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8月-2024年2月已于本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患者80例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理论下的护理。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理论下的护理措施,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持续质量改进理论;护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之一。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腹腔内粘连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针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旨在不断提升服务、产品和流程质量的管理方法,在护理领域,持续质量改进理论的应用可帮助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并优化资源使用[1]。为进一步分析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作用价值,本文将80例于本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均分,进行详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1年8月-2024年2月已于本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患者80例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在38-59岁,平均(47.58±1.42)岁。观察组年龄在39-62岁,平均(47.56±1.1.43)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于本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2)参研患者已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生殖系统存在恶性病变者;(2)有严重心理性疾病;(3)配合度差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内容:(1)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稳定。(2)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定期检查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或感染迹象,保持切口干燥清洁。(3)在患者体力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尽早下床行走。(4)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调整饮食,从流质饮食过渡到普通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观察组:常规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理论下的护理。内容:(1)护理过程优化:分析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流程,识别并去除不必要的步骤,比如过度的监测或不恰当的护理操作,确保每个步骤都是必要且有助于患者恢复的。(2)患者安全:制定详细的术后护理操作指南,包括疼痛管理、伤口护理、预防感染等,同时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如定期检查伤口愈合情况,预防并发症发生。(3)护理质量标准制定与执行:根据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设定术后护理的质量标准,并监督护理团队执行这些标准,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4)护理人员培训与教育: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护理的专业培训,包括最新的护理技术、疼痛管理方法、并发症预防等。(5)持续改进项目实施:根据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设计具体的改进措施,如引入新的疼痛管理技术、优化护理流程等,实施后要持续跟踪项目效果,确保改进措施有效并能够持续实施。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相关数据输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
组别 |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 | 首次排气时间(h) | 切口愈合时间(d) | 住院时间(d) |
对照组(n=40) | 3.77±0.86 | 71.32±1.76 | 9.15±1.05 | 11.23±1.66 |
观察组(n=40) | 1.69±0.54 | 53.28±1.23 | 7.24±0.87 | 9.32±1.08 |
t值 | 12.955 | 53.136 | 8.859 | 6.100 |
P值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3 讨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的身体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恢复过程。这其中,生理机能的调整与恢复是术后护理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创伤愈合过程。手术本身是一种身体创伤,术后身体会启动自我修复机制,这包括炎症反应、组织再生和修复等阶段。其次,腹腔镜手术虽然是微创手术,但仍然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身体负担。良好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炎症,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促进患者机体恢复[2]。但在临床实践中,常规护理多偏重于标准化操作流程,缺乏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每位患者的生理状况、心理需求以及术后恢复进程都存在差异,单一的护理方案很难满足不同患者的实际需求[3]。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持续质量改进理论下的护理,利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恢复。原因在于,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强调对护理过程进行系统的评估和改进,以提高效率和效果,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及实施有效的疼痛管理策略。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可以优化术后护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从而降低患者的恢复时间。例如,早期活动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肠道功能,减少住院时间。此外,良好的术后教育和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手术后的自我护理,促进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理论下的护理,可促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康复,缩短其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冯良.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 2021, 33(9):168-169.
[2]王怡,陈锋燕,朱小贞.护理结局导向的路径式护理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近期恢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 43(10):1824-1828.
[3]徐章云,付明利.优质护理服务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贵州医药, 2021,45(11):1816-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