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精神分裂症全程护理中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4 10:16:54
/ 1

人文关怀在精神分裂症全程护理中效果观察

向前平

成都市德康医院 四川成都 610074


 

【摘要】目的:精神分裂中引入高效护理模式(人文关怀),探究其实际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20.04-2022.10干预的80例精神分裂患者,抽签分组(40例/组),对比组引入常规模式,试验组采取人文关怀,对比差异。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PANSS、NOISE、SF-36指标均更好(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确实可以减轻病情,还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可以满足护理需求,改善患者生活水平。

【关键词】人文关怀;精神分裂;护理效果;生活质量

精神分类的预后相对较差,干预难度较高,且有较高概率诱发躯体障碍。病情复发概率相对较高,病程相对较长,也是国内主要精神疾病类型[1]。而良好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满足需求,也可有助于缩短康复时间,还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病情和减轻症状。常规模式缺乏人文关怀,患者难以感受医务工作者的关心、呵护,也无法有效控制病情,为此本文引入人文关怀,探究其应用优势,现如实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0.04-2022.10干预的80例精神分裂患者,抽签分组(40例/组),对比组引入常规模式,试验组采取人文关怀。

纳入标准部分:18岁以上;资料详细;无严重并发症;具备一定生活自理能力;意识清晰;小学文凭及其以上者;无沟通障碍。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精神疾病;重度脏器功能异常;癌症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快者;无法配合完成本项研究者;转院者;家属或患者不同意研究者;肝肾功能异常者;重度内分泌疾病者;癫痫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

自然信息相似(P>0.05)。见表1。

表1自然信息[n/()]

组别

n

男/女

年龄/岁

病程/年

对比组

40

21/19

44.65±5.47

4.75±1.30

试验组

40

25/15

45.25±5.05

4.95±1.27

X2/t


0.818

0.510

0.696

P


0.366

0.612

0.488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比组:常规护理,根据病情和医嘱,采取合适的用药指导,纠正不良用药习惯,讲解药物知识和疾病知识,了解患者习惯和行为方式、情绪特点,纠正不良习惯,对于存在入睡障碍的患者,还需要采取合适的睡眠指导措施,叮嘱患者按医嘱用药,应警惕用药风险因素。

试验组:人文关怀,在上述护理措施干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人文关怀措施,如下:(1)评估患者病情:需要根据患者资料,如疾病情况、身心状态、行为方式、文化程度、社会情况等,评估患者情况,并采取相对全面评估,了解患者情况,需要明确患者身心需求和护理潜在风险因素,制定相关护理措施,以满足诊疗和人文需求,以提高患者治疗中的体验感;(2)组建小组和护理培训:邀请科室专业人员组建小组,按时、统一安排护理培训,一是采取相对专业的心理培训措施,让科室护理人员掌握患者心理状态,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以排解负面情绪,二是需要采取专业培训措施,让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护理资料和文献资料,具有相对较强的综合能力和预见分析能力,三是要求护理人员转变护理理念,以“人”为主,以患者为中心,让护理人员采取相对整洁的着装,且需要秉承相对热情的情绪状态,以热情、主动、积极的心态与患者沟通,让患者放心,需要营造相对良好的护患关系;(3)改善病房环境:精神分裂患者的病情相对复杂,治疗时间较长,患者长期处于住院状态,良好的病房环境,有助于缓解情绪,还可以安抚家属情绪,因此可以根据患者需求和外界环境,适当调节病房居住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还可以细化护理措施,规范流程,以减少护理差错时间,交班需要谨慎,并且需要关注患者需求,入夜后,护理人员巡护时,需要减轻力度,声音要相对较小,护理操作声音尽量减小,降低夜间噪音,以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如果患者入睡困难,可以睡前泡脚、喝热牛奶的方式降低入睡难度,为呵护患者,应在病房患者床头放置温度合适的凉白开,如果晚上需要进行护理操作时,应捂热仪器,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4)人文宣教:宣教应当注重患者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以患者、家属为主,尽可能选择患者、家属接受程度相对较高的讲解方式,需要耐心解答患者疑惑,需要讲解疾病注意事项和常见治疗风险因素,并讲述疾病知识、护理内容、正常的心理疏导措施、诊疗方式、用药方式等,可以讲解本院优秀干预案例和临床诊疗经验,让患者、家属以一个积极、乐观的情绪参与治疗;(5)娱乐护理:精神分裂患者与社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其对社会活动的需求相对较高,且适当的社会活动有助于促进病情转归,因此可以联系社会公益集体或合理利用院内资料,选择合适的娱乐活动,如按时举行倾听会(关注患者心理需求)、联欢会(提供愉悦的情绪价值)、座谈会(讲解或分享疾病诊疗支持)、团体心理辅导措施(通过团体的方式,以改善患者情绪状态),一般来说,每周举办1次,每次在2小时左右,通过这样的方式丰富患者生活,还可以让患者融入集体活动中,减少社会功能损伤,还可以促进患者沟通,有助于保持相对积极、乐观的情绪,坚定患者治疗信心;(6)生活护理:一是需要关注患者偏好,选择合适的个体饮食指导,也可引导患者参与兴趣活动,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二是关注患者情绪状态,在特殊时间给患者送上祝福和关心,如给患者过生日等,三是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及时跟家属介绍患者情况和治疗进度,并讲解接触时的注意事项,让患者采取相对良好的方式与患者沟通、接触,给予患者支持、关心,坚定患者治疗信心。

