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广福中心卫生院 四川德阳 618105
摘要:目的:探析全血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时期收治5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别进行血常规检验、全血CRP及联合检验,对比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血常规+全血CRP联合检验的准确率98.00%较血常规的82.00%、全血CRP的86.00%更高(P<0.05)。重度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白细胞计数、CRP指标值较中度和轻度更高,且中度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白细胞计数、CRP指标值较轻度更高(P<0.05)。结论:全血CRP+血常规联合检验方法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中诊断价值理想,不仅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也可以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提供参考,值得推荐和采用。
关键词: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诊断价值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因细菌感染引起的临床常见、多发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局部和全身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需及时进行有效治疗[1]。但由于造成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菌种繁多且复杂,加之不同细菌感染可能引起不同症状,因此,及时准确对疾病进行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关键和重点。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细菌培养为公认的准确诊断方法,然而,因该方法培养周期长,确诊时间久,可能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2]。近年来,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此,本次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时期收治5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探析血常规、全血CRP及联合检验的诊断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时期收治5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纳入患者中男/女=27例(54.00%)、23例(46.00%),感染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20例(40.00%)、17例(34.00%)、13例(26.00%),年龄10~65岁,平均(38.85±10.21)岁。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2)可以有效配合医护人员指令完成检验;(3)本人或家属知悉研究所涉事宜,仔细阅览研究协议书后自愿签订。
排除标准:(1)合并先心病、肝炎、肿瘤等严重躯体性疾病;(2)肝、肾等重要脏器组织功能障碍;(3)伴有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疾患;(4)近期有相关药物治疗史。
1.2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血常规检验、全血CRP及联合检验,具体方法及过程: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状态静脉血3ml(2份),其中1份摇匀后放于低温环境,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数量、类型,另外1份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2000r/min,时间为3min,使用蛋白分析仪测定CRP指标值。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分析血常规、全血CRP及联合检验的诊断价值。判定标准:若白细胞计数>(4~10)×109判定为阳性;若CRP>10mg/L判定为阳性。
1.3.2对比分析不同感染严重程度白细胞计数、CRP指标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4.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血常规、全血CRP及联合检验的诊断价值
血常规+全血CRP联合检验的准确率98.00%较血常规的82.00%、全血CRP的86.00%更高(P<0.05)。见表1。
表1 血常规、全血CRP及联合检验的诊断价值比较(n,%)
组别 | n | 阳性例数 | 准确率(%) |
血常规 | 50 | 41 | 41(82.00%) |
全血CRP | 50 | 43 | 43(86.00%) |
联合检验 | 50 | 49 | 49(98.00%) |
c2值 | -- | -- | 6.900 |
P值 | -- | -- | 0.032 |
2.2对比分析不同感染严重程度白细胞计数、CRP指标值
重度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白细胞计数、CRP指标值较中度和轻度更高,且中度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白细胞计数、CRP指标值较轻度更高(P<0.05)。见表2。
表2不同感染严重程度白细胞计数、CRP指标值比较()
组别 | n | 白细胞计数(×109) | CRP(mg/L) |
轻度 | 20 | 12.12±1.35 | 21.09±2.15 |
中度 | 17 | 16.48±2.02 | 34.62±3.04 |
重度 | 13 | 24.31±2.77 | 54.54±3.78 |
t值 | -- | 12.356 | 18.497 |
P值 | -- | 0.000 | 0.000 |
3 讨论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对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影响较大,早期准确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高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在目前的医疗实践中,可用于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方法较多,选择一种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是当前临床研究热点和重点。
本次研究中,针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分别进行血常规检验、全血CRP及联合检验,得到如下结果:联合检验诊断准确率更高,且感染严重程度不同患者血常规、全血CRP指标值也存在差异(P<0.05)。结果提示全血CRP+血常规联合检验方法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效果理想,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白细胞计数、CRP指标值均随之升高。分析可知,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期蛋白,在机体受到组织损伤或细菌感染时会迅速上升,而血常规可以提供有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信息,结合两者的检测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参考[3]。首先,全血CRP浓度的升高往往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而大多数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都伴随有炎症反应,因此CRP检测有助于快速筛查可能的感染病例,而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的升高也是炎症反应的表现,与CRP检测结果相互印证,更有利于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和程度[4]。其次,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还可以用于评估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CRP水平的动态监测不仅能够评估感染严重程度,也可以反映疾病的转归情况,而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比例的变化也对感染性疾病的病情评估有一定的帮助,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此外,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具有操作简便、迅速、成本低廉等优点,适用于临床各个环节,特别适合急诊和重症监护等需要快速确诊的情况,可以为疾病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加快治疗进程,对于提高患者预后和降低疾病的危害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推荐和采用。
参考文献
[1]董金平.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34(09):1050-1052.
[2]易思明,易惠茹.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黑龙江医药,2023,36(02):423-425.
[3]陈江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05):88-91.
[4]李云萍.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23):3710-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