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妇幼保健院 重庆市 402160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行宫腔镜电切术,观察组在宫腔镜电切术基础上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月经量、痛经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减少程度、痛经缓解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月经量,缓解痛经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子宫肌瘤;临床效果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20%-40%,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1]。宫腔镜电切术作为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持续释放孕激素,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减少月经量,但单独使用效果有限[2]。本研究旨在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其与单纯宫腔镜电切术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年龄28-52岁,平均(40.3±5.7)岁;病程3-72个月,平均(28.5±15.2)个月。对照组年龄27-53岁,平均(41.1±5.9)岁;病程2-70个月,平均(27.9±14.8)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年龄18-55岁;宫腔镜下可见肌瘤,直径≤5cm;月经量增多和(或)痛经;同意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
排除标准:合并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其他妇科疾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有子宫恶性肿瘤或可疑恶变;近3个月内使用过激素类药物;有生育要求;对左炔诺孕酮过敏或有禁忌症;精神疾病患者或无法配合随访。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行宫腔镜电切术。术前常规备皮,禁食禁水6小时。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扩张宫颈至8号。将宫腔镜(德国KARL STORZ公司)经宫颈口插入宫腔,连接电切环,用4%甘露醇冲洗液灌注。在宫腔镜直视下,采用切割功率80-100W,电凝功率40-60W,逐步切除子宫肌瘤组织。切除过程中注意保护宫腔完整性,避免穿孔。术毕电凝止血,冲洗宫腔,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退镜。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即刻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173,规格:52mg)。具体操作如下:将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装入专用放置器,经宫颈口缓慢推入宫腔,到达宫底后退出推杆,使系统在宫腔内释放。退出放置器,剪短系带线,使其露出宫颈外口约2-3cm。术后B超复查确认系统位置正确。
1.4 观察指标
(1)月经量:采用经典视觉模拟评分法(PBAC评分),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月经量评分。
(2)痛经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痛经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月经量PBAC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月经量PB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PBAC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3个月 | 治疗后6个月 |
对照组 | 46 | 185.7±32.6 | 132.4±25.8 | 120.9±23.7 |
观察组 | 46 | 183.9±31.8 | 98.6±20.4 | 85.3±18.2 |
t值 | 0.276 | 6.942 | 8.134 | |
P值 | >0.05 | <0.05 | <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程度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痛经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痛经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VAS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3个月 | 治疗后6个月 |
对照组 | 46 | 7.2±1.5 | 5.1±1.2 | 4.3±1.0 |
观察组 | 46 | 7.3±1.6 | 3.8±0.9 | 2.9±0.7 |
t值 | 0.309 | 5.876 | 7.642 | |
P值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和痛经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宫腔镜电切术作为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持续释放孕激素,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减少月经量,但单独使用效果有限[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宫腔镜电切术相比,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可更有效地减少月经量,缓解痛经症状。这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首先,宫腔镜电切术可直接切除肌瘤组织,减少月经量的来源;其次,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持续释放的孕激素可抑制子宫内膜增生,进一步减少月经量。此外,孕激素还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缓解痛经症状。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产生了协同效应,使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彩华,李静波,王玉芳.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4,22(7):40-43.
[2]吴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结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8):1181-1183.
[3]蔡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辅助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4,35(2):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