1.2.2质量评估

对比精神情况、症状、生活质量。

精神病评估量表(PANSS量表)评估精神情况,分数低则精神障碍程度越轻[2]。

症状采取住院症状量表(NOSIE)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其症状越轻[3]。

生活质量采取SF-36量表进行评估,分数高则生活质量高[4]。

1.3统计学处理

处理软件为SPSS22.0,计数数据通过(%)以表达,施以X2检验表示检验结果,计量数据通过()以表示,施以t检验表示检验结果。

2结果

2.1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的PANSS、NOISE、SF-36指标均更好(P<0.05)。见表2。

表2结果(

组别

n

干预前PANSS/分

干预后PANSS/分

干预前NOSIE /分

干预后NOISE/分

干预前SF-36/分

干预后SF-36/分

对比组

40

98.45±5.50

56.95±3.81

46.26±6.32

86.62±9.05

72.14±4.05

85.25±5.05

试验组

40

99.24±5.78

38.45±4.25

47.02±5.84

106.03±10.04

71.95±5.03

90.02±3.03

t/X2


0.626

20.499

0.559

9.082

0.186

5.123

P


0.533

0.000

0.578

0.000

0.853

0.000

3讨论

精神分裂患者的病情相对复杂,单独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病情,也难以获取相对理想的应用效果。而施加高效的人文关怀措施,可以转变护理人员理念,可以有效规范或优化护理细节、流程,改善病房环境,还可以切实提高疾病宣教效率,有助于缓解情绪状态,也可协助患者改善日常生活,恢复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其对治疗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社会活动以协助患者重新融入集体生活,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适应能力,还可以有效满足身心需求,以改善病情,可以有效加强康复信心,这对治疗促进较大的干预价值。

本研究也发现,相比于常规模式,人文关怀确实可以有效减轻病情,还可以有效减轻临床症状,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P<0.05)。一是可以通过评估患者信息,了解需求,关注患者诊疗,提供更好的护理方法,二是可以通过良好的培训措施和组建小组,可以提高本模式的护理水平和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三是可以优化环境等措施以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减轻患者不适感和压力,四是可以采取合适的宣教方式,以纠正认知,增强信心,五是可以根据生活护理以全方面改善患者生活,预防风险因素,六是可以通过增设社会活动,以满足患者社会需求,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病情。因此本研究人文关怀确实对精神分裂病情具有较大的干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慧娜,董贺勤.基于人文关怀的全程精细化护理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22):189-192.

[2]付兰英.护理面谈能力体系联合Scrum赋能管理对精神科人文关怀能力及职业认同感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3,30(11):135-138.

[3]林绍玲,辛淑芹,戴永花.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伴暴力行为患者的效果探讨[J].心理月刊,2023,18(19):94-96.

[4]徐柯柯,曲雨轩.人文关怀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自我认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19):2893-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