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31003198612050014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较为缓慢、管理技术不够成熟,与其他国家差距较大。现代化背景下,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建筑行业相关管理人员提高对工程管理的重视、积极寻求改革途径。在创新改革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建筑工程发展实况以及建筑建设环境,运用恰当的手段进行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有效性。在这种科学的管理模式下不仅能够控制建筑项目的施工环节、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策略
1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也必须做出改变。如果建筑企业固守传统工程管理模式,将难以适应当下工程建设的发展需求,并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首先,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必要措施。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新的施工工艺、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不断涌现,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管理的内容越来越繁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的工程管理需求,建筑企业必须进行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实现对工程各环节、各方面内容的精细化管理,保证管理的全面性,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进而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其次,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工程质量不达标、“豆腐渣”工程等现象严重损害了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给建筑企业的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有利于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建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建筑,提升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最后,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是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生态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绿色施工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较为粗放,导致建筑施工给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如施工过程中产生较多难以分解的建筑垃圾、带来噪声污染等。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基于绿色施工要求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提升工程项目的生态效益。
2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策略
2.1注重人才培养
建筑企业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建筑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必须严格把关,避免招聘到不符合岗位要求、能力素质不达标的人员。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技术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建筑企业还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培训、组织员工参加相关技能竞赛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通过人才培养工作优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2.2建立4D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模型
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不仅是指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与牢固度,更是指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系数,因此,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保障是企业应该关注的重中之重,也是判断建筑工程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4D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模型就是将工程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板块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构建出的信息化、可视化模型,能帮助建筑企业从根本上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升安全管理水平。4D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加以排除,以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施工人员建立一个更安全的施工环境。
在建立4D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模型时,首先可利用BIM技术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或危险源进行识别并以数据的形式将其记录在数据库中,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后与BIM模型及安全隐患数据共同构建的三维模型组建出4D施工安全模型。最后,再将优化后的施工工艺导入到虚拟的施工环境中对施工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动态监测,完成4D施工模拟后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施工场地或施工流程中的危险源后进行安全隐患排除,以此提高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的安全系数。
2.3实行绿色施工管理
绿色施工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主旋律。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绿色管理需要从能源、材料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这些方面进行综合管理,规范绿色施工。为了减少施工成本,同时减少由于建设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以积极使用绿色无污染能源,从源头上对绿色施工进行把控。第二,需要注重建立施工材料的管理。在选购材料过程中,需要到资质齐全的材料市场进行选购,尽量选择天然板材及材料。这些生态化材料造价成本较高,需要遵循经济适用性原则对材料进行购买。另外,材料选购后,涉及材料的入场和使用,入场前需要供货商出示此材料的合格证书,监理人员通过对材料的检验,判断其是否能够入场。将材料选购过程中涉及的文书类材料上传到信息库中,同时对纸质材料进行保存,便于在项目验收环节提交材料。材料入场后,可能会出现存放问题,这是由于建设项目施工材料往往是统一进行购买,不同种类的材料对存放环境要求存在差异性。为此,需要按照施工材料的功能及特点进行分别存放,同时需要将存放、使用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减少材料丢失的可能性。第三,对建筑施工污染进行防治。施工企业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方案,在施工前进行实地走访,对环境资源情况进行了解,随后调整施工顺序,运用环保型施工技术,减少对施工现场以及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2.4创新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合理利用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施工技术管理往往涉及多个环节,为推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筑企业应重视施工技术管理的创新工作,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当前,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对施工技术管理创新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建筑企业应将信息技术与施工技术管理有机结合,提升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进而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例如,建筑企业应重视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实现对各个施工环节技术应用情况的高效管理,提高施工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推动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此外,建筑企业应重视技术交底,要在施工前针对全体施工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
结论
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不仅能使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更科学、高效,还能更好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其在建筑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建筑企业应积极地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通过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覃文丽.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砖瓦世界,2023(6):82-84.
[2]张志芳,胡红,唐明成,等.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9):123-125.
[3]李晓军.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砖瓦,2022,99(11):121-123.
[4]张德培.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20):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