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中医医院 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的导管堵塞原因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3-2023.3月收治的8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对导管堵塞原因的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导管堵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原因较多,通过加强导管护理,有助于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
关键词:PICC置管;导管堵塞;原因;护理干预
目前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辅助性器械在疾病诊治中应用广泛。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目前常用的置管技术,能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对血管造成的损伤,进而减轻患者痛苦,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高等优势[1]。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PICC置管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导管堵塞便是常见并发症之一,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基于此,本研究对PICC置管后的导管堵塞原因和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2.3-2023.3月收治的8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女例数为23例和17例,年龄区间32-75岁,平均(50.57±4.08)岁;观察组男、女例数为25例和15例,年龄区间33-75岁,平均(50.98±4.15)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每次治疗完成后,护理人员采用20ml生理盐水进行正压封管。
观察组。基于对导管堵塞原因的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导管堵塞原因分析:(1)封管技术不正确。正确封管是保证通畅的基础,护理人员采用静脉推注方式选择5ml封管针筒进行封管,输血、静脉滴注高黏稠性药物未及时采用生理盐水冲管,导致堵塞。(2)未合理选择输注液体。配伍禁忌药物输注或者易出现沉淀药物可能导致堵塞。脂肪乳剂容易在导管内沉积,导致管腔堵塞、狭窄。(3)未合理选择导管。导管尖端部位不准确,体外部位未有效固定,容易导致导管堵塞。穿刺前需要选择和患者血管腔匹配的导管,有助于减少对血管的刺激,降低堵塞发生率(4)血液黏度较高。如果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或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明显,导致血液黏度增加,容易导致导管附壁血栓。(5)咳嗽、呕吐。患者咳嗽、咳痰或呕吐物未及时排出,在导管内聚集,容易导致堵塞。(6)冲管不彻底。对两种药物进行连续输注,更换液体时未对导管直接冲洗,容易导致堵塞。护理干预措施:(1)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封管技术,针对三向瓣模式PICC导管,无需肝素封管,每日输液后采用>10ml的注射器采用脉冲形式注射生理盐水20ml,速度适中,推注时退针,确保封管液充满导管腔。退出针头前,导管处于正压状态。(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确保其规范操作,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送管时保持动作轻柔,尽量采用小型号导管,减轻导管对血管壁的损伤。(3)护理人员注意观察输液速度,保证滴速合理,特殊药物应严格遵医嘱操作,如果发现流速缓慢,应明确原因并处理。必要情况观察血流变及凝血指数,遵医嘱治疗,积极预防导管堵塞。输液过程中注意不同药物的配伍禁忌,确保输液合理,首先输注高渗液、刺激性强、黏稠度高药物,之后输注刺激性小的渗液。如果需要输注脂肪乳,每隔8h进行1次生理盐水冲管,静脉滴注营养液时再次冲管,冲管过程中旋转导管外露部分,清理沉淀于导管下面的脂肪乳剂。输血液制品应做好巡视工作,输完后采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避免附着有形成分,导致堵塞。避免从PICC置管处采血,需要从管道处采血,完成后采用肝素生理盐水冲管后再封管。针对血液黏稠度较高患者,可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或遵医嘱服用西药,降低其血液黏稠度。(4)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为其讲解置管后相关知识,确保局部清洁和干燥,24h穿刺侧肢避免剧烈活动,指导患者掌握正确活动患肢方法,输液时抬高手臂,定期湿敷,减少屏气,嘱咐患者尽量减少剧烈咳嗽,咳嗽严重可遵医嘱采用止咳药物。置管当日避免屈曲置管侧上肢,嘱咐患者自我观察出血情况,如果出血较多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输液后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以防导致血液流动缓慢。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导管堵塞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导管堵塞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导管堵塞发生率 |
观察组 | 40 | 2(5.00) |
对照组 | 40 | 9(22.50) |
x2 | 5.165 | |
P | <0.05 |
3. 讨论
PICC是目前常用的一种输液途径,相较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直视下操作,十分便捷,容易掌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置时间较长且无需麻醉或缝针固定,患者接受度较高[2]。但是PICC置管同样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导管堵塞便是常见并发症。导致导管堵塞的原因繁多,如封管技术不正确、未合理选择输注液体、导管选择不当等。因此,需要充分结合相关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有效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合导管堵塞相关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及患者的健康教育,规范操作,做好相关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3]。
综上所述,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原因较多,通过加强导管护理,有助于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岑碧芝,陈银崧,吴静文. 全程护理管理在内生场热疗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 海军医学杂志,2022,43(2):212-215.
[2] 罗柔,王雯秀. 对接受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对其导管堵塞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5):265-266.
[3] 韦显梅. 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健康必读,20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