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 儿科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目的 研讨标记鼓励法护理对小儿门诊输液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5月-2023年8月收入的门诊输液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标记鼓励法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标记鼓励法护理用于小儿门诊输液中能提高患儿输液依从性,改善心理状况。
【关键词】门诊输液;小儿;标记鼓励法护理;依从性;心理状况
小儿门诊中大多采用静脉输液治疗,目前随着临床小儿门诊患儿数量逐年增多,导致门诊护理工作节奏加快,再加上小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制力差,输液配合度差,且小儿疾病类型多样,因此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弗洛姆提出了期望理论,后经过临床不断试验转化成标记鼓励法,其是对患儿完成一项或多项检查的标记活动,同时也能促使患儿将每日需要完成的输液操作形成固定规律,制定相应的鼓励方案,将提高健康水平作为目的[1]。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标记鼓励法护理对小儿门诊输液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2年5月-2023年8月收入的门诊输液患儿60例,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女15例,男15例,年龄1-9岁,均数为(5.28±1.03)岁。对照组,女16例,男14例,年龄1-8岁,均数为(5.19±1.12)岁。两组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儿、予以情绪安抚、家属健康知识教育、遵医嘱执行静脉输液操作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标记鼓励法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详细向患儿家属讲解标记鼓励法护理方案,提高其配合度。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首先将家庭服药标记奖励卡发放给患儿,家长如实登记好信息,同时制定每日完成用药一次,就给予患儿一枚游戏币的奖励,如果不配合输液就扣掉一枚游戏币。同时护理人员每天评估患儿的输液表现,对于表现好的患儿给予奖励。对于持续不配合的患儿,首先护理人员给予心理疏导,采用小玩具或动画片等转移其注意力,减轻不良情绪。同时告知患儿等输液结束游戏币可以兑换贴画、小玩具和玩偶等,提高患儿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依从性相比,完全依从指患儿能主动配合静脉输液操作,无需家长协助;基本依从指患儿刚开始输液时可能出现抗拒,但是稍微约束或协助后即可安静配合;不依从指患儿在输液时出现哭闹不止的行为,经过约束后也只能勉强行穿刺操作。依从性=(完全依从+基本依从)/总例数×100.00%。(2)两组患儿心理状况相比,应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2]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3]评价,前者共41个条目,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情绪越严重;后者共18个条目,分数越高表面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依从性相比
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依从性相比(n=30,例)
组别 | 完全依从 | 基本依从 | 不依从 | 依从性(%) |
观察组 | 19 | 10 | 1 | 29(96.67) |
对照组 | 9 | 13 | 8 | 22(73.33) |
χ2 | 6.405 | |||
P | 0.011 |
2.2 两组患儿心理状况相比
干预前两组SCARED、DSRSC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CARED、DSR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心理状况相比(n=30,分)
组别 | SCARED评分 | DSRSC评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65.08±4.23 | 30.02±1.46 | 56.71±4.22 | 29.55±1.57 |
对照组 | 64.97±4.12 | 34.58±1.59 | 56.39±4.19 | 32.49±1.01 |
t | 0.102 | 11.570 | 0.295 | 8.626 |
P | 0.919 | <0.001 | 0.769 | <0.001 |
3 讨论
患儿因年龄小,且静脉血管细长,较难分辨,并且大多不配合操作,致使静脉输液操作难以顺利进行。且小儿门诊输液就诊时间多集中,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可见探寻有效的护理措施极其重要。
本研究得出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96.67%,比对照组73.33%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SCARED、DSRSC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临床上常规的门诊输液护理只关注输液操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只以医嘱作为工作依据,大多都是被动化的开展护理工作,护理服务比较程序化,很少会关注患儿的心理状况,因此大多数患儿都会出现反抗或过度紧张感,这使得输液难度进一步加大。标记鼓励法护理能让患儿在输液操作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以积累游戏币的方法提高患儿输液依从性和配合度,将输液当作一种游戏看待。游戏是儿童必不可缺的乐趣来源,同时也是儿童认知新鲜事物和世界的重要途径[4]。患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暂时可能忘记生理上的疼痛感,情绪也保持的更佳,进而能促使输液操作顺利完成[5]。
综上所述,标记鼓励法护理用于小儿门诊输液中能提高患儿输液依从性,改善心理状况,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史巧维,刘倩.循证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23,47(2):324-325.
[2]王静,王方,王慧,等.情景游戏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5):2283-2285.
[3]刘琰,程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中的作用及对护理满意率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6):2511-2514.
[4]宋继兰,刘淑秀,刘丹.细节护理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3):110-112.
[5]徐祁,刘莉,吴玲艳.图文诱导联合全面协同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8):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