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骨超声检查诊断痛风有什么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0 09:21:52
/ 1

肌骨超声检查诊断痛风有什么作用?

王娟

雅安市中医医院 四川雅安 625000


 

痛风是临床高发的炎症性关节炎类型,其发病率逐年攀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发展。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疾病预后有着积极意义,但由于痛风的初期表现多缺乏特异性,从而增加了早期诊断的难度。超声技术具有无辐射、无创、灵活便捷、成本较低、无禁忌证等特点,并有着较好的可重复性,便于跟踪干预效果,同时超声可敏感识别单钠尿酸盐的沉积征象,可作为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方式。

    1 痛风的概念

痛风是嘌呤与尿酸代谢异常诱发的疾病,因血清中存在较高的尿酸浓度,超出其溶解度后析出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及其周边软组织等部位,从而诱发组织异物炎症反应的晶体性关节炎。疼痛、突发性关节红肿等是痛风的主要临床症状,甚至可引发关节损伤,影响患者的肾功能。此外,痛风可累及诸多关节与软组织,其中下肢最为多见,病情首发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并可能受累中足、踝关节与其他跖趾关节。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危险因素,也是其关键的生化基础,随着血清尿酸指标增长,其发病风险也有所提升。

痛风患者需及时医院接受治疗,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早期干预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的引发风险,避免痛风再次发作,若未积极接受对症治疗,延误治疗时机,则可能造成关节畸形,影响关节功能,导致急性肾衰竭、肾结石、痛风性肾病、输尿管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因此,若出现痛风症状应尽早接受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提供正规干预,并且在生活管理上也要多加注意,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2 肌骨超声检查诊断痛风的作用

对于肌肉骨骼受损者多常规行CT与X线诊断,而X线仅能评估骨骼上的损伤,在评估肌肉损伤方面相对不太理想,而CT技术在清晰反映肌肉层次结构上还存在不足。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可较好地评估肌肉状态,但其价格相对较高,且无法开展实时动态监测,限制其使用。

肌骨超声是一种利用高频探头,对位置表浅的肌肉和关节实施扫描的超声诊断,已逐步成为风湿免疫性疾病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痛风在超声中的表现包括非特异性征象与特异性征象。其中,在特异性征象痛风方面,单钠尿酸盐聚集体、关节内暴风雪征、双轨征以及痛风石均是其特异性征象。双轨征可见关节软骨表面有高回声条带,间断或连续,和内陷角度没有关联。有相关分析认为,血清尿酸指标增长是双轨征的直接风险因素。若关节腔内积液伴有一定单钠尿酸盐晶体时,出现无回声积液内密布点状强回声,表现为云雾样,加压探头时有点状强回声伴液体流动,生成具备特征性的关节内暴风雪征。单钠尿酸盐聚集体表现为关节内或是韧带、肌腱等部位的点状或聚集成簇状的强回声。若痛风未获得有效缓解和改善,但钠尿酸盐晶体持续沉积于同一位置,则可能产生痛风石。在超声中,痛风石可见不均质强回声团块,后方多存在声影,同时存在钙化。痛风石可见于机体任何位置,同时也是判断痛风较为有力的标志之一,年纪较大、肾小球滤过率下调以及病程较长等均和痛风石有关的危险因素。

此外,骨侵蚀、滑膜增生、关节积液、腱消炎等多种影像表现均是痛风的非特异性征象上,但这类征象也可能出现在关节其他炎性病变中。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征象较为相似,但二者的反映仍存在差异,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滑膜增生,骨侵蚀边界多较模糊,而痛风性关节炎出现滑膜增生的情况相对较少,另外和类风湿相比,其滑膜内血流丰富程度较差,骨侵蚀多有清楚的边界。痛风多呈现诸多征象并存的情况。另外关节积液是较为多见的非特异性征象,同时还可出现关节内血流信号增加、滑膜增生肥厚等。

当前已有更多的超声新技术逐步应用,包括三维超声、超微血管成像、超声造影等,以更好地增强痛风疾病的诊断可靠性,同时凭借无辐射、可重复性高等优势也更能被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同时降低了临床对其他影像学的依赖。但在新技术应用的同时,仍需通过更多研究论证其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诊断过程中,要针对其超声表现并结合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各个阶段痛风性疾病的诊断信心,继而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把握病程,以制定明确合理的治疗方案。

3 预防痛风的发生

对于高尿酸,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千万不可等到痛风发作了,才想要补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好预防工作,培养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进行低嘌呤饮食,避免饮酒,适度运动,肥胖者要及时控制体重水平等;同时要注意控制伴发病和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肥胖及吸烟等,在必要情况下需严格根据医嘱进行药物等方式治疗。

结语

综上所述,痛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肌骨超声在痛风检测上能够发挥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需结合患者临床特征、生理条件和经济情况等等,采取针对性的检查方式。通过合理利用超声检查技术,可辅助临床医生对痛风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评估。患者在发生痛风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保持良好习惯,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痛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