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633
摘要:在历史发展滚滚车轮下,社会实现了全面发展,群众对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影响患者诊治疗效与治疗体验的直接影响因素,医院的公共医疗服务质量,既能对医院的公众形象产生直接作用,又能对其经济效益提升,产生深远影响。为此,要想充分发挥自身公共服务供给着优势,并促进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医院势必要从公共医疗服务质量入手,探究更具有效性的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方法,在长效维持自身发展优势同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引言
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医院公共医疗服务质量,不仅关乎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与自身长远发展关系密切。作为医院发展与管理核心,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了全面升级,这就要求医院要从管理体系、制度、理念等多方面入手,进行自适应力的逐步强化,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此,在公共管理视域下,如何进行医院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成为了众多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医院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意义
公共管理是政府或公共机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过程,医院作为一个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强化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首先,能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公共管理要求医院的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应注重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通过有效性管理措施,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安全、有效、应有的医疗服务,在满足患者就诊需求同时,实现就诊体验的显著提升与合法权益有效保护目的。
其次,提高医疗服务效能。为了保障公共医疗服务的公平性、有效性与科学性,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医院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要求医院向患者提供最大化、最优化的医疗服务,这就需要医院结合患者切实需求,持续提高自身管理效能,在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最终完成医疗服务质量大步发展目的。
最后,增强社会公众对医院的信任和满意度。通过有效性、科学性、高效性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医院能将患者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并通过自身条件的持续优化,向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医疗体验,并对持续增强社会公众对医院的信任和满意度,发挥出重要作用。
二、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医院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问题
自身发展实力的显著提升,发展优势的长效保持,都需要以自查自纠的方式,对新发展要求下的发展不足,进行立体化分析,而在公共管理视域下,现阶段的医院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价值定位不准确
医院公共服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将公共医疗服务管理重点,放在患者的切身利益上。但是在经济效益趋势下,部分医院的发展目标与价值定位,发生了偏移,逐步向市场化层面靠近,这就导致医疗服务动机纯粹性降低,并逐步将经济效益变成了核心发展目标[1]。在此发展理念影响下,部分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待优化,医疗水平、服务意识的不足,容易出现工作不负责、态度恶劣等不良管理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公共医疗服务质量。
(二)医院管理规范性有待提升
社会发展与群众服务意识的觉醒,都需要医院持续性提升公共医疗服务管理规范性,只有通过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管理,才能实现自身发展优势的长效保持与不断挖掘。但是在公共管理视域下,部分医院还存在质量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常规管理中,部分医院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流程,这就导致其医疗服务流程不畅、工作效率低下。此外,部分管理层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不足,也导致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医院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缺乏有效性监督和评估机制,容易导致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意识匮乏、医疗服务水平不足等问题的出现,致使管理质量不尽人意。
三、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医院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公共管理注重公共利益的实现,强调公共服务的公平、效率和透明度,在较高的发展要求下,医院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探究新型管理方法。
(一)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通过制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和评估标准,对医院公共医疗服务的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将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准确性和及时性等,作为绩效评价因子,立体化、全方位、层次化的评估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这可以做的目的,旨在帮助医院管理层全面了解医疗服务现状,在及时发现问题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逐步提升服务质量。将绩效评估结果公开的评估方式,能在增加评估透明度、公平性基础上,促进医院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强化患者的参与热情
在医院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患者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和用户,因此应该充分尊重和关注患者意见和需求。通过设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投诉处理机制等方式,积极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和改进。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患者权益保护机制,加强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公正和优质服务。
(三)加强医务人员的管理和培养
医务人员是医院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其综合素质和行为对医疗服务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在提高其专业性和服务意识同时,结合分层式的科学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此强化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加强与社会各方的合作
医院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医院与患者、医保机构、监管部门等多方合作,为此在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可以通过建立医患沟通平台、开展医患协商等方式,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2]。还可以积极参与医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与医保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持续优化医保支付方式,同时,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显著提升。
总结
综上所述,在公共管理视域下,要想实现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目的,就需要从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强化患者的参与热情;加强医务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加强与社会各方的合作等环节入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有效性,以此促进公共利益的高效实现。
参考文献
[1]简炼.公共管理视角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J].智慧健康,2023,9(02):26-29+34.
[2]张翠娟.公共管理视域下医院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8):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