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的中医调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5 15:35:50
/ 1

小儿咳嗽的中医调理方法

周晓君

江油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 绵阳 621700


 

咳嗽是小儿最为常见的外感疾病的症状之一,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更易发生。如果碰到孩子长期咳嗽不愈,该怎么办呢?此时,以中医的角度来调理小儿咳嗽,会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法。

一、 了解小儿咳嗽的中医认识

image.png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咳嗽往往与“痰”紧密相连。这里的“痰”,不仅仅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喉咙里的痰,更广泛地指的是体内湿气的一种凝聚。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意味着脾的运化功能失调会产生痰湿,而肺则成为痰湿停留和表现的场所。

对于小儿来说,他们的脏腑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特别是肺脾两脏更为娇嫩,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引发咳嗽。同时,肾气不足也是导致水液代谢失调、痰湿内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医看来,肾气的充沛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水液代谢是否正常。

因此,中医在调理小儿咳嗽时,会综合考虑肺、脾、肾三脏的功能状态,从健脾、养肺、补肾三个方面入手,以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这种整体观念的治疗方法,正是中医的独特之处。

具体而言,健脾是为了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少痰湿的产生;养肺则是为了增强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促进痰湿的排出;补肾则是为了固本培元,提高小儿的抵抗力,减少外邪的侵袭。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综合调理,中医旨在恢复小儿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咳嗽的目的。

二、 健脾化痰是关键

image.png 

脾主运化,主升清,负责将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若脾虚不运,则水湿停留,聚而生痰。因此,健脾化痰是治疗小儿咳嗽的关键。

1. 饮食调理: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多摄入油腻、甜食等易生痰湿的食物。可适当增加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茯苓等。

2. 推拿按摩:可通过推拿按摩来健脾化痰。如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促进脾胃运化;按摩足三里穴,可强健脾胃;捏脊疗法也有助于提高脾胃功能。

三、 养肺止咳是根本

image.png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肺气宣降失常,则容易感受外邪,引发咳嗽。因此,养肺止咳是治疗小儿咳嗽的根本。

1. 中药调理:针对小儿咳嗽的不同症状,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对于肺热引起的咳嗽,通常会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以清肺热、止咳嗽;而对于肺寒引起的咳嗽,则可能会使用小青龙汤加减,以温肺散寒、止咳化痰。这些中药方剂都是经过千百年临床验证的,对缓解小儿咳嗽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

2. 呼吸锻炼:除了药物治疗外,呼吸锻炼也是增强肺功能、提高抵抗力的重要手段。深呼吸、慢呼吸等简单的呼吸锻炼方式,可以帮助小儿放松身心、调整呼吸节奏,从而改善肺气宣降功能。这些锻炼方法简单易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四、 补肾固本是基础

image.png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则水液代谢失常,易生痰湿。因此,补肾固本也是治疗小儿咳嗽的基础。

1. 饮食调补:可适当增加黑芝麻、核桃、黑豆等补肾食物的摄入。同时,避免过多摄入生冷、寒凉食物,以免损伤肾气。

2. 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体质。

五、 中医外治法

image.png 

除了内调外,中医还有一些外治法对于小儿咳嗽也有很好的疗效。

1. 穴位贴敷:可选用中药制成药膏,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来达到止咳的效果。常用的穴位有天突、大椎、肺俞等。

2. 拔罐疗法:通过在背部膀胱经上拔罐,可以祛风散寒、宣肺止咳。拔罐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过度负压造成的伤害。

3. 艾灸疗法:艾灸可通过温热刺激来温通经络、散寒止咳。常用穴位有肺俞、风门、列缺等。艾灸时要注意防火和防烫伤。

六、 预防与日常保养

image.png 

1. 预防感冒: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感冒是引发咳嗽的常见原因,预防感冒对于减少咳嗽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 避免过敏原:对于过敏性咳嗽的患儿,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

3. 饮食均衡:保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多摄入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

4. 适当运动: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如跑步、游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结语

中医调理小儿咳嗽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体质、症状和病因,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增强孩子的免疫力,预防咳嗽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