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1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冷球蛋白血症相关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患者行利妥昔单抗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40例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血清白蛋白显著增加,血肌酐水平显著降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
关键词:冷球蛋白血症;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利妥昔单抗;疗效;尿蛋白;血清白蛋白
冷球蛋白血症通常是优于因血浆中存在冷球蛋白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其中主要有血管炎、肾小球肾炎等。而冷球蛋白血症相关膜增生性MPGN为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肾脏病,常导致肾功能衰竭[1]。当前,对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的治疗多采用免疫抑制剂,但疗效存在一定的限制,而且副作用相对比较大。近年来,利妥昔单抗作为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逐渐应用于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本研究旨在评估利妥昔单抗治疗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的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某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0.3±8.7)岁。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1.2±9.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冷球蛋白血症相关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18岁以上,性别不限;(3)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严重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2)对利妥昔单抗或其成分过敏者;(3)近期(6个月内)使用其他生物制剂治疗者。
1.2 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低蛋白低盐饮食、降压药物(如ACEI或ARB类药物)、利尿剂等常规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初始剂量0.5-1.0 mg/kg·d,逐渐减量维持。
治疗组基础治疗与对照组相同,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剂量为375 mg/m²,每周一次,共4次。
1.3 观察指标
(1)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蛋白质定量分析仪测定,记录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单位为g/24h。
(2)血清白蛋白: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记录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浓度,单位为g/L;以及血肌酐水平,单位为μmol/L。
(3)临床疗效:显效为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50%以上,血清白蛋白增加至正常范围,血肌酐水平显著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为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25%-50%,血清白蛋白有所增加,血肌酐水平有所下降,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不足25%,血清白蛋白及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例数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整理, 对计量资料(血清白蛋白以及血肌酐水平)进行正态性检验。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计数资料(性别比例、临床疗效等)进行卡方检验(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水平比较
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水平干预前比较(P>0.05),干预后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0.73±0.12)、血清白蛋白(37.32±8.31)、血肌酐水平(71.23±17.83),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水平比较()
组别 | 例数 | 24 h尿蛋白定量(g/24h) | 血清白蛋白(g/L) | 血肌酐水平(μmol/L)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治疗组 | 20 | 13.39±5.32 | 0.73±0.12 | 22.76±4.62 | 37.32±8.31 | 96.23±21.53 | 71.23±17.83 |
对照组 | 20 | 13.48±5.21 | 3.78±1.32 | 22.42±4.12 | 30.76±7.74 | 93.32±21.48 | 84.21±18.23 |
t | 0.054 | 10.291 | -0.246 | -2.583 | -0.428 | 2.276 | |
P | 0.957 | <0.001 | 0.807 | 0.014 | 0.671 | 0.029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例数为19例,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治疗组(n=20) | 14(70.00) | 5(25.00) | 1(5.00) | 19(80.00) |
对照组(n=20) | 9(45.00) | 4(20.00) | 7(35.00) | 13(65.00) |
x2 | 5.484 | |||
P | 0.019 |
3 讨论
冷球蛋白血症相关膜增生性MPGN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在低温下沉积在血管和肾小球基底膜上,导致慢性炎症反应和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以上病理过程通常会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往往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预后。此外,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复发率较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比较大的挑战。目前,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控制病情进展和减轻症状。常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免疫抑制治疗、抗病毒治疗等。尽管这些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病情,但其疗效有限,且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严重副作用[2]。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地结合B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导致B细胞裂解和凋亡,从而抑制免疫复合物的生成。近年来,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显示出比较好的疗效[3],其在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中的应用也逐渐开始应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利妥昔单抗治疗组在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血肌酐水平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表明利妥昔单抗通过清除B细胞,减少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有效减轻了肾小球的炎症反应和损伤。
综上所述,利妥昔单抗为冷球蛋白血症相关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显示出比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丽丽,焦晨峰,梁少姗,等.利妥昔单抗治疗冷球蛋白血症相关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21,30(1):14-18
[2] 张笑恬,马雷雷,支勇,等.利妥昔单抗治疗免疫球蛋白介导的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研究,2024,37(3):442-446
[3] 叶樽龙,文宁华,陈永衡,等.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报告[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3,43(5):906-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