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白术散联合益生菌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研究进展

/ 1

七味白术散联合益生菌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研究进展

谢叶红1,2,蒋顺宁1,2,胡雪竹1,2,胡鹏1,2

1.成都市郫都区中医院检验科,成都 611730;2.成都中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成都610031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医院专项课题(项目编号:YYZX2022107)

摘要:轮状病毒(Rotavirus,RV)导致的肠炎是引起婴儿急性腹泻和死亡的严重疾病,七味白术散具有健脾益气,和胃生津,固肠止泻的功效。本研究通过七味白术散联合益生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及轮状病毒感染后不同免疫通路及信号的关系。主要是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活化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途径的改变的内在联系对明确轮状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轮状病毒  七位白术散  益生菌‚信号通路

 

轮状病毒婴幼儿腹泻流行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人和动物几乎100%均可感染,大多呈散发。婴幼儿胃肠道功能较弱,抵抗力较差,更容易感染轮状病毒[1]。患儿感染轮状病毒后,其空肠黏膜表皮绒毛细胞坏死、脱落,进而影响机体水电解质的吸收,增加胃肠蠕动,从而引起腹泻症状[2-3]。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轮状病毒的药物。

1.轮状病毒治疗现状

目前临床上缺乏针对轮状病毒肠炎的特效抗病毒药物。西医常用的治疗包括补液、纠正脱水和酸中毒等支持措施,以及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来减缓病情发展。但这些治疗效果有限,家长的信任度和依从性也受到影响。科研人员正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2.七味白术散的临床应用

七味白术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藿香叶、木香和葛根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七味白术散具有调节肠道菌落结构,调节肠道酶活性,调节肠道微生物代谢,保护肠道黏膜,减轻炎症反应,抗病毒,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细胞生长等药理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肝硬化腹水等疾病的治疗。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统计分析显示,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中药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包括茯苓、甘草、葛根、白术和黄连。其中,七味白术散是常用的组方之一,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清利湿热、健脾利湿止泻的作用来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有限的研究显示,七味白术散结合益生菌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肠道菌群,增加有益菌种数量和多样性,减少有害菌比例。这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促进患儿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举例,一些研究表明,这种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变肠道内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微生物基因表达,增加糖酵解通路中的基因表达,从而提高丙酮酸产量。这些改变对肠道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有积极影响,对患儿的康复有帮助。

3.七味白术散及益生菌的治疗机制

3.1 七味白术散治疗轮状病毒的机制  

七味白术散在治疗轮状病毒方面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七味白术散可增强免疫功能,减轻轮状病毒引起的小肠病理改变,并恢复其屏障功能。它有效缓解腹泻、脱水症状,加速病毒清除,降低腹泻率和天数。此外,它还能抑制轮状病毒的复制,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发挥治疗作用。总的来说,七味白术散在治疗轮状病毒方面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揭示。

3.2 益生菌治疗轮状病毒的机制

益生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调整肠道菌群平衡,补充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恢复微生态平衡;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减少对人体有害细菌的影响;促进肠绒毛上皮细胞增生,维持正常肠蠕动,加速康复。研究表明,金双歧等益生菌可显著缩短腹泻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无明显副作用。

4. TLR3和NF-κB信号通路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NF-κB信号通路是细胞中的重要信号传递途径,调控炎症、免疫应答和细胞生长等关键过程。NF-κB蛋白(由p65和p50亚基组成)与细胞质中的IkB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维持非活化状态。当细胞膜受体与上游信号因子(如TNF)结合时,IkB蛋白被磷酸化和降解,使NF-κB二聚体释放进入细胞核,促进炎症介质和生长因子等基因的转录。NF-κB信号通路持续激活可能导致细胞生长异常,与癌症等疾病密切相关。

TLR3是一种属于Toll样受体(TLR)家族的跨膜蛋白,主要识别双链RNA病毒等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识别到这些PAMPs后,TLR3会触发一系列信号转导事件,最终激活NF-κB信号通路。这激活可以诱导多种炎症介质,如IL-1、IL-6、TNF等,发挥抗病毒和抗炎作用。除了NF-κB通路,TLR3还通过其他信号通路如MAPK、PI3K,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过程。

5. TLR3、NF-κB信号通路相关性

研究发现,病毒性腹泻后,TLR通过激活NF-κB促进炎症介质释放,导致肠道黏膜免疫炎症反应加剧,加速疾病进展。NF-κB是重要的转录因子,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被激活后引发级联反应。动物实验表明,NF-κB激活影响胃肠刺激相关因子表达,导致肠粘膜能量代谢紊乱,进而诱发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时,肠上皮细胞通过TLR3识别其dsRNA,触发NF-κB转录调节多种细胞因子产生。研究治疗前后观察TLR3、NF-κB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炎症程度、稳定性和风险,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5. 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展望

    七味白术散和益生菌联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在肠道菌群方面取得了进展。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功能,促进肠道健康。目前的研究虽有限,但使用DNA测序技术和计算生物学探索了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尤其是在动物实验方面需进一步完善以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黎舒婷,税典奎.七味白术散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7):1928-1933.

[2]张涛.升降散合五苓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2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0):21-22.

[3]张静.七味白术散联合神阙穴外敷治疗小儿腹泻51例[J].光明中医,2019,34(05):668-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