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头超声内镜:消化内镜医生的「透视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29 09:56:36
/ 1

微探头超声内镜:消化内镜医生的「透视眼」

唐搪

营山县人民医院 四川 南充 637700


在医学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扩展着我们对疾病认知的边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微探头超声内镜,它对于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一、 技术概览:微探头超声内镜简介

image.png 

微探头超声内镜(以下简称“小超”)是消化内镜与超声技术的结合,通过其前端装载的微型超声探头,可以在消化内镜检查中根据需要随时通过活检孔道到达消化道病变表面及附近,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捕捉回声信号,从而清晰显示病变的来源、层次、回声、大小及部分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毗邻关系等,在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性质及来源层次判断及消化道肿瘤分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为下一步的治疗方法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二、技术亮点:“小超”的独特优势

1. 高清晰度成像:“小超” 提供的图像分辨率高,能够细致入微地展现消化道管壁的各层结构,甚至连微小的肿瘤血管都能清晰可见。

image.png 

2. 精准定位与评估:结合内镜的直接观察与超声的深度探测功能,“小超”能够在内镜检查的同时对目标部位进行扫查,特别是对于消化道黏膜下的“隐藏”病变,可帮助医生作出初步诊断,为下一步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不仅如此,还可以辅助判断消化道肿瘤的浸润深度和范围,评估其肿瘤分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3. 实时动态监测:与传统的静态影像检查不同,“小超”能够实时动态地监测病变区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和活动状态。

4. 安全性与舒适性:“小超”操作简便,只需要插入探头,不需要更换内镜即可完成检查,确保了检查的便捷性和患者的舒适性。

image.png 

 

三、微探头超声内镜的临床应用

目前,微探头超声内镜已在我国多家医院开展,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小超”目前的检查频率主要在12MHz~20MHz,频率高、检查精度高,“小超”最主要应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消化道管壁的病变进行检查,另一方面是对胆胰管内超声内镜检查(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今天我们重点讲一下对消化道管壁病变的应用。

“小超”主要应用于黏膜病变的浸润深度的判断及黏膜下肿瘤的评估。黏膜病变也就是早癌的浸润深度的判断一直比较困难,需要对病灶的形态、色泽、延展度等进行综合判断,“小超”的检查可以作为很好的辅助诊断,判断准确度在80%~90%,从而更精准的把握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image.png

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为黏膜内

 

“小超”另一大应用就在于黏膜下病变的检查,消化道黏膜下(确切的说是黏膜上皮层以下)病变是指消化道非上皮来源的一类病变,可源于肌肉、血管、神经等间叶组织,包括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囊肿、异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血管瘤、神经鞘瘤等。在普通内镜下多表现类似,为被覆正常黏膜的向腔内隆起的病灶。普通内镜仅能观察病灶表面,活检也只能取得表层黏膜,很难获得有效的组织病理,无法明确其性质。通过“小超”对病灶进行切面扫查,可见清晰判断病变的起源、回声性质、生长方式、大小等,可以对病变的性质进行大体判断,从而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ESD/STER/EFTR/外科手术/随访)。有时普通胃镜下表现类似的隆起改变实际上是腔外脏器或病变的外压,通过“小超”的检查可以进行鉴别,避免了不必要的创伤性的治疗。

胃体上后壁一黏膜下隆起,“小超”可见一起源于固有肌层低回声病变,推测为间质瘤或平滑肌瘤

image.png 

image.png 

贲门一黏膜下隆起,“小超”可见一起源于固有肌层低回声不规则病变,进行STER治疗,病理证实平滑肌瘤

image.png 

胃体上大弯可见一黏膜下隆起,“小超”提示为腔外脾脏外压

 

四、未来展望:“小超”的发展前景

1.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未来的“小超”可能会搭载更先进的超声探头和图像处理系统,实现更高清晰度的成像和更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功能。

2. 诊疗一体化:除了诊断功能外,未来的“小超”还可能融合治疗功能,实现在同一次检查中同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操作,提高诊疗效率。

3. 远程医疗与普及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逐渐成为可能。未来的“小超”检查或许可以通过远程操作进行,使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这项先进技术带来的便利。

结语

综上所述,高频微探头超声内镜在消化道病变诊断应用广泛,尤其在对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应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病变性质的判断有着较高的准确性,并对后续诊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