螺旋上升的编排体系。看似独立的单课内容实则都是镶嵌在某一个知识体系中的一个节点,都是建立在相关知识学习基础上又为后面相关知识学习作准备的。因此,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关联处确定核心问题,帮助学生构建问题系统,在知识、方法的比较中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融会贯通,在迁移中构建结构化的物理知识体系[3]。
4.以关键问题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初步学会从物理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核心问题的设定与提出并非教师的“专利”,相反,教师应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个机会可以是一个有意义的情境,也可以是一个课前设计好的或者课堂即时生成的提问材料,还可以是一节课的课题。一般而言,学生在课堂中会提出一些琐碎的小问题,教师应提前分析教材、把握学情,将那些琐碎的问题进行高度整合,进而确定直指关键的核心问题。基于核心问题构建关键问题链,以关键问题驱动教学,既扩大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和探究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使教学结构清晰、完整,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杨晓荣,核心问题:内涵、价值及设计路径,初中物理教育,2018.11,3-5.
[2]吴存明,“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操作范式研究,新课程研究,2015.04,54-59.
[3]王志南,基于核心问题的初中物理深度学习策略,新课程研究,2019.3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